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等着我》读解
《等着我》是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创办的大型公益寻人节目。此节目以其官网为基础,聚合部委、明星、专家、志愿者以及全媒体等寻人力量,旨在发挥国家力量,搭建全方位的权威“全媒体公益寻人平台”。节目口号:为缘寻找,为爱坚守。
一、节目概述
中文名称:等着我
外文名称:Waitting for Me
节目类型:大型公益寻人真人秀
节目口号:为缘寻找,为爱坚守
主持人:倪萍、舒冬
制片人:杨新刚
节目导演:胡波
播出频道: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
在线播放平台:央视网、《等着我》官网、腾讯视频
开播日期:2014年4月5日
播出时间:每周二22:35
节目时长:50分钟
播出状态:播出中
《等着我》是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创办的首档具备国家力量的全媒体大型公益寻人节目,也是中央电视台2014年重磅推出的全新公益栏目。与其说这是一档节目,不如说是一项全民范围的公益寻人活动。作为公益寻人活动之一的电视栏目,《等着我》打出了“助力团圆梦,让心不再等待”的宣传口号。
《等着我》节目组与网易新闻共同做过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各个群体中有寻人愿望的达到了90%,他们寻人的目的和对象也包罗万象。这是节目组定位和创作《等着我》的初衷,就是要通过媒体、政府和公众的力量,帮助有需要的人寻找那个在他们心目中十分重要却又失去联系的人。
节目理念是:“在你的生命中,是否有一位对你至关重要的人?他可能是你的亲人、恋人、朋友、恩人、老师等。由于种种原因,有一天他在你的生活中消失了,再也无法联系上。《等着我》聚合部委、明星、专家、志愿者以及全媒体等多方力量打造了具备国家力量的全方位权威‘全媒体公益寻人平台’,帮你找到那个人,助你寻回那份弥足珍贵的情感。”[1]
此档节目由舒冬和阔别主持舞台多年的著名主持人倪萍主持,力求帮助求助人打开多年的心结,与被寻找人在舞台上重逢,迸发最真实的情感。正是有了缘和爱的牵绊,才带给求助者和寻人团更多的力量去寻找和坚守。
二、传播源流与路径
《等着我》是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创办的大型公益寻人节目,在2014年4月5日开播。同时,央视网、《等着我》官网、腾讯视频跟进播出。
在此,以具体事件为例,说明《等着我》节目设置的大致环节。“没家的孩子找家,有家的孩子不回家”,是现在儿童丢失的一个现状。对此,节目首先会进行离家背景的介绍。例如,在2015年7月28日的节目中,首先介绍求助者高素芝来到《等着我》是要寻找失踪了14年的儿子倪鹏飞。儿子因不堪高考失败压力,离家出走14年。接着主持人说出“为缘寻找,为爱坚守,请开门”,揭晓被寻找人是否来到节目现场。第三个环节中,助力团会对求助者和被寻找人进行开导、发问和劝解。最终双方彼此谅解,诉说多年真情。节目中第二环节的口号不免让人联想到1998年湖南经济电视台播出的《真情对对碰》节目。这一节目由汪涵、仇晓主持,最经典的主持语就是“人间有真情,人间有真爱”。每说完这句台词,观众便会屏息凝神,等待揭晓调解人是否到场。
《等着我》助力团的嘉宾阵容也十分强大,有中国著名播音主持人赵忠祥,中国公安部刑侦局打拐办主任陈士渠,专栏作家、资深媒体人张春蔚,“宝贝回家寻子网”创办者张宝艳,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歌唱家郁钧剑,国家一级演员濮存昕。各方力量的集结,可以从各个角度对求助者提供帮助。
在2015年播出的七期黄金档特别节目,每一期的收视率都突破了2%,最高达到2.42%。在竞争激烈的周日黄金档,《等着我》力压众多娱乐节目成为一匹收视黑马。在周日黄金档播出后,节目收视率曾一度远超多个娱乐综艺节目。然而,发展势头正好的《等着我》却又一次移档晚间10点,实在令人惋惜。
作为媒体传播平台,《等着我》官方微信也聚集了超高的人气。通过电视与网络媒体的结合,《等着我》在进入黄金档后实现了多屏互动。节目在电视平台播出获得持续高收视率的同时,在线播放平台央视网、《等着我》官网、腾讯视频也实现了高点播率,配合微信、微博话题的热烈讨论,全媒体平台就此打造。
三、主要社会影响
《等着我》开播后不仅收视率屡创新高,网络话题也持续升温,倪萍的主持再次获得了观众的认可,节目的关注度也水涨船高。具体而言,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话题造势,主持人各司其职
倪萍十年后回归央视主持,一句“我们在路上行走着,互相加油”彰显其依旧大气亲切的主持风格。倪萍亲切、平易近人以及富有感染力的主持风格,跟《等着我》的节目宗旨十分契合。可以说,这档公益节目就是为倪萍量身打造的。其实,《等着我》需要的就是一个肯耐心倾听、能将别人苦难当作自己苦难、不说空话套话的邻家大姐式的主持人。倪萍精确地把握了节目的灵魂,再加上她丰富的主持经验以及善良的品性,才能将《等着我》做得如此富有感染力,才让千千万万观众无论多晚也坚持守候在电视机前。
第二主持人舒冬身为寻人团团长,日常工作非常辛苦,经常和团队其他成员一起四处奔波。作为第二主持人,舒冬一旦在节目中出现,就意味着寻人未果,他被观众戏称为“最想看到又最不想看到的人”。即使如此,舒冬帅气的外形加上淡定洒脱的主持风格,也使他受到了很多观众的喜爱。
2.收视新高,黄金档回归情感真人秀
在当下娱乐综艺真人秀节目席卷电视荧屏的背景下,全民娱乐的氛围多少让观众有所疲乏。一档直面公众寻人需求,回归真实情感的真人秀节目,确实让人眼前一亮。同时,动人的故事、艰难寻找的过程以及现场嘉宾多角度的劝解,都是吸引观众选择此节目的重点,让大部分观众跟随节目从黄金档转战午夜时分,无论多晚都在电视机前默默等待。
3.官网寻人平台,助力团圆梦
据2015年5月19日,新华网数据统计,《等着我》自开播以来共播出40余期节目,线上线下的平台已经累计帮助5600位求助者,帮助600多个家庭实现了团圆,寻人成功率达60%。栏目官方网站上截至目前已有会员91781名,发布了66258条寻人信息,收集了7697条线索。官方贴吧里有近4000条求助信息。官方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更是每天接收数以千计的寻人信息。[2]
每期节目在《等着我》官网都设有专题讨论版块,网友在节目播出前后可对嘉宾及寻人故事进行实时讨论。互动专题也推出了各类辅导专题,如“怎样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学会感恩好处多”等,帮助寻亲者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等着我》官网曾推出“上海孤儿”专题活动。上海孤儿,一般指在1960年至1963年间被抛掷在常州、无锡、苏州和上海一带,之后又被转移至华北地区的大量弃婴。这批弃婴的数量庞大,时间相对久远,所以这样大规模的寻亲专题活动在社会层面带来了很大影响,助力大批孤儿实现了团圆梦。
四、阐述与评价
《等着我》不仅有现场寻人故事的讲述,还首次展现了栏目组携手各方力量寻人的过程。从舞台设计到环节设置,处处展现出节目组的巧思与用心,也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角。
1.媒体平台,彰显强大力量
《等着我》节目组打造的是具备国家力量的全媒体公益寻人平台。部委方面,公安部、民政部等参与其中,为节目提供政策、专家方面的支持。而全媒体平台则包含了国家级媒体、主流新媒体、地方省级媒体。节目组设有常驻演播室媒体席,使各媒体全程参与节目录制,对节目中的案例进行发布、推广报道。公益名人方面,热心寻人的公益明星参与录制宣传片,利用自身影响转发扩散寻人信息,适时参与节目录制。
《等着我》官方寻人网站对寻人信息的展示,还细分为家寻亲人、亲人寻家、台海寻亲、道歉寻人、感恩寻人、战友情深、寻找老友、同学之情以及其他寻人等各类寻人专区。如此一来寻亲者可以迅速找到对应专区,寻人信息的发布也更加清晰明了。
2.情感回归,超越真人秀效果
在快节奏的社会,我们忘却了多少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情感回忆?《等着我》以一个个寻人故事为载体,希望唤起社会上每个人对情感的珍视。这种情感回归的诉求,很可能会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遗失20年的父子一朝相见,跨越60年的爱情首次聚首,这种真实情感的烈度是当下任何一档综艺节目、真人秀节目所无法做到的,而这些却体现在《等着我》节目的几乎每一个选题中。真实,就是最强大的力量。
观众的欣赏口味是多重的,并非天天只看娱乐节目。尤其是当前明星娱乐真人秀节目的泛滥,多少会让观众产生疲倦的心理。相当大一部分观众想要收获感动,因此真情实感的展现同样拥有自己的市场。更重要的是,节目的呈现模式看似是在诉说别人的故事,实则会在寻人的过程中激发很多人的朴实情感。一种推此及彼的代入感是保障节目收视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3.传递公益,弘扬社会正能量
喻国明教授曾这样评价央视大型公益寻人节目《等着我》:“没有吸引人眼球的综艺明星,没有低俗的八卦炒作,只有真实的为一个个求助者劳心劳力地找寻他们失联的或亲人或恩人或爱人。观看电视时,我们或许总感触于寻人者的经历,却常忽视栏目组背后为寻人所付出的辛劳。这档没有被商业化侵蚀的节目,还原了电视制作的本真,更彰显了制作者的不忘初心。”[3]
作为央视综合频道推出的本土原创节目,《等着我》的成功无疑也是央视节目创新的缩影。这一节目用的都是最简单的手段、最基本的技术,模式也是最简单的,是拿世间最宝贵真挚浓烈的感情做成本。所以,用电视平台做公益活动,彰显的是央视负责任的大台风范,弘扬的是社会正能量。
当然,我们也不否认《等着我》在公益寻人、弘扬社会正能量方面取得很好社会效果的大前提下,也还存在少许不足之处。在个别节目中就存在法律界限不清,把控不严,对事件没有做认真深入的调查和细致的法理分析,从而引发争议并造成负面效果的情况。这是在今后节目中应当避免的。
五、阅读延伸
[1]张国飞,杨新刚.《等着我》:在寻人中挖掘中国故事[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5(5).
[2]王纲.为缘寻找 为爱坚守——浅析大型公益节目《等着我》的艺术特色[J].中国电视,2015(2).
[3]汤识理.公益寻人节目《等着我》创新探索[J].电视研究,2014(11).
[4]郭华.由《等着我》探析电视节目的“后娱乐时代”[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4).
[5]赵若竹.当下国内电视娱乐节目对“中国元素”的挖掘与传播[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4(7).
[6]张善庆.电视艺术:引进不能代替创新——也谈综艺节目的模式引进与本土化改造[J].中国电视,2012(12).
[7]张涛,马东风.娱乐时代的大众狂欢——由“电视造星”现象引发的思考[J].人民音乐,2006(9).
[8]白小易.论电视“后娱乐时代”的开启[J].中国电视,2010(5).
[9]徐怀谦.边看边骂,边骂边看的泛娱乐时代[J].杂文选刊(中旬版),2010(7).
[10]戴硕.后娱乐时代的电视现状与动向[J].山西青年,2013(18).
(王雅,孙宜君)
[1] 新浪新闻.等着我[EB/OL].[2015-05-24].http://www.news.sina.com.cn/o/2015-05-24/124531869964.shtml.
[2] 郭士玉.中国首档公益真人秀节目《等着我》进军央视黄金档[EB/OL].[2015-05-19].http://news.xinhuanet.com/gongyi/2015-05/19/c_127814581.htm.
[3] 宋心蕊,赵光霞.《等着我》彰显国家力量呼吁社会爱心传递[EB/OL].[2015-07-06].http://www.media.people.com.cn/n/2015/0706/c14677_27260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