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时的班氏一门,从前汉一直延伸到后汉,都产杰出人才。尤其光武时班彪,有子班固、班超,有女班昭,都是在史册上留有灿烂纪录的。至其前代,尚有班况、班伯、班稚,也是有操守和名声的。还有一位班婕妤,是成帝曾宠幸的妃子,后来因为赵飞燕当了皇后而失宠,留有《纨扇诗》,让后人低徊吟咏。
班彪识时 策划匡汉
班氏源出春秋时的楚令尹子文,令尹子文因系私生子,被弃云梦山泽,竟有虎予以哺乳,传为神异。楚人称虎为“班”。子文之族念虎之德,乃以班为姓。秦灭楚,班氏迁往楼烦(今山西境),从事畜牧致富。汉兴,班氏有到长安做官的,乃以扶风安陵为家(今陕西咸阳)。上面提到成帝时的班婕妤,她父亲班况官做到越骑校尉。班况有子班伯,是一位博学而通大义的人,三十来岁就做定襄太守,治盗有成绩,边民翕服。后来朝廷征他回长安任侍中光禄大夫,曾屡次讽谏成帝戒酒游宴,太后王政君很器重他,可惜年三十八而死。有弟名稚,在王莽朝,因慎于言,虽不显贵,亦不罹罪。稚有子名彪,字叔度,因家中藏书多,又富资财,好古敏求,醉心圣人之学。王莽覆灭,长安三辅(包括安陵)一带大乱,正好隗嚣据陇右,在天水拥众招集英俊,班彪避乱往依。那时更始帝在长安,由于懦弱难使天下归心,于是光武称帝于河北,公孙述称帝于四川,天下扰攘,一时难定于一尊。隗嚣对班彪说:“战国分裂局面重现,合纵连横主事必将复起,而且收拾天下复归安定,必待一新人起为领导。”班彪大不以为然,他认为汉德尚未衰,民间仍怀念汉室,王莽窃位,只是上层的变革,天下民心并未弃绝汉室,欲使天下安定,唯有匡复汉祚。隗嚣是有野心的人,自然不能听信班彪。班彪作《王命论》以伸己说,隗嚣终无所感悟。班彪那时不过二十来岁,看到河西大将军窦融尚有识见,就去河西张掖依之。窦融立刻委以职位,并以师友之礼待之,班彪就一心为窦融策划归附光武。
班固继志 纂撰《汉书》
光武帝平定陇蜀后,征召窦融到京师洛阳,光武问窦融所上奏章何人执笔,融答:“皆是属员班彪所为。”光武立即召见,并令有司保举为茂才(一种出身资格,等于现时的学士、硕士之类),拜为徐县(属临淮郡)县令,后因病去职,就专心于史籍的钻研。他觉得司马迁的《史记》只写到武帝太初以前,太初以后的事,虽有人编缀时事,有所撰述,但大多鄙俗,不足踵继前书。所以班彪就搜集资料,自己动手,作《史记后传》数十篇。他认为司马迁沾染到一些黄老思想,而稍稍脱离经学家重义守节的正轨,故加以一一辨正。可见班氏治史,是以把握孔子春秋大义自许的。可惜班彪只活到五十二岁而死,他的述史未竟之功,就由当时年才弱冠的儿子班固继承。
班固字孟坚,幼而颖悟,九岁就会做文章吟辞赋,长大后更博览群书,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性情宽和有容量,而且谦抑不以才能夸耀。年十三岁,当时的大学问家王充看到他,拍着他的肩背对班彪说:“将来能记述汉家事的必是此儿。”果然父死后归乡里,就继续做起父亲编撰史事的工作来了。
古时国家的历史,归朝廷史官撰述,倘有修改,权亦在朝廷,民间如有未奉诏示私自改写,是犯禁的。大概班固继承父志,不但写史,而且还对前代史书,包括司马迁的《史记》在内也有所纠正。《史记》虽然是私家所撰,但经过王莽朝,司马迁的后代已经被封史通子,《史记》也已被公认为正史之一。班固批评前史,不免引起士林议评,有人向汉明帝告举他私改国史,班固立被收系京兆监狱,其著作也被没收官府。
班固有弟名班超,立即赶到洛阳向明帝上书说明乃兄著书本意,明帝读班固所著书,大为激赏,不但立即把班固释放,而且还任他为兰台令史(史官),后升为郎,典校秘阁藏书,并准他继续史书的撰述。于是他就埋头二十余年,完成前汉自高祖以迄王莽十二世,二百三十年的伟大历史记述,称为《汉书》,成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写史以纪传为体,创自司马迁。写史以纪传而又以断代为史,始自班固,以后历代正史都沿袭《汉书》体裁。
古人治史 实事求是
班固的《汉书》和司马迁的《史记》,除开一为断代史,一为通史外,其以记传体裁述史,却是精神一致的。不过《史记》作纪传,对帝王称“本纪”,对诸侯则称“世家”,对其他人物一律称“列传”,可说分为三个等级。《汉书》则只有两个等级,帝王称“本纪”,此外一律称“传”。《史记》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的称“书”,《汉书》则称“志”。《史记》与《汉书》都有“表”,如《史记》有六国年表、诸侯王年表等,《汉书》有百官公卿表、古今人表等八表。这些表使后世可以检查古代制度人物的沿革脉络和比较,须有年代者都注有年代。这一种便利后世读者追寻历史轨迹的构想和用心,完全符合今日实事求是的科学的精神。
班昭受命 完成表志
班固曾因好撰史书而吃过一次官司,后来总算获得明、章二帝的支持,使他专心二十余年完成《汉书》的大部分。到和帝时,窦宪以外戚为大将军,一门贵盛,班固曾做窦氏幕客,不免沾染到一些窦家的威势,他的家人曾仗势得罪过洛阳令。后来窦宪的权柄被和帝所收,窦氏自杀,班固因洛阳令乘机报怨,而竟被株连,再度被系狱中。其弟班超,虽已是西域都护,但这次来不及救他,班固竟受不了狱吏的苛虐而死在狱中,死时六十一岁。那时八表和天文志尚未全部完稿,和帝就命班固之妹,在宫中教妃嫔们读书的班昭——她因嫁给曹世叔,人称她曹大家(曹大姑之意)——要她会同同郡人马续参考宫中藏书,加以完成。所以《汉书》可说是班氏两代,班彪、班固、班昭父子兄妹,历二朝,穷三十余年心力,方告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