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末,我一下子迷上了波兰作曲家克利斯托夫·潘德雷茨基,在听了他的交响曲、室内乐、协奏曲以及歌剧《劳顿的魔鬼》等声乐作品之后,写下的文章标题居然是《我们时代的布里顿》。现在潘德雷茨基也年过八旬,他在他的祖国有“当代贝多芬”的美誉,而他最崇拜的作曲家便是贝多芬而非莫扎特,当然他也非常喜欢马勒,这有点儿不可思议。
潘德雷茨基的音乐与布里顿在20世纪的背景下有其共通性,但布里顿的源头我更愿意相信来自莫扎特而非他的同胞普赛尔。从音乐创作的多样性和多项才能方面考量,布里顿和莫扎特真是隔百年遥相呼应。虽然在莫扎特之前有海顿,在布里顿之前有理查·施特劳斯,但就整体成就而言,恰恰海顿的歌剧偏弱,而理查·施特劳斯的室内乐仅得小提琴奏鸣曲之片鳞而已。布里顿享年仅63岁,与海顿和理查相比算不上长寿,却有百余部作品常演不衰,十余部歌剧几乎俱为精品。他涉及音乐创作所有领域,所表现出来的天才灵感和创造力当世无匹,绝对是一位直追莫扎特的人物。
今年(2013年)是布里顿百年诞辰,他大概和我同属一个星座,所以我在为自己庆生的时候突然意识到他的生日已经临近。我该怎样纪念这位我最喜欢的20世纪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和音乐活动家?写一篇文字、做一次讲座,就我能力所及,也只能如此这般。当然,我更欣慰的是,今年在北京和上海的音乐节,布里顿有三部伟大的作品在中国实现了首演,它们是歌剧《彼得·格里姆斯》(音乐会版)、儿童歌唱剧《挪亚洪水》和最伟大的《战争安魂曲》。
今年我也几乎是重复购买了布里顿的唱片,EMI和DECCA两大唱片公司都与布里顿渊源颇深,它们出版的“全集”虽然与我曾经以“正价”淘来的经典名版全部重复,却省了我“拾遗补阙”的劳烦。当我打开EMI的37张套装时,直接奔了最后两张而去,那是多么珍贵的录音啊—1947年的歌剧《卢克莱修受辱记》和1948年的《彼得·格里姆斯》片段,代表了男高音彼得·皮尔斯最佳的声音状态,首演指挥家雷吉纳尔德·古达尔在传奇录音场所艾贝路的倾心之作。最使我惊喜的是声音效果出奇好,无论人声还是器乐都逼真自然,扑面而来亲切温暖的魅力。不仅是皮尔斯的声音正当巅峰状态,与布里顿指挥的DECCA版全剧录音之沧桑老迈不可同日而语,即使对我们来说比较陌生的女高音琼·克罗斯,仅此两个角色的声音已足以令人惊为天人。由此,这两个相当于“首演”的录音在任何时候我都一样把它们作为欣赏布里顿的必听唱片。
在和朋友纪念布里顿的唱片欣赏会上,我毫不犹豫地先播放了《青年乐队指南》,因为在座有电影界的朋友,我选择了多拉蒂的版本,其朗诵者是第一个“007”肖恩·康纳利。当然,如果有可能,我不希望任何人错过布里顿亲自指挥的版本,录音和多拉蒂版一样“发烧”。对布里顿惊世才华的认知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往往他最通俗的作品,更能使人惊叹不已。《青年乐队指南》在一个“普赛尔主题”的变奏与赋格曲中,将交响乐队的每个声部、每件乐器优美而霸道地展示出来,充分显露了作曲家技艺高超的配器、变奏及复调能力。代表布里顿卓越管弦乐谱写才能的《四首大海间奏曲与帕萨卡里亚》仍以作曲家指挥科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乐团的录音为首选,但在乐队的丰富表现力上,普列文和帕沃·雅尔维的版本都有极强的竞争力,特别是小雅尔维与亚特兰大交响乐团的TELARC录音凸显了音乐中所有的细节,是迄今为止聆赏布里顿最迷人的录音。许多人因为英国诗人奥登而关注布里顿,那么《春天交响曲》和《圣洁契丽亚颂歌》正好是布里顿与奥登之间合作关系的一头一尾。它们与《五首花之歌》录在一张唱片,我说的是加迪纳与爱乐乐团及蒙特威尔第合唱团的较新录音,它其实改变了我对加迪纳作为一位巴洛克音乐权威的印象,他真的是一位伟大的英国音乐诠释者。
欣赏布里顿的音乐,总是离不开几位特定的音乐家,比如演奏钢琴协奏曲的德里赫特,演奏小提琴协奏曲的鲁波茨基和演奏大提琴交响曲的罗斯特洛波维奇,这几个诞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录音大多由布里顿指挥英国室内乐团伴奏。德国男中音菲舍-迪斯考、俄罗斯女高音维什涅夫斯卡娅和皮尔斯参加了《战争安魂曲》的录音,这张人类唱片史上最伟大的录音之一无需再次多言,倒是拉特尔指挥伯明翰城市交响乐团和合唱团的EMI版、希考克斯指挥伦敦交响乐团和圣保罗教堂唱诗班的CHANDOS版,因为地道的英式阵容和阐释风格以及各有千秋的“爆棚”效果而斩获各种大奖,不可不听。
《为男高音、法国号与弦乐的小夜曲》1943年首演时的圆号演奏者是丹尼尔·布莱恩,他与皮尔斯及布里顿的“梦幻组合”倒是留下过录音,可惜音效太差。虽然不如布莱恩那样奇妙,但是图克威尔的演奏意境同样高迈,声音饱满辽阔,已经达到后来演奏者难以企及的高度。皮尔斯的演唱再现了夜的阴柔和灵魂深处的苦思,使其“独一无二的诠释者”称谓当之无愧。布里顿全力以赴并且无微不至的伴奏呈现出十分动人的场面,在皮尔斯率真肆意的歌声中,弦乐组充满丰富的表情,每一处细节的惊人展现都光辉灿烂,炫人心目。《灵光篇》是根据法国诗人兰波的同名诗集谱写的作品,是迄今为止我所知道的向兰波致敬的最佳方式。如果想听女声版本,可以考虑黑人女高音亨德里克斯和科林·戴维斯的EMI版。《夜曲》是献给马勒遗孀阿尔玛的,七件乐器的选择来自莎士比亚时代歌曲演唱的规定,同样以皮尔斯和他的接班人波斯特里奇为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