论文获奖(1 / 1)

国立莫斯科列宁师范学院就像今天的北京联合大学一样,各系分布在全市各地,特殊教育系在一所中学里。学校里的一个小办公室,既是系秘书办公的地方,也是系资料室,里面放着五六张桌子,也是我们上小课的教室。刚开始我们住的地方离学校比较远,后来换了宿舍,搬到离学校近一点的地方,这样花在上学路上的时间少了,也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学习。

我们的上课时间一般从下午开始。上午中学的学生上课,我们自己看书学习;下午中学放学了,我们3点开始上课;晚上下课回到宿舍已经是十一二点了。上课时我都坐前排,这样看和听都会清楚点。上完一天的课回宿舍后我有时会肚子饿,没有地方吃饭,只能自己做,而且还得做作业温习功课。一天下来,我很少在晚上12点之前上床睡觉。学校里有图书馆,系里也有图书馆,还有社区图书馆和列宁图书馆,平常周末没课我们就会去图书馆看书。列宁图书馆分为大学生阅览室和研究生阅览室,研究生阅览室的条件更好,专门供研究生阅览资料。这些图书馆为我们的学习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莫斯科的书店也多,有专门的教育书店和二手书店,书比较便宜。

和苏联同学相比,我们语言基础不好,但我们勤奋好学。为国家建设需要,如果不好好学就对不起国家和自己。留学期间,学校也会有一些交际娱乐活动,比如舞会。我没有专门去学跳舞,所以不会跳。有些苏联同学非常热衷于这些交际活动,我觉得这也可以理解。他们也是从全国各地到莫斯科学习的,就像国内我们从外地到北京一样,一到大城市感觉很新鲜,加上是年轻人,肯定爱玩爱闹。经常会有苏联同学说我们不解风情,嘲笑我们不会跳舞,不会跳舞就交不到女朋友,但我不后悔。因为深知身上背负着国家兴衰的使命,我在学习上不敢有丝毫懈怠。苏联同学忙着跳舞、喝咖啡,我则抓紧时间读书。有时我们上完一节课后,老师安排课堂讨论,要求学生发言。我们语言基础不好,说不了多少,但一些关键的词和观点还能说出来。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苏联同学语言好,但他们有人说很多也说不到关键。为此老师就批评他们,说他们说得不着边际,反而我们能得到老师的赞许。

在苏联学习期间,我也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一些活动,像社团、科研小组等的活动,但我总觉得不够,还想对自己要求更严一点。大三时学校有一个年级论文(不是毕业论文)比赛,要求学生写一篇论文参加全校评比。那个时候我的语言条件也正好成熟了,心想自己也可以写篇论文去参评。当时有一位专业课老师为我们讲聋人心理学,刚好我又同时学习智力落后教育和聋教育专业,就希望自己的研究能做得与众不同。我们专业其他同学写的论文都只关注某一类特殊孩子,我想做两类孩子的研究,用实验法来比较聋孩子和智力落后孩子认知心理的差异。后来我和老师谈论文选题,老师觉得这个研究很有意思,具有可行性,这增强了我研究的兴趣和信心。接下来我自己找资料,联系特殊教育学校做调查,然后统计分析,最后撰写成文。本来我是想把这个研究经历作为学习过程中的一次练习,同时也可以了解特殊孩子的发展情况;另外这类研究之前没有人做过,我能这么想也算是一个创新吧。论文写完后我就交给学校了。我无心插柳的一次平常练习竟然在全校的评比中得了二等奖!这是我事先没有想到也不敢想的事情!学校颁发了校长亲笔签名的奖状,还奖励了一整套文学著作和一本苏联博物馆的画册。那套文学著作太重没能带回,因为我要腾出更多的空间带特殊教育的资料,所以只把纪念画册带回了国。这个事情给我的启示是我们国内也可以鼓励学生在大学二三年级的时候多做点小研究,当作练习,不一定要等毕业时才让学生做研究、写论文。只有提供机会让学生锻炼,学生才会逐渐成长和进步。

1960年获得有校长签名的学科论文二等奖的奖状

苏联同学协助开展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