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波仅适宜于从诗学的角度看待,难道这会让人气愤吗?他的作品和生活是那么融和,既不是因为,也不是尽管它们与众不同。他作品的每一个动作,他生命的每一个时刻都属于这样的工程,阿波罗和柏拉图好像使之走向完美:诗歌所展示的,最不隐蔽的东西,作为规则从我们身边滑过,而属于崇高现象的东西则那么亲切地萦绕在我们身旁。我们被警告:在我们的脚和它踢起的石头之间,在我们的目光和巡视的田野之间,除了诗歌,这个世界便一无是处。真正的生活,不容置疑的巨人只有在诗歌的脊梁上才能构建。然而人类没有(或者永远不会有,或者还没有)这样至高无上的权力去随意拥有这种真正的生活,去随意产生快感,除非在短暂的闪光中获得类似快感**的体验。而在随后的黑暗之中,多亏这些短暂的闪光带给我们的认知,时间在流逝所产生的可怕空白和属于我们的渴望-预感之间,只会是极端诗歌及其所预告的通灵的未来状况,时间将分享,流逝,然而有利于我们,一半是果园,一半是荒漠。
兰波惧怕自己的发现,他的剧院中所上演的剧本让他惧怕,又让他眷恋。他担心未知世界是真实的,因此,他也担心自己在认知世界里经历的冒险是真实的,这些点点滴滴积累起来的沉重的冒险经历将会导致自我的丧失。狡诈的诗人努力将咄咄逼人的现实放置在充满想象的空间,使之蒙上东方传奇、圣经色彩,他那令人叫绝的死亡本能将逐渐弱化、逐渐弱小。然而,狡诈是无用的,惧怕得到了证实,冒险确实存在。他所追寻和体验的生命境遇,就这样突显,如同一对牛角,用它那两只尖角刺入诗人的灵魂和躯体。”[57]
[1] 潞潞:《忧郁与荒原——外国著名诗人代表作品选》,244页,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
[2] [法]兰波:《Poesies,Une saison en enfer,Illuminations》,200页,巴黎,伽利玛出版社,1984。
[3] 潞潞:《忧郁与荒原——外国著名诗人代表作品选》,30页,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
[4] [法]兰波:《Poesies,Une saison en enfer,Illuminations》,130页,巴黎,伽利玛出版社,1984。
[5] ARTHUR RIMBAUD,OEUVRES III ILLUMINATIONS suivi de Correspondance(1873-1891),FLAMMARION,1989,p.139.
[6] ARTHUR RIMBAUD,OEUVRES III ILLUMINATIONS suivi de Correspondance(1873-1891),FLAMMARION,1989,p.140.
[7]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卷5,99页,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8] [法]兰波:《兰波作品全集》,王以培译,203页,北京,东方出版社,2000。
[9] [法]兰波:《Poesies,Une saison en enfer,Illuminations》,199页,巴黎,伽利玛出版社,1984。
[10] [法]兰波:《Poesies,Une saison en enfer,Illuminations》,199页,巴黎,伽利玛出版社,1984。
[11] [法]兰波:《Poesies,Une saison en enfer,Illuminations》,202~203页,巴黎,伽利玛出版社,1984。
[12] [法]兰波:《兰波作品全集》,王以培译,11页,北京,东方出版社,2000。
[13] [法]兰波:《Poesies,Une saison en enfer,Illuminations》,23页,巴黎,伽利玛出版社,1984。
[14] [法]兰波:《Poesies,Une saison en enfer,Illuminations》,57页,巴黎,伽利玛出版社,1984。
[15] [法]兰波:《Poesies,Une saison en enfer,Illuminations》,202~203页,巴黎,伽利玛出版社,1984。
[16] 潞潞:《忧郁与荒原——外国著名诗人代表作品选》,17页,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
[17] [法]兰波:《兰波作品全集》,王以培译,137页,北京,东方出版社,2000。
[18] [法]兰波:《Poesies,Une saison en enfer,Illuminations》,78页,巴黎,伽利玛出版社,1984。
[19] [法]兰波:《Poesies,Une saison en enfer,Illuminations》,78~79页,巴黎,伽利玛出版社,1984。
[20] [法]兰波:《Poesies,Une saison en enfer,Illuminations》,79页,巴黎,伽利玛出版社,1984。
[21] [法]兰波:《Poesies,Une saison en enfer,Illuminations》,199页,巴黎,伽利玛出版社,1984。
[22] [法]兰波:《Poesies,Une saison en enfer,Illuminations》,202~203页,巴黎,伽利玛出版社,1984。
[23] [法]兰波:《Poesies,Une saison en enfer,Illuminations》,151页,巴黎,伽利玛出版社,1984。
[24] [法]兰波:《Poesies,Une saison en enfer,Illuminations》,10~11页,巴黎,伽利玛出版社,1984。
[25] 潞潞:《忧郁与荒原——外国著名诗人代表作品选》,30页,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
[26] [法]兰波:《兰波作品全集》,王以培译,11页,北京,东方出版社,2000。
[27] 潞潞:《忧郁与荒原——外国著名诗人代表作品选》,28页,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
[28] 张炜:《精神的丝缕》,102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29] [法]兰波:《兰波作品全集·彩图集·生命》,王以培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0。
[30] [法]兰波:《兰波作品全集》,王以培译,17~18页,北京,东方出版社,2000。
[31] [法]兰波:《兰波作品全集》,王以培译,21页,北京,东方出版社,2000。
[32] 张炜:《冬天的阅读》,83页,北京,东方出版中心,1997。
[33] [法]兰波:《兰波作品全集·地狱一季·地狱一夜》,王以培译,194页,北京,东方出版社,2000。
[34] [法]兰波:《兰波作品全集·彩图集·洪水过后》,王以培译,227页,北京,东方出版社,2000。
[35] 张炜:《冬天的阅读》,84页,北京,东方出版中心,1997。
[36] 赵一凡:《西方文论讲稿——从胡塞尔到德里达》,13页,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
[37] [德]本雅明:《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张旭东、魏文生译,张旭东校订,105页,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
[38] 赵一凡:《西方文论讲稿——从胡塞尔到德里达》,25页,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
[39] [法]兰波:《兰波作品全集》,王以培译,248页,北京,东方出版社,2000。
[40] [法]兰波:《兰波作品全集·彩图集·城市I》,王以培译,250页,北京,东方出版社,2000。
[41] [法]兰波:《兰波作品全集·彩图集·城市I》,王以培译,250页,北京,东方出版社,2000。
[42] [法]兰波:《兰波作品全集·彩图集·城市I》,王以培译,250页,北京,东方出版社,2000。
[43] [法]兰波:《兰波作品全集·彩图集·不可能》,王以培译,214页,北京,东方出版社,2000。
[44] [法]兰波:《兰波作品全集·彩图集·出发》,王以培译,241页,北京,东方出版社,2000。
[45] [法]兰波:《兰波作品全集·彩图集·不可能》,王以培译,215页,北京,东方出版社,2000。
[46] [法]兰波:《兰波作品全集·彩图集·城市II》,王以培译,252~253页,北京,东方出版社,2000。
[47] [法]兰波:《兰波作品全集·彩图集·城市III》,王以培译,255页,北京,东方出版社,2000。
[48] [法]兰波:《兰波作品全集·彩图集·城市III》,王以培译,255~256页,北京,东方出版社,2000。
[49] [法]兰波:《兰波作品全集》,王以培译,16页,北京,东方出版社,2000。
[50] [法]兰波:《兰波作品全集·地狱一季·妄想狂·文字的炼金术》,王以培译,204页,北京,东方出版社,2000。
[51] [法]兰波:《兰波作品全集》,王以培译,319页,北京,东方出版社,2000。
[52] [法]兰波:《兰波作品全集》,王以培译,320页,北京,东方出版社,2000。
[53] [法]兰波:《兰波作品全集》,王以培译,333页,北京,东方出版社,2000。
[54] [法]兰波:《兰波作品全集》,王以培译,331~333页,北京,东方出版社,2000。
[55] 戴望舒:《戴望舒精选集》,138页,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
[56] 金丝燕:《文学接受与文化过滤——中国对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接受》,332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57] [法]兰波:《Poesies,Une saison en enfer,Illuminations》,139~140页,巴黎,伽利玛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