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荒诞派戏剧产生的历史根源(1 / 1)

荒诞派戏剧作为一个文学流派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法国,之后才在世界范围内流行。荒诞派戏剧并非无源之水,它的源头可以追溯到阿尔弗雷德·雅里的《乌布王》系列剧(1896年的《乌布王》、1900年的《戴镣铐的乌布王》、1944年的《乌布王当王八》),此系列剧被公认为荒诞派戏剧的开山之作,是法国喜剧开始向20世纪荒诞派戏剧演变的标志。早期的荒诞派戏剧作品还有1947年上演的热内的《女仆》和次年他的《死牢看守》。不过,文学史上通常把1950年尤奈斯库的剧本《秃头歌女》看作荒诞派戏剧的滥觞。此剧在巴黎的“梦游者”小剧院演出后,在批评界引发争论,荒诞派戏剧开始引起世人的广泛注意。以后几年,上演了多部类型相似的剧作,其中贝克特的《等待戈多》获得了相当大的成功,剧本被迅速译成多种文字排练演出。1958年,英国人肯尼斯·泰南著文批评尤奈斯库作品的反现实主义倾向,引发了一场争论。尤奈斯库在反驳泰南的文章中比较系统地阐述了荒诞派的戏剧主张。1961年,英国著名戏剧理论家马丁·埃斯林出版《荒诞派戏剧》一书,为荒诞派戏剧最终正名。不过,荒诞派戏剧的两位重要作家尤奈斯库和阿达莫夫对这个名称很不以为然,因为他们不愿意看到自己的作品与存在主义哲学挂钩,所以,至今许多法国人仍习惯用“新戏剧”这个名称。

此外,梅特林克的象征主义戏剧和阿波利奈尔的超现实主义戏剧情节荒诞、表演夸张,带有后来被称为“黑色幽默”的那种凄凉的喜剧性,因此也被认为带有荒诞派戏剧的影子,阿拉贡和维特拉克等人在这一领域曾进行探索。然而,直接奏响荒诞派戏剧前奏的应推盖尔德罗德,“他在人的微不足道面前的痛苦和冷笑的焦虑,预示着成为新戏剧(即荒诞派戏剧)核心的形而上学问题的激烈”。在蒙泰朗、阿努伊、奥迪贝尔狄的部分作品里,观众也已经或多或少地感受到世界和生活的荒诞,而存在主义作家的作品里,荒诞更成为作家思考的中心,这个时期的戏剧在戏剧语言和戏剧手法上进行了许多大胆的革新。不过,这些革新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革新一样,没有构成对传统的全面否定。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能把只具有某种荒诞形式的作品都视为荒诞文学,荒诞文学并不是指涉及人间荒诞的所有作品,它“描写的场景必须是一种发人深省的象征,使人联想起抽象的荒诞”。荒诞文学是揭示世界和人的荒诞,即人与环境的隔膜和人与人之间的无法交流以及人在不同程度上对荒诞的世界和社会的反抗。从这个意义上说,荒诞文学就是自卡夫卡开始的西方现代派文学,但直到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尤奈斯库、贝克特等人的剧作后,才最为充分地显示了荒诞文学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