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平公孙述(1 / 1)

七月,岑彭开始发动对成都的攻击战,让臧宫与护军扬翕带领5万俘兵,从涪水上平曲抗拒延岑,并布置许多疑兵阵,以迷惑延岑而牵制他的兵力;岑彭自己率领汉军乘船还江州,然后溯都江而上,袭击黄石的侯丹军,并把侯丹军打得大败。于是岑彭迅速向蜀军主防线的背后成都进击;日夜倍道兼行,疾驰2000多里,进抵武阳(今四川彭山县东),并很快攻占该城,随即又派精锐骑兵驰袭广都(今四川双流县东南),直逼成都。岑彭军这种从侧翼进行奇袭的行动,势如迅雷,所到之处,蜀之兵民四处逃散,蜀之全军无不震骇。所以公孙述大惊并用杖敲打着地说:“怎么会这么神速呢?”情势的严重性由此可见一斑。

平曲方面的战斗,臧宫率俘兵五万及本部兵在平曲抗拒并阻止了延岑的攻击,延岑遂在沅水停止前进。这时臧宫军因为后方粮食运输量不足,兵多食少,军中引起不少的恐慌,俘兵情绪更不稳定,想逃跑或反叛,郡邑又保聚自守,观望成败;因而臧宫陷于进退维谷中,不退则军中缺粮,俘兵都要叛散,撤退则又恐怕延岑的军队会追袭。臧宫在这种窘迫危急的形势下,正好光武帝派遣的增援军队到达,且有马700多匹,臧宫遂乘这种增援的声威驱军而进,并多张旗帜,登山鼓噪,以给敌人造成百万之众的假象;同时让步兵在右,骑兵在左,挟船师在江前进,日夜疾驰,向延岑军进袭。延岑没料到臧宫军会这么快来到,登山一望,看到汉军兵众气盛,而大为震恐;臧宫遂发动进攻,很快打败延岑,斩敌及敌人溺死者达万余人。延岑败走成都,他的军队大多降汉。于是,光武帝给公孙述写信劝其投降,陈言祸福,并示以丹青之信,被公孙述拒绝,于是光武帝展开对成都的攻夺战。

十月,公孙述困守成都,使用间谍战术,派刺客装扮成亡奴投降岑彭,利用夜间混入岑彭近前刺杀了岑彭。岑彭被刺杀后,汉军失去主将,监军太中大夫郑兴就暂时代替岑彭统制全军,退出武阳以等待吴汉的增援。十二月,吴汉率3万军溯江而上,接领郑兴所统率的岑彭军,并立即向成都再次展开攻击。

建武十二年(36年)正月,吴汉正准备向武阳攻击之际,公孙述已首先派魏党、公孙永二将突然袭击汉军的背后,汉军在鱼涪津(今眉山县境内的岷江渡口)大败之,遂进攻武阳。公孙述又派史兴带5000人救武阳,汉军斩杀史兴及其所有的残兵,进入犍为界,但各县都坚守城池以拒汉军。于是,光武帝诏令汉越攻广都,据其心腹;汉越直趋广都并很快攻破,随即派轻骑烧成都桥。因此,公孙述的将帅十分惊恐,叛离的很多,武阳以东的小城全部降汉。光武帝再次向公孙述招降,劝其“不要以来歙、岑彭被害而自疑”,但公孙述仍加以拒绝,丝毫没有投降的意思。同年七月,冯骏才攻克江州,俘虏田戎。这时,吴汉仍在继续围攻成都还没能攻克。光武帝下诏吴汉指出作战的方针为:“成都十余万众,不能轻而视之。但要坚守广都,等待敌人来进攻,不要和敌人争锋;如果敌人不敢来,只转营逼迫他,必须让敌人疲惫,才可以进攻。”但吴汉并没遵从这项作战方针,而是乘胜自己率领步骑兵2万多,进攻成都,距成都十余里,阻江北为营,架浮桥,让副将威武将军刘尚率领一万多人屯居江南,二者相距20多里。光武帝得悉吴汉的这种部署,大为震惊,并派人谴责吴汉,大致说:为什么你临事悖乱?既轻敌深入,又和刘尚分别扎营,事情一旦紧急,二者又如何相救;贼若出兵缀公,而以大军攻刘尚,那么刘尚被攻破你也会失败。幸好这些都还没有发生,应立即引兵还广都。

吴汉又上报,光武帝就再予指示机宜:“现在还归广都很好,公孙述必定不敢丢下刘尚而进攻你。如先攻刘尚,你从广都50里,让步骑赴之,正值敌人危困,必能破敌。”于是,吴汉与公孙述战于成都和广都之间,八战八克,遂进军于成都的城郭中。这时在成都北面的臧宫军,也正相继攻破绵竹涪城(今四川绵阳县),斩公孙恢,又南攻繁(今新繁县东北)、郫(今郫县)二城,并都攻克,遂与吴汉会师围攻成都。公孙述被困在城中日久且十分危急,向延岑问计,延岑主张不要太爱惜财物,于是公孙述把他的金帛全拿出来,招募敢死的士兵5000人给延岑,让他们攻击汉军。

延岑伪建旗帜,鸣鼓挑战以便敌人发生误解,暗中派奇兵袭击汉军的背后,汉军不意被敌人袭破,吴汉坠水,后拉着马尾得救。吴汉遭此挫败,加上军粮只够七日食用,遂暗备船只,准备悄悄撤走。蜀郡太守张堪得知,驰往说汉,认为公孙述必败,不能撤退,吴汉从之,就示弱以挑战。十一月臧宫军屯驻于咸门(成都北二门,西边的叫咸门)。十一月十八日,公孙述大举出击,让延岑向咸门攻臧宫,自己带兵数万攻吴汉。延岑大战臧宫,三战三胜,公孙述大战吴汉,从早上战到中午,军士没吃饭且很疲惫,吴汉因此派护军高午、唐邯带锐兵万余人击之,公孙述军大乱,高午冲入敌阵刺述,公孙述被刺坠马,述的左右将其救入城,于是公孙述将他的军队都交给延岑,当夜公孙述就死了,第二天延岑献城投降,遂灭蜀。到此为止,光武帝的统一大业,全部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