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上所收东汉的文章中,最让人熟读的文句莫若马援诫兄子严、敦书中“刻鹄不成尚类鹜,画虎不成反类狗”这两句警句,流传了将近两千年,至今尚被弄笔墨的文人采为典故。马援是汉光武帝时代被封为伏波将军的一员大将。他的事迹和功业虽已成为历史陈迹,但他所垂示的教范,却共岁月而长存。
少有大志 北地畜牧
马援字文渊,东汉扶风郡茂陵人(今陕西兴平县)。在光武帝恢复汉室的功业中,他只担任了一个配角。他既非光武同郡的南阳集团人物,也非领兵一方的归附首长。但是他在光武朝的御边工作上,却建立了西平羌乱,南定交趾,北镇匈奴、乌桓的大功业。
他和汉时在边塞立功的一些大将军们有显著的不同,他不但平乱,而且还做好了教育边塞落后民族的工作。他平定一地,必立制度置官守,建城郭堡垒,通沟渠,开水利,劝农教习,做一番化民的工作。和前汉的卫青、霍去病、赵破奴、李广利辈,只是膺惩讨伐,为大汉扬威震武,其功效就大大两样。
遨游二帝 臣择其君
王莽败亡后,马援被西州大将军隗嚣罗致,以绥德将军名衔为其幕客。当时有一位在蜀郡做太守的公孙述,在四川成都称帝,光武在河北部城也称帝,天下扰攘,谁都想称王称帝,隗嚣又何独不然?他知道马援和公孙述是同乡,而且少时相善,就派马援去成都探虚实。马援到了成都,满以为公孙述巴不得和他晤对言欢,哪知这位公孙述自以为已做了皇帝,在老朋友面前也端起架子来了。第一天把马援冷落在宾馆里,到第二天又摆起銮驾,大会百官于宗庙,替马援特制了大礼服,令他穿了朝见。小朝廷礼仪繁琐,公孙述车行警跸,百官折腰迎驾,使马援看了非常不耐,决定婉谢了公孙述所封的大将军名位,赶紧辞归。见了隗嚣说:“子阳(公孙之字)井底之蛙,妄自尊大,不如专心致意东边(指洛阳光武帝)吧!”
不久,隗嚣果然派马援去洛阳见光武帝。光武在宣德殿引见,穿戴的是便服罗巾,亲切地降阶迎接,握手言谈。谈到马援曾去过成都,光武笑着说:“兄遨游二帝之间,先公孙而后朕,使朕感觉惭愧。”马援叩头谢道:“当今之世,不但君择臣,臣亦择其君。臣和公孙是同乡,少时相好,所以去蜀相见。但公孙摆出了王者的威仪接见。臣今远来,陛下安知臣非刺客,竟如此简易地接见。”光武大笑说:“卿哪是刺客,实是说客罢了!”马援由是对光武的器宇恢弘大为感动,心中觉得这样的帝王才是真的帝王。马援盘桓了两个月,光武聘他为待诏(谘议官),派太中大夫来歙,以出使西州名义送马援归陇右。马援见了隗嚣,两人卧对密谈,马援把光武的豁达比之为汉高祖。又说他博治经书,通晓政事,修持有节度,不好饮酒(汉高祖好饮酒),前世无人可比。隗嚣心中虽不服气,但又不能不信马援所说的,所以在接见来歙后,决定遣子隗恂去洛阳为人质,以表示归向光武。马援乘机就带了眷属一齐去了洛阳。
平羌征越 造福边夷
隗嚣终于叛光武。在灭嚣平川的诸战役中,马援未被重用。只有在建武八年光武亲征隗嚣时,在长安右扶风行辕召见马援。马援在光武前聚米作沙盘兵势简报,把当地的山谷形势,攻守要点,以及行军粮道,说得清清楚楚。光武听了不禁叹道:“敌人的情势都在吾心目中了。”虽然如此,由于马援是从隗嚣那边来的,光武灭隗伐川所重用的将领多半还是自己嫡系南阳集团人物,如来歙、冯异、吴汉、盖延、祭遵等。直等到来歙举荐马援担任陇西太守,马援才有机会带领三千步骑,击破先零羌于临洮(甘肃岷县以北),降羌人八千,获马牛羊万余头。后来又和马成共击浩亹羌,羌众据谷顽抗,马援率轻骑,乘夜放火,绕袭其后,马援虽中箭贯足胫,仍奋勇当前,以寡敌众,击溃羌人,于是陇右归于平静。马援在甘宁青边区六年,教导边民,政通人和,羌人皆来和亲。
建武十七年(41年),南部交趾郡(越南北部)女子征侧、征贰姊妹,不服汉太守欺压而起兵作乱,连陷九真、日南等四郡六十余城。光武拜马援为伏波将军,带战船两千余艘,战士两万余人南征交趾,缘海而进,在越北登陆后,逢山开道,遇水架桥,行军千里。十八年(42年)春在浪泊与越军主力作战而大胜之。十九年(43年)并斩征侧、征贰二越女,传首洛阳。其后又平定余党,光武封之为新息侯。马援在交趾、九真,每到一地必治城廓,开渠治河,教民稼穑,且斟酌越南民情,与越人约法而共守之,未尝强施约束。马援可算是最懂得以平等态度对待弱小民族的先驱者。二十年(44年)班师,路过广西镇南关边界,立铜柱,柱上书:“铜柱折,交趾灭。大汉伏波将军马援建此。”到了洛阳,将征越得来的铜鼓,按名家相良马骨法,铸成名马式(良马模型),置宣德殿,高三尺五寸,长四尺五寸。
老当益壮 病死五溪
马援回洛阳时曾对故人孟冀说:“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死在儿女手中邪?”果然他还师才月余,就又自请出屯襄国(今山西境),匈奴乌桓不敢犯边。
建武二十四年(48年)马援已62岁,湖南贵州边区的五溪蛮人作乱,马援又自请出征。光武悯他年老不许。他又固请,并在帝前跨马驰骋以示不老。光武笑说:“矍铄哉是翁也!”乃许其与一批较年轻的将领率大军进军临乡(今湖南辰溪一带)。年轻将领主张循路进攻,马援主张据险困敌。后来士卒染疫多死亡,马援亦竟以瘟病死军中,遂了他马革裹尸之愿。但亦因此于死后受谗削侯,直到女儿当了明帝之后,家门方得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