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分封完之后,就要各个诸侯王去自己的封地就国。刘邦虽然受到不公正的分封,不想去就国,但又迫于项羽的威力,暂时还无法与项羽对抗,别无其他出路,只得去巴、蜀、汉中一带就汉王的封位。他任命萧何为丞相,带着自己的部下和亲信,从灞上出发,向汉中一带进发。

刘邦这时有10万大军,项羽为了限制刘邦的力量,只允许他带3万人马。可是刘邦的亲信和部下很多,他们都愿意跟随刘邦去汉中,还有一些楚国和各路诸侯中敬慕刘邦的人,也主动表示愿意跟他去,所以跟随刘邦去汉中就国的远远超过了项羽限定的3万人。

由关中进入汉中、巴、蜀一带,道路很难走,刘邦选择了由杜县(今陕西户县东)南下入蚀中(今陕西洵河上游)越过秦岭进入汉中平原的路。张良因为要随韩王成去就国,所以不能跟随刘邦到汉中。但张良对刘邦依依不舍,一直把刘邦送到褒中(今陕西城固一带)。张良临别时,刘邦送给了他很多珠宝,张良后来都转送给了项伯。

到了褒中,刘邦一再请张良不要再远送,张良只得与刘邦告别。临别前他向刘邦建议说:“你去汉中的路上,经过不少栈道,都是交通险要之处。你应把所过的栈道都烧绝,一方面可以防止项羽或其他人的军队再进入汉中;另一方面也可以示意项羽,你并无再返回来的打算,使项羽不再对你有所警惕。”刘邦接受了张良的意见,把所经过的栈道都烧毁了。消息传到项羽那里,他就开始放松了对刘邦的戒心,刘邦因而得以安心在汉中、巴、蜀一带蓄积力量。

栈道是秦岭山脉中一些险要的地方,人们难以通行,就旁凿山崖,铺以木头板梁,人工修筑成的通道。刘邦把这种栈道的木制板梁烧毁,就可以断绝入汉中的通路。但是这些栈道也是人工修筑的,刘邦后来在进入关中的时候,又把这些栈道修复了。所以烧绝栈道,只是暂时迷惑项羽的缓兵之计。

项羽分封之后,一些不满分封的诸侯王,不去就国而反叛项羽,使项羽一开始就处在被动之中。而项羽的主要对手刘邦,却老老实实地去封地就国,还按照张良的意见,边走边烧绝栈道,以转移项羽的视线。这是刘邦的高明之处。

因为分封之后,项羽最注意的当然是刘邦的动向。刘邦如果不去就国,项羽马上就会集中力量对付刘邦。现在刘邦不但去就国,而且烧绝栈道以表示无归意,表面上服从项羽的分封,这就可以转移项羽对他的注意,使项羽误以为刘邦并无与自己争天下的意图,因而对刘邦失去警惕。后来的事实也证明,刘邦达到了麻痹项羽的目的。

汉中栈道遗迹

其实,刘邦去汉中就国,本身就起到了消除项羽对他敌意的作用,张良的建议烧绝栈道,只是进一步强化了对项羽的影响。即使刘邦不烧栈道,只要他去汉中就国,项羽也不会对他采取什么行动。因为项羽一到彭城,他已无暇顾及远在汉中的刘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