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后,项羽认为刘邦已经归服,自己理所当然地已成为反秦力量的主宰。于是,刘邦进入咸阳后没有敢干的事,他毫无顾忌地去办了。他带领自己的大军,以胜利者的姿态进入咸阳,放纵士兵进行烧杀抢掠。他杀了秦降王子婴和秦的全部宗室家族,对秦统治者进行了报复。他把秦宫室里的珠宝和后宫的美女据为己有,然后放了一把大火,全部烧了秦的宫室。大火烧了三个月才熄灭。
除了珍宝和美女外,他对秦的一切都很反感,都存在报复的心理,都想将它们毁掉。经过他的这一番烧杀,繁华壮丽的秦都咸阳,就变成了一片废墟。这时有人出来劝项羽说:“关中土地肥沃,人口众多。东有函谷关,南面武关,西临散关,北隔萧关,四周都以山河为塞,退可以守,进可以攻,是建都称霸的好地方。”可是这个意见提得太晚了,经过项羽的一番报复性的烧杀抢掠,这时的咸阳已经残破不堪,富饶的关中也已非昔日。
项羽活埋了20万秦降卒,又在咸阳一带大肆烧杀抢掠,关中的父老兄弟当然对他很反感。这时有人说:“人们都说楚国人像猕猴,性情暴躁不定,不能久着冠带,项羽果然是这样,他长久不了。”这话传到了项羽的耳朵中,他很愤怒,找到了说这话的人,把他杀了。
项羽觉得关中的百姓对他持敌视的态度,关中虽然富饶,但他不愿久留关中,却很思念故乡,所以决定离开关中,东归故乡。他对别人说:“一个人富贵了,如果不回到家乡,就像夜里穿着绣花的衣服行走一样,谁也看不见,那还有什么意思呢!”
项羽愿意不愿意留居关中,这本来是他个人的一种趋向。但是由于他不愿意留在关中,又对秦统治者的一些遗物采取了报复性的毁灭态度,结果将秦统一全国后集中在咸阳一带的大量经济和文化的财富,毁于大火,这对中华民族经济和文化的积累和发展,无疑是一个不可挽救的重大损失。特别是经过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之后,一些古代的文化典籍在民间流传已经很少,但在秦宫室和政府机构中,仍有大量的保存。如果项羽对咸阳秦的遗留物品,采取稍为克制和宽容的态度,不去有意用大火加以焚毁,就会有一部分保留下来,到了汉初开国之时,也就不会因为寻找和恢复一些古籍,要凭老儒靠记忆而口授,费那么大的劲,又给后世研究和校阅古籍造成那么大的困难了。所以项羽对咸阳的烧杀抢掠,不管是从政治上争取秦人的支持,还是从经济和文化的延续发展上,都是做了一件绝大的蠢事,对他自己和后世都产生了恶劣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