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青春饭不是问题,仅靠“青春”吃饭很有问题(1 / 1)

青年人要积极进取,要有内在的精神追求。如果摆正态度,再苦再累的工作和生活现实,你都会感到苦中有乐。

毛主席教导我们说:人还是要有点精神的。又说:青年人,就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朝气蓬勃。一个人要有点精神,而对于一个青年人来说,就更是要拥有不只一点的精神追求。

回顾60多年共和国的世事民情演变,特别是青年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我们可以从中折射性地看出,当代青年人在生活态度及工作价值判断上,究竟面临的是怎样一种困境和问题。

旧中国“一穷二白”,人们在专制制度下过着“饥寒交迫”的日子。劳动对大多数老百姓来说,是一种异化自己人性的苦难经历,是一种“牛马不如”的生存状态。生活在这样的情形下,不要说是“不满”,那简直是一种怒火中烧的“愤懑”,这种愤懑往往在忍无可忍时引发出熊熊燃烧的“革命烈火”。

新中国成立,人民群众“翻身得解放,当家作主人”,由此激发出20世纪50年代那样“大干快上”、“战天斗地”的劳动热情。后来,由于种种复杂的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因素“历史性”地耦合,广大民众再度陷入不幸。

在一系列“**”口号煽惑下,工作价值和人生意义曾一度被扭曲到荒谬绝伦的地步。于是,“积极性”变成“消极性”,整个社会在一片“虚张声势”的虚假繁荣中。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80年代初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村土地改革,真正使广大农民有“一夜之间就到了共产主义”的感觉,一时间新的“劳动热情”被极大调动起来,经商做工、劳动致富再次形成一种“轰轰烈烈”的全民运动。但是,经过几年的忙活,不少人突然感觉迷失了生活方向。

在一些组织中,一说调动积极性就是提高工资、发奖金,一说“吸引人才”就是“房子、票子、车子”,结果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人才也没有吸引来、留得住,倒是人们的“不满”情绪越来越大,组织凝聚力越来越差。

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呢?美国组织行为学家赫茨伯格研究发现:在组织中,满足各种需要所引起的激励强度和效果是不一样的,工作之外的物质生活条件满足是必要的,未满足会导致“不满”,但即使得到满足其激励作用也是很有限的;管理者的首要任务不是对付“不满意”,而是千方百计使人们感到“满意”,这就要通过改善工作内在因素,如使工作丰富化、富有挑战性,使员工有晋升、成长和发展的条件或机会等。

据此,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人们之所以“端起碗吃肉,放下碗骂娘”,不是对“肉”(物质福利待遇)有什么“不满意”,关键是对劳动、工作本身的状态没有“满意感”,是因为普遍地迷失了劳动本身的价值目标,忘却了工作本身蕴涵的内在人生意义。

人们之所以感到劳动“辛苦”、工作有“压力”,主要不是因为劳动工作本身引起的,而是关于“劳动为什么”或“为什么而工作”这样的基本问题没有搞清楚,只有“工具理性”没有“价值理性”,仅把劳动作为“谋生的手段”、将工作看作是追求“房子、票子、车子”的工具,从而迷失了工作价值目标和人类生活意义。问题就在于此!

年轻人有“青春资本”,有的是天赋体力和天然姿色,但如果没有内在的精神追求,没有长期打算,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职业技能,不合情合理甚至不合法地去吃“青春饭”,例如去从事性服务工作,可能就很成问题。

当今,南方一些农村青年,因凭借父辈留下的优厚物质生活条件而养成坐享其成还自鸣得意的“阔绰”状态,以及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错乱”,值得我们关注。

一位中国大陆农村青年的征婚启事

姓名:徐公子;性别:男;学历:高中;职业:农民

地址:浙江省龙游县某山村

网络征婚:寻求名牌大学女大学生做配偶

征婚独白:

我文化不高,高中上完就回到农村家里了,因为家里又只有我一个独子,所以现在生活过得也算小康。我也知道,大部分大学生不怎么喜欢到乡下,但如果你愿意嫁到农村来,我一定会叫你过上叫别人羡慕的生活,我敢保证不会比城里的生活差。我会用一辈子叫你幸福。我很专一,一旦你成为了我的老婆,我会把最好的东西都给你。

如果你喜欢逛街,我可以叫司机24小时待命送你去城里;如果你喜欢兜风,我可以用我的“BMW”随时带你去看风景;如果你更喜欢在网上看电影,你还可以用我新买的康佳55寸LED液晶电视直接上网看;另外,我会常常带你去旅行,国内、国外由你决定,不过前提是不能影响我们共同的理想的工作时间,其实在农村时间很自由,另外就是农村环境空气又好,适宜居住。我家的三层楼房,城里人管它叫别墅。

我什么东西都喜欢大的、宽敞的东西。不像城里人房子小,洗澡间还很小,用起来不舒服。这里厨房里的厨房电器,有格兰仕的、伊莱克斯和海尔的,不过不需要你做饭,我们家有小阿姨会做。

这是我们家书房,设备很全吧?哥们觉得这一张很MAN,说咱们农民有力量,让城市大学生见识见识,呵呵。这也是我比较得意的家当,虽然我家的电器用品已经不缺,不过本人平时爱玩PS2,对电视的要求比较高,这是我国庆期间刚换的55寸LED液晶电视迫不及待的装机试试,我最喜欢自己捣鼓这些新的数码家电了,家里的电脑、电视、打印机基本上都是我自己选的。洗完澡就玩上了,呵呵。

如果你也是农村人,你就明白了,在我们农村大部分大学生都在外面安家了,留在农村的很少。家人介绍大部分都是学历都不高的。我也是学历不高的人,我想改变,一方面可以改变下一代基因,另一方面有个高学历有见识的大学生作老婆可以相辅相成,共同努力实现农村建设的理想,所以我希望能够找一位大学生老婆这种想法不过分吧。为了能够让大家对我有更多的了解,我再发一些本人的生活照片给大家。这是我的书房,休息的时候,我最喜欢一个人盘坐在地板上用那种超大荧幕电视来玩游戏,画面感很强,很过瘾,所有烦恼都没有了。这是我的一种休闲方式。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某位高素质的来自农村的女大学生,究竟是怎样一种人生态度和价值追求。这里,将前几年我与一位未谋过面的会计专业大一学生的几封电子通信转录如下。

尊敬的李教授,您好:

我是07级会计系学生X。结束了大一的经济学学习,我尚有一些问题和想法与老师所讲不符;而考试结束后,再联系老师就很难了。当然,即使能找到,说法也和课堂上是一样的。

期末考试结束后,学校却提供了一个机会:要求学生就自己所拟订的问题向教授咨询。您既为教授,必然能就我的些许浅薄问题指点迷津。因此,若您在7月初的任何时间有闲暇,希望您能给我一个机会,聆听您的教诲,也表达我自己的看法。近期,我将为此准备,望您能在7月1号到5号中任意一天匀出1小时左右时间有所赐教。期待您答应这个不情之请,谢谢!

感谢老师于百忙之中阅读此邮件!

您的学生X

2008-06-17

X同学:

欢迎你与我交流。师生谈话不需要那么正式隆重,具体约请时间也不方便。你如果有什么问题,可在白天打电话(××××××××,我一般都在家),我们可一起聊聊天,如果有特别重大的人生选择问题,我们再约时间当面谈,你看怎样?

2008-06-17

尊敬的李教授:

非常感谢您能抽出时间为我做些许指点。根据学院安排,这门课程应该于英语四级考试后(即5月21日后)开展。届时我们会有一些“培训”,大约到6月底才会开始自主咨询。因此,现在还无法根据其具体安排明确具体的时间,对此深表歉意。我会尽快确定我们的咨询时间,最迟在下周五前再与您联系,以确定咨询时间。对此给您造成的不便,再次表示歉意!

在此,谨向您提出我欲咨询的问题,方便您的指点。

作为一名来自西部内地的学生,毕业后能留在首都是再好不过的事。这一点相信不仅是我,也是很多和我有共同背景同学的愿望。身为S大学学子,我有理由相信在毕业后(暂且认为是本科毕业)找到一份工作是极有可能的;但我们面临着更大的麻烦:住所。

当然首先应该考虑单位分房和自己租房,这是两种比较直接的解决方式;但这些以及类似的方法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我们终究要面对买房的问题。

我的问题就是:3年后,作为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在北京的环境下,应该怎样规划买房?

根据我的一些想法,这理应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未来国家(或者说北京市)的住房政策是怎样的?依据是什么?

2.未来房地产市场的走势是怎样的?资金是流入还是流出?依据是什么?

3.未来的物价上升速度会怎样?依据是什么?(关系到房价的上升速度)

我会在近期查询政策,历史数据等相关资料并得出一些结论;届时希望您告诉我您对此的看法,并对我做出指导。

感谢老师于百忙之中阅读此邮件!若您有任何不便之处,请回复邮件或告知我(手机号码)。

您的学生X

2008-06-19

X同学:

我觉得你的想法存在方向性偏误,大学毕业不是想着怎么干事,而是满脑子“房子、房子……”严重不着调!!——恕我直言!有话当面再细说。

2008-06-19

尊敬的李教授:

常言道“一文钱难倒英雄汉”。话无豪情,却有深意。没有实际的物质支持,再多的抱负也无从实现。理想要转化为现实,还是需要一定条件的。您主张大学生做一番事业,我也如是想;但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个连自身基本生活都不能解决的人,必然无法施展其他的才华。欲有为必先自立,而这不啻为一个自立的基础,您说是吗?

可以向您保证的是,这不是我的最终目的。如同英语只是一个交流的工具,这也属于生存的一部分;但是为了更好的发展,我们还是要学好英语。而这也是同样的。

对您的态度,高兴之余,十分感动。经济学是一门“实际”的学科,那么部分研究之人难免陷于市侩之流;只不过相比菜市场上元角分的斤斤计较,他们研究的数字相对较大罢了。显然,您的看法是建立在“做事”基础上的,虽然不知道您得到的具体成果,想必过程十分精彩。现在有许多理想的人,也有许多为之奋斗的人,但不被流俗所扰而坚持到底的,实在是寥寥。我的想法:为了避免被扰,自然要研究规避的方法,好为理想的路披荆斩棘。从前看过余秋雨先生关于“小人”的文章,他认为“小人”无处不在,而“好人”是斗不过“小人”的。因此,应该存在研究“小人”的学问,目的就是更好地避免遭到损害,以完成更多的事。既然未来不可避免,还望您指导我如何对付这个“小人”,让我不至于为此陷于市侩。言语中见得您是直爽之人,我也就冒昧直言了。词句中若有不尊之处,还敬请谅解。

感谢老师于百忙之中阅读我的邮件!

您的学生X

2008-06-21

X同学:

看来你是一个“有心”的青年,善于观察思考。

说得不错,“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欲有为必先自立”,但应该怎么“扫”?什么是“自立”?自立就是要买房子住吗?不“自立”房子从哪里来?我理解的自立就是有工作,能够独立地干出一些对他人、对社会有价值的事情(这不是大话,而是实实在在的真话),这样你的财源自然滚滚而来,房子也会不成问题。你工作都没有,或者根本不知道自己将来能够干什么,一上来就那么气壮地要买房子?凭的什么?如果不是爸爸妈妈亲朋好友的资助,你有这个能力吗?——请注意,我不是从投资理财的角度跟你讨论这个问题。

我也不同意什么“好人”斗不过“小人”的话,我不相信“我是流氓我怕谁!”那是假话,我相信“我是君子我怕谁!”我是好人我谁都不怕。

谢谢你与我交流思想,欢迎继续讨论。我喜欢你这样勤于思考的青年!

2008-06-22

尊敬的李教授:

毋庸置疑地,刚毕业后无法独立承担这份财务。因此就刚毕业来说,必然地是选择租房等手段暂时解决问题。如果是父母支付,那于情则远,于理则贵,因而必不会是在北京。这既是我的选择,所有在京“给养”问题自然也是独自支付,而这就是我大一就开始关心这个问题的原因。家中现也有几处房产,但我希望凭自己的努力挣得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

鉴于两个原因:1.毕业后短期内必然不会在这方面有充足的资金投入;2.有自己的住所越快越好,我才尤其关心这个问题,而这纯粹是从个人角度出发的。此事我既没告诉家人,亦无打算靠他人“援助”。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那么信息当然是知道得越多越好了。由于专业的关系,当然希望学有所用,毕竟利用于实际才是经济学,也是所有学科存在的目的。

或许您认为这是急功近利的表现,但我觉得它是生存的基础。若您因我的“动机”有所不快,还请谅解。若如此,您大可把这个问题当成一个学生咨询的学术问题。我想,真正使您不快的原因应该是这与我自己的切身利益相关罢。如我咨询的题目是类似于“日本的经济泡沫产生原因及其对中国的启示”等等,虽然空泛些,想必不会令您如此生气。可是,您觉得一个农业大学出来的学生不会种田,音乐学院出来的不会演奏,那行吗?作为经管院的学生,若是连自己身边的经济生活都无从处理,那还真有点说不过去。

下周我们就要开始实践课程了,真诚地希望能够继续和老师交流。

感谢老师于百忙之中阅读我的邮件!

您的学生X

2008-06-22

可能人家孩子以为我不可理喻,打电话跟我也没有什么好说的,或者根本就跟这个老家伙说不清楚,此后再也没理睬我。

面对当今年轻人急功近利、心急火燎的焦灼焦虑状态,我真切想表达的意见是:如果不明白票子、车子、房子等只不过是工作成就的一种“自然而然”的结果之一,而且对于你实现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来说这仅是一种外在的、不具有决定性的结果,将工作本身的价值目标与物质福利的外在手段之关系完全搞颠倒了,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很容易满足的物质需要“一不小心”满足后,就会突然“忘乎所以”起来、“不知所措”起来,滋生出无限空虚颓废的糟糕情绪,并陷入“欲壑难填”的扭曲心理。

在这种急功近利狂吃“青春饭”或坐享其成的错位价值观笼罩下,由于没有必要的“心理准备”,很容易“失足成恨”,再次“一不小心”,很容易做出一些既“自损阴德”又“伤天害理”的举动来,结果葬送了自己的“前程”,如果人人如此,必然使整个社会也陷于腐化没落的尴尬可悲不和谐状态。

无可否认,一个人年轻时生存压力往往很大,吃饭问题往往显得很紧迫,但关于吃饭、吃什么饭、靠什么吃饭,以及为什么吃饭或吃饭为什么这样基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问题都搞不明白,那么,他的前途和命运就实在令人堪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