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幼儿认识空间方位的发展与活动指导(1 / 1)

第一节 幼儿认识空间方位的发展

空间方位亦称空间位置。它是指客观世界中的任何物体都存在于空间中,都占有一定的位置并且与周围的物体存在着空间上的相互位置关系。空间方位一般以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汇予以表示。

一、空间方位的基本特性

空间方位的辨别,指的是人们对客观物体在空间中所处位置关系的识别和判断。大家辨别物体的空间位置需要一个基准。所谓基准就是人们确定客体空间位置用来衡量的标准。参照基准不同,空间位置就大相径庭。因此,在帮助幼儿辨别空间方位时,确定参照的“基准”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说,空间方位关系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性。

(一)相对性

物体的空间位置关系是相对的。以上下、前后、左右来说,它们都是相对的概念。上是相对于下而言的,左是相对于右而言的。空间位置关系中,主体与客体的位置关系也是相对的。比如主体是我,客体是桌子,以我为基准,桌子在我的前面;若以桌子为基准,我在桌子的后面。

(二)连续性

同样,物体的空间位置关系也是连续的。拿前后和左右空间方位来说,前与左、前与右;后与左,后与右的部分是连续着的,不能截然分割。(如图14-1)图中所示前到右的部分是相连着的。

图14-1 空间方位的连续性

(三)可变性

物体的空间位置关系也是不断变化的。如图14-1所示,圆点处既可以说是前方偏右,也可以称之为右边靠前,它是可以变化的。

二、幼儿认识空间方位的一般特点

(一)幼儿辨别空间方位的难易顺序

幼儿只掌握基本的空间方位及其词汇,即上下、前后、左右。幼儿认识空间基本方位的顺序是先上下,再前后,最后是左右。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是由方位本身的复杂程度决定的。上下的方位一般是以“天地”为标准确定的,“天为上,地为下”是永恒不变的,而人体“头在上,脚在下”也是不会改变的。上下方位不因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区别明显,幼儿容易辨别。前后和左右的方位是有方向性的,它们会随着幼儿自身位置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幼儿辨别比较困难。

(二)幼儿辨别空间方位的过程

幼儿辨别空间方位,是从自身开始以自身为坐标来辨别周围物体的方位。离开自我的中心点,幼儿难以辨别方位。幼儿先学会的是辨别自己身体部位的方位,将不同方位与自己身体的一定部位相联系。如上面是头,下面是脚,前面是脸,后面是背。在此基础上,幼儿再以自身为中心确定相对于自己的物体所在的方位。如“我的上面是房顶,我的前面是桌子,我的右面站着谁,等等。”

三、幼儿认识空间方位的年龄特点

一般情况下,小班幼儿能掌握上、下方位,中班幼儿能掌握前后方位,大班以后的幼儿能掌握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方位。

(一)小班幼儿认识空间方位的年龄特点

3~4岁左右幼儿对上下、前后、左右的理解范围非常有限,仅限于自身直接能感知的范围之内。比如,幼儿自己身体的部位,靠近自己或离自己不远并且正对着自己身体的物体。此阶段幼儿能较好辨别方位,前提条件必须是物体处于正对着自己身体的上下、前后和左右,且狭窄的空间范围之内。若物体稍有倾斜或偏离,幼儿就不能正确辨别其空间方位。

(二)中班幼儿认识空间方位的年龄特点

4~5岁幼儿扩大了他们区分前后、左右区域的范围。他们不仅能辨别距离自己身体较远的空间方位,还能区分偏离上下、前后、左右方向物体的方位。此阶段的幼儿辨别空间方位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幼儿辨识的方位沿着某方向的距离延长、区域扩大;二是幼儿开始逐渐将方位理解为一个联系统一的整体。

(三)大班幼儿认识空间方位的年龄特点

5~6岁幼儿在教学的条件下,已经具有把空间方位视为连续整体的能力了。此阶段幼儿有能力把空间划分为两个区域——左和右,或者前和后;他们还能把其中的每一个区域分成两个部分。比如,把前方的区域分成前方的右边和前方的左边两个部分;把右边的区域分成右边的前面和右边的后面两个部分。此外,对位于左前方40度的物体,幼儿能明确的辨别出物体是在前面偏左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