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美学主张(1 / 1)

波伏娃的《第二性》不仅渗透着存在主义哲学的思想,更多的是一位女权主义先驱的思索。1972年波伏娃在接受德国女权主义者史瓦兹的采访时,将女性主义界定为“独立于阶级斗争之外,专门为女性问题而奋斗的主义”,认为女性主义总体上虽然不排斥为改变妇女处境而奋斗的男性,但在运动中的某个阶段、某种程度上排斥男性的做法对于妇女发挥独立自主的积极作用是有利的。波伏娃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将《第二性》演绎得生动且不失深刻。

波伏娃女权理论又是与存在主义哲学紧密相联的。《第二性》便是以存在主义为哲学基础的女性宣言。其中大量使用了存在主义哲学术语,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式也与存在主义哲学一脉相承,因此波伏娃的女权理论被称为“存在主义女权理论”。波伏娃女性主义的文学理论建树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对男性主义文学的批评标准进行重新界定。波伏娃对女性作家及其作品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基本持肯定态度,她明确反对传统的文学批评对女作家及其作品的贬损并为其辩护。

第二,对男性笔下的女性形象“对抗性阅读”。波伏娃第一次对蒙泰朗、劳伦斯、克洛岱尔、布勒东、司汤达等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进行了剖析,打破了男性文本为女性塑造的虚假神话,揭示男性对女性的性歧视观念,倡议女性读者识破男性文本的本质,从而维护自身利益。

第三,对传统话语中男女对立的二元对立观念进行批判,反对将男女两性作为优劣、尊卑的两个对立因素。在文艺创作领域,这种二元对立的菲勒斯中心话语导致了对女性作家及作品的不公正,甚至错误的评价。

第四,探寻女性自由创作的文学理想,创建理想的女性文学王国,即摆脱传统的陈腐观念,超越性别处境与角色,进行开放型自由创作。

这里需指出,波伏娃的“我的哲学是关于存在的哲学”,对于澄清人们对萨特哲理的模糊认识颇有意义。据此“存在主义文学”也可名为“存在文学”,亦即探讨人存在之意义的文学。另一方面则是明确指出了存在主义文学的思想倾向来自“我的人生体验”,而非“理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