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徐菊人书
徐菊人老哥惠鉴。中韩暌隔,鱼雁迟通,目前韩事益不可为矣。
金玉均虽死,东学党之余孽又复纠众起事,韩王全无能力,遣使来使馆求援,而馆中仅有数十卫兵,奚能平乱?只得以万急电请李爵帅派兵援救。旋得回电,知已派聂士成、叶志超二军门率兵三干来援,而日使大岛多亦急电日皇,妄称我国已派十万大兵至汉城,将吞并三韩矣。
日皇信以为真,立调兵舰,载运重兵来韩,数逾我军六七倍。弟思倭奴久蓄野心,视三韩若囊中物,此次阳谓保护侨商,实则将与我国借端起衅,乘势并吞韩地。三韩本无战斗力,取之易如反手。所虑者为吾华附属国,欲并三韩必先与我国决一雌雄,此心倭奴蓄之已久,秣马厉兵,待时而动,今时机已熟,故猝派雄师来韩。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苟有接触,以我三千疲弱之兵,当彼数万勇敢之卒,胜负之分,无待蓍龟。
弟因之阢陧不遑,三日间迭发急电至津,向爵帅密呈利害,乞派得力重兵间程来韩,以振上国军威,否则众寡不敌,必蒙丧师辱国之耻,咎将谁归?哪知万急密电迭发十一通,竟如洪乔误投,杳无消息。急电佩翁,亦如石沉大海。当此间不容发之时,倭奴欺我军势孤无后援,借端起衅,一战而吾军全数溃败,叶、聂二军门谅已逃回凤凰城。弟思手无兵柄,处此虎穴中,徒然束手待毙。语不云乎:三十六着,走为上着。弟拟改装易服,搭乘美国商轮返国。
唯启碇尚有三日,爰作芜函,托返国侨商带归,一则示我无去志,一则托吾哥探听津门谁做汉奸,按撩此军情急电。
临书惶急,不尽欲言。肃此敬请升安。
译文
徐菊人老哥请看信。中朝山水隔离,书信来往需要很长时间,目前朝鲜的形势更加不好了。
金玉均虽然死了,东学党的那些余孽又重新纠结起群众闹事,朝鲜国王一点能力也没有,对此事毫无办法,便派使臣请求援助,可是大使馆中仅有几十个卫兵,怎么能够平息这场叛乱呢?十万火急之下,我只有发加急电报请求李爵帅派军队来朝鲜进行援救。很快就得到回电,知道我国已经派了聂士成、叶志超二位军门率领士兵三千来此援助,而日本公使大岛多也发急电给他们日本天皇,毫无根据地谎称我国已经派了十万大军到达了汉城,将要吞并朝鲜半岛了。
日本天皇信以为真,立即派遣军舰,载运着大批军队来到朝鲜,他们的士兵的数量远远超过我们,大概是我们军队士兵的六七倍。弟弟考虑日本人存吞并朝鲜的野心已经很久了,他们把朝鲜看成是自己口袋中的东西,此次表面上是说保护日本商人,实际上则是借着这个由头将对我国发起挑衅,并且乘势吞并朝鲜。朝鲜本来就没有什么战斗力,夺取他们易如反掌。所顾虑的是朝鲜是我大清国的附属国,想吞并朝鲜一定要先和我大清国决一雌雄,战出胜负。这种想法日本人已经存于心中很长时间了,他们秣兵厉马,时刻准备着和我们开战,只是等待时机成熟才发起挑衅。现在,他们看到时机已经成熟了,所以紧急派遣了他们的大部队来到朝鲜。真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啊!如果和日本兵发生摩擦,凭着我们三千名疲弱的兵士,抵挡他们几万名勇敢的士卒,谁胜谁负,事情在那儿明摆着的,不用占卜就能看出。
我因为这个事心情惶惶不安,三天内连续发了几封加急电报到天津,向爵帅悄悄告知了这其中的利害,请求他派些得力的大部队从偏僻的小路紧急来朝鲜,以振我大清国的军威,否则我们寡不敌众,一定会遭受丧师辱国的耻辱,责任将由谁来负?哪里料想十万火急的密电一连发了十一封,竟然就像殷洪桥误投信一点回音都没有。我又紧急发电报给张佩纶,也一样是石沉大海,没有音信。在这个间不容发、灾祸相距极近、情势危急到极点的时刻,日本兵欺负我军势力孤单,没有后援,借故挑起事端,一次战斗就使我们的军队全部溃败下来,叶、聂二军门想必早已逃回了凤凰城。
想弟弟我手无兵权,处在这样一个危险的境地,只能束手待毙。古语不是说“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吗?我打算改换一下自己的服装,搭乘美国的商轮返回国了。
只是距离开船还有三天,于是写了这封内容杂乱的信函,托返回国的侨商带回,一是表明我没有离开的想法,一是想托哥哥你打探一下天津那边谁是汉奸,截留了那封涉及军情的急电。面对所写的书信恐惧慌张,想说的话没说完。在此恭敬地祝您一切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