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洲,尼古拉一世(1825—1855年在位)似乎没有像彼得一世、叶卡捷琳娜二世女皇那样闻名遐迩。然而,尼古拉一世的内外政策却是这个帝国的专制传统、霸权主义的典型代表。苏联历史学家称尼古拉一世统治时期为“专制制度的顶点”。这个尼古拉在国内“直言不讳、肆无忌惮地力图实行专制统治”[1],因而在群众中得了个“棍子”的雅号,被称为“棍帝”。在国外,他充当“欧洲的宪兵”,不断向外扩张,成为欧洲大陆的霸主。《外交史》上对他作这样的评论:他“是中欧各国政府的灾星,是加害欧洲社会一切进步阶层的妖魔。但到后来却因为把握不住外交方向,走上意外的裂了口的深渊,以致跌下去摔死了。”[2]是的,这里除了“把握不住外交方向”一语有些含糊不清,需要后面的事实说明以外,其他都很明确。他确是欧洲的“灾星”和“妖魔”,他最后爬上了欧洲大陆霸权的顶峰,在那里跌进“裂了口的深渊”。这个沙皇死于1855年2月18日,即当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最后失败之前,他亲自布置的欧巴托里亚战役刚刚失败之后。死因不详,“感冒转肺炎”、“服毒自杀”、“被毒死”说法不一。大部分历史学家都认为他是服毒自杀的[3]。
克里米亚的败绩,如尼古拉一世的宫廷御用评论家巴高金所评论的:“这是俄国五十年来推行的政策所结下的最苦的果子。”[4]俄罗斯帝国所收获的这个“最苦的果子”,乃是由沙皇尼古拉一世及其长兄亚历山大一世亲自培育的。并且,尼古拉一世在其寿终正寝的时候,还把俄国的这一场灾难(克里米亚战争还未结束)作为遗产交给了他的儿子亚历山大二世来继承。这场灾难也教育了俄国人民,使他们更加认清了封建农奴制的腐朽,并起来摒弃它。
我们今天重提这个人物,是为了看一看,那个坐在农奴制危机四伏的宝座上,内部虚弱,却要张牙舞爪、四处称王称霸的尼古拉,是怎样把俄罗斯国家和人民引入一场灾难,而自己也跌进深渊,遭到灭顶之灾的!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535页。
[2] 佐林主编:《外交史》,第1卷,536页,莫斯科版,1959。
[3] 官方的公报说沙皇因“感冒转肺炎”而死。而尼古拉一世的传记(四大卷)的作者H.K.西尔德(他一生都在最高军界和宫廷圈子里转),对尼古拉一世之死简单地用了一个词“服毒自杀”。(塔尔列:《克里米亚战争》第2卷,345页,1950年莫斯科版)。此后俄国历史著作大都认为尼古拉是服毒自杀的。如《十九世纪俄国史》(第3卷,54页,1908年莫斯科版)说,彼得堡社会上都认为尼古拉一世是自杀的。后来波克罗夫斯基的《俄国历史概要》,当代由诺索夫主编的《苏联简史》,225页(1972年修订版)等都认为服毒自杀“是可信的”。“被毒死”的说法,主要是当时曾怀疑是尼古拉的医生曼德所为,后来据说不是。
[4] 《十九世纪俄国史》,卷3,6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