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杀韩王成(1 / 1)

韩王成曾协助刘邦的西征军,他的丞相张良又跟随刘邦进入关中。项羽分封时虽然仍封韩王成为韩王,但认为他是刘邦的人,就以他无战功为名,不放他归封地,而把他带到彭城,先废为侯,后来干脆把他杀了。

项羽杀了韩王成后,听到刘邦占领关中的消息,就封原来秦的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令郑昌为韩王,要他去占领韩地,以抗拒刘邦的东进。刘邦派韩的太尉韩信(与刘邦授大将的韩信不是一个人,后来被刘邦封为韩王,史书多称韩王信),率兵击郑昌,郑昌战败投降。因为韩王成已被项羽所杀,刘邦就立韩信为韩王。

张良与刘邦在褒中告别分手后,就随韩王成到了彭城,他对项羽说:“刘邦去汉中就王时,烧绝了栈道,决心不再东还了。”又把他得到的齐国和赵国联合反对项羽的书信送给项羽,对他说:“齐国和赵国想联合起来消灭项羽。”刘邦占领关中后,他又对项羽说:“刘邦只想如楚怀王约定的那样,得到关中,他不会再东进了。”张良千方百计地想转移项羽的注意力,让他产生主要的对手是齐国而不是刘邦的错觉,以减轻刘邦的压力。

项羽是一个易于感情激动的人,他不认为这是张良的挑拨离间计,是在故意庇护刘邦,反而上了张良的当,果然认为齐国是自己的主要对手,集中力量先平息齐国的叛乱,因而为刘邦的发展争取了时间。

张良没有随刘邦到南郑,而随项羽到了彭城,是为了忠于韩王成。韩王成被项羽杀害后,他认为自己没有再留在彭城的必要,而且已受到项羽的猜疑,所以就逃出彭城,从小道偷偷跑回刘邦处,成为刘邦身边的重要谋士,这时刘邦已全部占领了关中。

张良是刘邦的忠实支持者,这一点项羽在鸿门宴上应当已经看得很清楚。可是项羽只认为韩王成是刘邦的人,不让他回到封地,还把他杀了,却轻信张良的一些话,上了他转移目标的当。这说明到这个时候为止,他还没有接受范增等人认为刘邦是他的主要竞争敌手的估计,因而一再在对待刘邦的问题上,做出错误的决策。没有充分认识刘邦的野心和力量,这是项羽一再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杀韩王成对项羽来说完全没有这个必要。项羽如果认为他是刘邦的亲信,当时可以不分封他为王,就是分封以后才发现他是刘邦的亲信,不让他回封地,在彭城将他控制起来也可以,何必非要杀他。张良是忠于韩王的,项羽只要不杀韩王成,他就不会回到刘邦那里,成为刘邦身边的谋士。而项羽杀了韩王成,不但把张良推向刘邦的身边,而且失去了一批韩王成的支持者。这对项羽来说,只能造成自己的孤立,并不能达到削弱刘邦势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