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人谈到从军报国,必定举东汉时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班超这名字,在一般人心目中是熟悉的。班超在西域三十年,立下丰功,被封定远侯,所以大家又称他班定远。
投笔从戎 出征域外
当班固在东汉明帝永平七年(64年)因私改国史嫌疑,被下在洛阳监狱问罪时,是班超从家乡扶风安陵赶到洛阳上书汉明帝鸣冤昭雪,而使乃兄不但释放,而且被任为兰台令史,并准其撰史。那时班家已不富有,班固做的是二百石的小官,一家人在洛阳,不够生活,班超也只好找一份在官署做抄录员的小事来帮助赡养老母。班超字仲升,一样是熟读经史的人,岂能满足于这份刻板而单调的抄录工作。一天他在工作时投笔而叹说:“大丈夫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封万里侯,岂能耗大好岁月于笔砚之间!”同事们都笑他狂。一次他看相,相者说他燕颔(方颚骨)虎颈(颈短而壮),口大角飞(口角上翘),将来必定封侯。他心中暗喜,后来又熬了许多年,到明帝永平十六年(73年),奉军都尉窦固(东汉开国勋臣窦融之侄)奉命出击匈奴,班超应募从军,展开了他立功异域的前程。
汉代前后两朝,主要外患是北方的匈奴,自汉武帝以后,匈奴为患不若汉初之甚。但自王莽以后,因为中原动乱,匈奴与流窜乱民相结,亦时时酿成边患。汉自武帝时代,接受大外交家张骞通西域的建议,和西方国家缔结盟约,以牵制匈奴,所谓断匈奴右臂的策略,行之有效。所以在西域常设监督机构称西域都护,表面上是以大国超强的声威,在西域适中地点设立都护衙门,以示对西域诸内附国家的保护,而事实上是借外交的手段结好诸国,牵制匈奴,不使匈奴南侵。后来因为中原多故,这都护衙门已不生作用,后来竟加以撤除。窦固出击匈奴,颇有斩获,军事推动到伊吾(今新疆哈密),与匈奴呼延王战于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班超以假司马(代理司马)的名义带兵作战,非常英勇,为窦固赏识。于是就命他去西域各国联络,做外交工作,行张骞故事,班超欣然领命。
先服鄯善 牛刀小试
汉遣使者去西域,打的旗号是亲善结盟,所以从来不带重兵。张骞第一次出使,带的只是一百人。第二次出使,阵容稍盛,也才不过300人。班超带的人数更少,才36人,他的第一站是鄯善(原名楼兰),距玉门关1600里。到时,国王接待尚称恭谨,哪知不久,匈奴使者亦到,国王态度忽变。班超侦知原因后,利用风起之夜,率36敢死之人,夜袭匈奴使节营帐,斩其使节及随从130余人。第二日持斩下的使节头颅往见鄯善王,鄯善王大惊而服,立即表示愿意遣子去洛阳为质,归诚大汉。奏报朝廷后,明令实授班超为行军司马,并令往于阗诸国安抚。窦固恐班超带的人太少,欲增多之,班超回说:“卅六人一心,虽寡气盛,不须增人,人多不一心,反误事。”
怒杀神巫 威服于阗
于阗属南疆,离玉门关3500里。国王广德新胜莎车国,称雄西方。他和匈奴结好,匈奴驻有专使监护其国。广德王与于阗人皆信神巫,班超到于阗后,国王请神巫指示机宜。神巫与匈奴有通,竟责备国王不该接待汉使,国王惶恐,神巫乃建议向汉使索驹马(一种毛色淡黑的骏马)以祭神,用意无非在故意轻蔑汉使,以搅乱于阗和大汉的关系,而维持匈奴在当地的霸权。班超将计就计,答应献马,但唯一条件是必须神巫亲自到营帐来取。神巫不疑有他,昂然来取马,班超立即命左右将神巫斩首,把头颅送到广德王座前,大大地指责其不该听信神巫妖言。广德王以为神巫是法力无边的,竟在汉使面前不能保其首领,于是大恐惧,自动杀掉匈奴使者,归附大汉。于阗以西诸国,闻风遣使奉表归顺者甚多。
擒贼擒王 疏勒复国
西域大汉以北诸国中,以龟兹最强,常欺凌邻国。有个小国叫疏勒者,其国王被龟兹人所杀,龟兹人兜提自命为疏勒王。疏勒人无力反抗,但都心怀不平。班超洞知其情后,率勇士驰赴疏勒。将达其国都时,遣其部属田虑,先往见兜提王,相机行事。田虑与兜提接谈之下,知道他无意向汉,田虑出其不意竟命随从将兜提擒拿,兜提左右无人上前阻挡,可见其甚失人心。正好班超的大队人马抵达,立刻召集疏勒旧臣民,宣布大汉使节来到,以锄强扶弱为宗旨,决定帮助疏勒人复国,疏勒人大欢欣,乃立其前王之侄为王,一心归附大汉。班超还特示以大汉之宽仁以及不尚杀戮之气度,把兜提释放,令其自归龟兹。
威镇西域 封定远侯
班超在西域为大汉重建威信后,一直没有离开西域,自明帝永平十六年(73年)一直到和帝永元十四年(102年)整整三十年。其间曾再定疏勒叛离,安抚乌孙,使其奉表入朝,又勇破莎车联军,降服莎车、龟兹、温宿、姑墨、尉头、焉耆诸国,又用智谋威服西方的月氏。他于和帝永元六年(94年)被封为定远侯,实现了早时的愿望。他使大汉恢复了西域都护的设置,他自己被任为都护。他没有劳师动众、消耗国力,像汉武帝那样动员十万众征调到塞外用兵,而能使西域五十余国皆对大汉归向,并且牵制匈奴,使之不敢为患边塞。他所凭借的是大汉威名这股“声势”,和他敏捷决断的“行动”,更重要的是他对国家的耿耿忠心,和他处处施仁义于各国。他所执行的不是帝国主义掠夺的政策,而是济弱扶倾的政策。
生归玉门 功成身死
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时班超曾上书表示思归,其辞有:“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后来其妹班昭也曾代兄向帝请命,有句:“乞超余年,一得生还,复见阙庭。”和帝览章感动,乃征超返国。永元十四年(102年)八月班超果然衣锦返洛阳,可惜才一个月就以积劳患胸胁之症而死,死时71岁。其子班勇,后在安帝时再度为朝廷扬威西域,颇有乃父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