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是以18岁以下的少年儿童为服务对象,有益于儿童精神生命健康成长的文学,具有契合儿童审美意识与发展心理的艺术特征。《儿童文学教程》的基本内容可以用以下六句话来概括,读者诸君如能记住以下六句话也就可以“考试及格”了。
一、儿童文学是大人写给小孩看的文学
儿童文学是成年人为了少年儿童精神生命的健康成长而创作、出版的精神产品,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少年儿童。也就是说,儿童文学的生产者是成年人,其主体消费者是少年儿童。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儿童文学是大人写给小孩看的文学。
人类之所以要创造出儿童文学,还在于需要通过这种适合儿童思维特征和易于为儿童接受的文学形式,来与下一代进行精神沟通和对话,在沟通和对话中,传达人类社会对下一代所寄予的文化期待。因此,儿童文学是两代人之间进行文化传递与精神对话的一种特殊形式,也是现代社会对未来一代进行文化设计与文化规范的艺术整合。
二、爱看童话的孩子不会变坏
人在一生中要接触各种各样的文学形式,但最早接触的是儿童文学。儿童时代接触到的优秀文学作品,对人的一生有着深远的影响。
儿童文学是一种以儿童为本位,为儿童而创作和编写并且适合儿童的阅读兴趣与接受能力的文学。真正的儿童文学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是非常“儿童化”的。儿童正处于想象力最为丰富的时期。儿童文学作品(尤其是童话、寓言、动物故事、科幻小说等叙事性文学),充满着儿童的幻想与想像。同时,儿童文学还是一种充满着幽默趣味、阳光色彩、游戏精神的文学,它张扬儿童天性,助长儿童本性上的美质。因此,从整体上说,爱看童话的孩子不会变坏。
三、什么年龄段的孩子看什么书
儿童文学的接受对象包括学龄前的幼儿到少年乃至“准青年”。由于各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的身心特征、思维特征和社会化特征不尽相同,因而,他们对各自所需的文学在题材内容、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差异。为此,儿童文学必须适应各个年龄阶段的少年儿童主体结构的同化机能,必须在各个方面契合“阶段性”读者对象的接受心理与领悟力。为此,儿童文学依少年儿童年龄特征的差异性,区分为为幼儿园小朋友服务的幼年文学、为小学生年龄段服务的童年文学、为中学生年龄段服务的少年文学三个层次。这三类文学各自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与独特的美学使命。儿童阅读推广的一条黄金定律是“什么年龄段的孩子看什么书”。孩子是会长大的,孩子长到什么年龄就会自己去选择自己喜欢的读物,但孩子从小开始的阅读必须是快乐阅读、兴趣阅读。养成孩子的阅读习惯,就什么都好办了。
四、儿童观是成人社会如何理解儿童与如何对待儿童的观念与行动
人类之所以还要在成人文学之外,再创造出一种专为未成年人服务的文学,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人类社会要尊重儿童的权利与社会地位,要充分理解和满足儿童世界具有不同于成人世界的精神需求。
然而,这个世界是由成年人“统治”的。儿童文学的创作者、出版者、阐释者乃至讲解者都是成年人,而接受对象却是孩子。于是,由成年人创作的儿童文学势必出现两种现象:一种是处处以儿童为中心(本位),善于从儿童的角度出发的儿童文学;另一种是成年人出于某种宣教、惑众的功利需要或其他需要,用来演绎教义或图释概念的形式上的儿童文学。儿童文学的这种自上而下的单向给定方式,其实质乃是成年人的“儿童观”问题,即成年人是如何看待和对待儿童的观念。有什么样的“儿童观”,就有什么样的儿童命运、地位和权利,也就有什么样的儿童文学的艺术精神与美学品性。
五、“以善为美”是儿童文学的基本美学特征
儿童文学是以善为美、引人向上、导人完善的文学。“以善为美”是儿童文学的基本美学特征。从本质上说,“以善为美”是为了在人类下一代的心里做好一个人之为人的打底工作,是为着下一代精神生命的健康成长。“以善为美”的内涵正在于人(儿童)自身,在于指向人(儿童)的自身完善,即通过艺术的形象化的审美愉悦来陶冶和优化儿童的精神生命世界。
六、大作家都是有童心的
儿童文学的创作者是成人作家。由于身心与人生的变化,成人作家已不可能复归到儿童状态。因而成人作家在儿童文学创作中选取“儿童视角”,以儿童的感受形式、思维方式、叙事策略和语言句式,去重新诠释和表现所在的世界。儿童文学作家要表现的是儿童“绝假存真”的生命本真。因此,可以这样说,儿童文学作家都是有“童心”的,大作家更是童心永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