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与瓦岗军(1 / 1)

隋炀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光景有些像秦二世之时。其中有一位带领瓦岗寨落草英雄们起事的头领李密,在他落难时曾赋诗,颇写出当时群雄们的一般心理状态。所谓“秦俗犹未平”,是借秦以影射当时的苛政未已,举樊哙、萧何以鼓励布衣群众起事,共逐此已失方向之鹿。从炀帝大业七年(611年)起,陆续而起变乱者大小一百余起,其中有纯民间的,有官吏叛变的。像李密所领导的,其队伍是民间的,领导人曾为官吏,可称双方的结合。李密后来失败,败在他个性,并非败在他出身。

志气不凡

李密字玄邃,又号法主,京兆长安(陕西西安)人。其祖先一直在北朝西魏和北周做高级将领。到隋时父李宽,被封蒲山郡公,父死李密袭爵,所以大家也称李密为蒲山公,其为贵族无疑。中国历史上叫李密的还有他人,六朝文《陈情表》的作者,也叫李密(字令伯),那是三国蜀汉时四川人,入晋后不受征召,乃有气节的文士。两人相隔三百多年,不可混为一谈。李玄邃青年时曾以贵胄,值皇帝宿卫,他长得并不魁梧,皮肤黝黑,顾盼之间,却异于常人。隋炀帝见了不顺眼,对他的亲信翊卫大将军宇文述说:“那左边值卫的黑脸小子,瞻视异常,勿令值宿卫。”宇文述就暗示李密称病自退,李密无缘无故被绝了前程,就摆脱一切,潜心向学。自幼和权臣杨素之子杨玄感交友,两人相处常不拘形迹,有时杨玄感言语间有侵犯,李密慨然说:“咱背后不骂人,宁当面说中听的话。说到在军阵之间喑呜咄嗟,使敌人恐惧,密不如老兄;至于罗致天下贤俊,使各得其用,老兄不如密。”杨玄感听了笑而心服,由此也可知李密志气不小。人之心志由眸子中可见,难怪炀帝见而生戒心。

失败落草

瓦岗首领

内部争权

隋朝武士图

自取灭亡

唐高祖李渊给李密官不过光禄卿、上柱国、邢国公,接待上也有疏慢,李密心中悒悒不乐。后来唐高祖又要利用李密与山东方面豪杰的关系,派他去做联络工作,以对付洛阳的王世充。途中唐高祖忽变主意,召李密单人返长安,李密恐遭不测,乃袭据桃林县而反。他对同伴说:“谶文之应,彼我所共,唐以绛、灌视吾,情何以堪?”可见他迷信天命,器量不足,而犹野心不戢。杀翟让绝恩忘本,已失天下豪杰之心,乃又妄图再起,终在河南熊耳山麓被唐将盛师彦追杀,王伯当俱死。李密败在不自量力,而且明于为人策划,而昧于设身处地,咎由自取,败不足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