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说的出现,除了战后欧洲及法国社会的文化条件以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新一代欧洲小说家希望小说的写作技巧能适应迅速变化的时代。尽管任何一场思想运动都建立在对以前思想活动批判的基础上,但又不可能完全凭空而起,无中生有。从某种意义上说,新小说是法国和欧洲小说史上早已存在的某些变革倾向的发展,像福楼拜、陀思妥耶夫斯基、普鲁斯特、卡夫卡、乔伊斯、纪德这些作家的思想主张对新小说的影响就十分明显。福楼拜作为形式主义文学的先驱,总是梦想着创作一种仅仅以完美的文笔作为支撑点的小说。而后来法国作家普鲁斯特和塞利纳,奥地利作家卡夫卡、英国作家乔伊斯和美国作家福克纳,在对全新写作方式的追求中大放异彩,开启了以后新小说的探索道路。而超现实主义的经验和写作手法,又从“潜在文学工场”发展而来,他们彻底打破了各种形式的成规,主要贡献是将语言从“驯化”的用途中解脱出来。而被奉为超现实主义先驱的鲁塞尔,因其作品中不拘一格的构想、戏谑笑谈的独有方式,受到了新小说理论家和领军人物罗伯-格里耶和里卡尔杜等人的赞美和推崇。
新小说刚在法国文坛上出现时,仅是个受到地理限制(仅限巴黎地区)和历史限制(主要是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俱乐部式的文学集团,并不具有统一的美学纲领,只意味着一群作家对小说和小说技巧有着背离传统的一些新颖看法。最初,新小说家们的文学活动都是独立进行的。1939年,俄国出生的法国女作家娜塔丽·萨洛特出版了她的第一部小说《陌生人肖像》。在这部作品中,娜塔丽·萨洛特一反传统写法,“在书中安排了一个兴致勃勃的业余侦探模样的人,此人对两个平平常常的人(一个老父、一个小姑娘)深感兴趣,又是窥探、又是盯梢,有时还在脑子里对他们进行远距离的揣测,可压根儿就不明白他们在搜集什么,而父女俩又是何许人氏。他们后来什么也没有发现。”[1]萨特为小说写了一篇著名的序言,但这部小说和萨特的序言在当时未能引起人们的重视。
1950年,娜塔丽·萨洛特发表了著名的论文《怀疑的时代》,文中对传统小说的形式和写作方法,包括人物描写、故事情节等提出了一连串带根本性质的质疑和挑战,它被视为新小说派的宣言书和对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挑战书。娜塔丽·萨洛特认为,现代生活已大不同往昔,现代人的教养、生活经验、思想感情等大大改变。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所展示的内容在现代读者看来已经十分乏味,而对那些东西的反复描写只能助长人们因循守旧的倾向。娜塔丽·萨洛特主张抛弃以巴尔扎克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小说传统,另辟蹊径。认为当今的小说应该摆脱故事和人物。既然传统小说里的人物都是作家的传声筒,是僵化的、标签式的,那么就应该把小说从人物中解放出来。她还认为想要复制复杂的现实生活徒劳无益,应该让读者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探索日常生活表层下的人的内心活动,顺着乔伊斯和普鲁斯特的足迹去发现真实和复杂的内心世界。
1953年,阿兰·罗伯-格里耶的处女作《橡皮》出版,次年,他的《弑君者》问世。格里耶独具一格的叙事形式引起了评论家们的关注,人们将这两部作品看作新小说的发端。此后,格里耶发表了向传统小说提出挑战的理论文章《未来小说之路》和《自然·人道主义·悲剧》,系统地提出了关于小说的新观点。关于新小说的理论和创作试验这才引起了人们的高度注意。人们联想到萨洛特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艺术探索,同时,还有米歇尔·布托尔在《米兰巷》《时间的支配》《变》等作品中对小说新技巧进行探索;克洛德·西蒙在《风》《草》《弗兰德公路》《豪华旅馆》《历史》《农事诗》的创作中独立地从事新小说的试验。另有玛格丽特·杜拉斯的后期小说创作《琴声如诉》《劳尔的劫持》《情人》等作品在小说语言和叙事方式上的革新也与“新小说”的革命性探索不谋而合。由于他们对传统小说持共同态度,他们的作品又多由子夜出版社出版,于是就很自然地形成了一股新潮流。早在萨特为《陌生人肖像》写序言时,就将其称为“新小说”。1951年,著名诗人、小说家、评论家埃米尔·昂里欧在读了格里耶的《嫉妒》和再版的萨洛特的《向性》之后,在《世界报》上发表文章,第一次称他们的作品为“新小说”,以后,“新小说”这一概念术语就逐渐流传开来。新小说的代表人物除了前面提到的几个作家之外,还有罗贝尔·潘热、克洛德·莫里亚克、菲利普·索莱尔、克劳德·奥利埃、让·利加尔杜等。另外,著名荒诞派剧作家、爱尔兰作家萨缪尔·贝克特因为写过几本和传统小说很不一样的小说,也被一些人认为是新小说派的重要作家。新小说出现之初,曾激起人们的普遍反感,很多人甚至不承认这种与他们习以为常的小说相去甚远的作品是小说,认为它“误入”了文学史中“最糟糕的歧途”。但出乎人们的预料,新小说非但没有很快消失,反而被一些探索新小说形式的作家逐渐接受,并出现了更多新的追随者,反传统的写法成为一种时尚。此后,根据罗伯·格里耶的剧本《去年在马里安巴》拍摄的电影在1961年第22届威尼斯电影节获奖,新小说派声势大增。1984年,玛格丽特·杜拉斯的小说《情人》获得了著名的龚古尔文学奖,使新小说派更为振奋。格里耶就此发表评论,认为《情人》受到读者和批评界的欢迎表明了新小说的成功。1985年,克洛德·西蒙又获得该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新小说则在更大的范围获得了广泛的影响。新小说,这种50年代以来法国文学中反传统、激进的创作潮流,这种充满现代意识的大胆的文学实验,终于获得了真正官方媒体以及大众的承认、肯定和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