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素养与幼儿教师的举止言谈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到幼儿教师言谈的内容、见识的深浅、言谈的风格,以及其行为举止、个人气质和与人交往的方式。因此重视语文素养的提高,有利于幼儿教师成为一个具有文明、文雅言谈举止的人。
一、人文素养
一个人的举止言谈受制于一个人内在的品质,换言之,有怎样的品质就会有怎样的举止言谈。人文素养可以使幼儿教师实现心灵净化,陶冶个人情操,提高审美情趣,从而使其举止行为变得文雅和文明。
1.实现心灵净化
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心灵会因为受到来自社会的各方面因素以及自身观念、情感因素的影响,而变得不那么纯粹,甚至于心灵被玷污,思想被腐蚀,人格被扭曲。例如当今社会,人们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精神越来越空虚,有些人出现了颓废、玩世不恭、自暴自弃、精神失常、吸毒、自杀等一系列问题。我们知道,靠个人很难改变、很难净化社会因素,我们可以改变的就是自身因素,而文学恰为我们提供了实现自我完善、自我净化的有效途径。
文学是人学,文学作品展现了社会的各种生活与人的命运,探讨人性中的善良与邪恶,关注和表现人的各种情感。我们在阅读过程中,会被人心的善良品质所感动和启发,心中自然萌生向善的欲望,我们不断地汲取着心灵的养分,变得纯粹,而对人性中的邪恶,我们由厌而恶,痛恨它,摒弃它。因此学会分析社会人生,“谈道义而化奸顽”,我们的心灵也得到了净化,时时闪烁着善良之光。
因此幼儿教师要注重个人的人文修养,通过阅读和汲取,不断地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才能不为社会不良因素所左右。当我们拥有了美好的心灵,我们的一言一行才会体现品质内涵,才会表达文明与文雅,我们的师德才能为孩子垂范。
2.陶冶个人情操
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McDougall,William)认为,情操是持久的心理成分,是几种情绪以某一事物为对象结合成的一个体系,是情绪最高、最集中的表现。它是人们在行为方式和品行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具有复杂性、稳定性的情感倾向。高尚的情操是人的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对调整人的举止言谈、指导人的行动有着重要的意义。虽然个人情操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客观环境和环境的变化而产生,但是高尚的情操则建立在个人健康的思想和良好的人文修养的基础之上。
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它塑造的人物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良好情操,会对调整我们的行为、指导我们的行动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比如对待困难,要有坚强的毅力去克服、去战胜;对待朋友,胸怀坦白,真诚热情;对待爱情,感情专一,坚贞不渝等。我们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分享书中人物身上情操的认知和体验,从而有利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建立健康的心理素质,提升我们的生活情趣和人文情怀。
因此幼儿教师要重视个人情操的培养,通过欣赏文学作品,不断地陶冶自己的情操。幼儿教师在与人交往、与幼儿相处时,能在一言一行中表现出良好的情感态度,以此营造令人愉快的生活、学习氛围,使我们的教育对象获得良好的成长环境。
3.提高审美情趣
人们看待外界事物会有自己的趣好,评判外界事物会有自己的标准。人们常常是以个人爱好的方式表现出来某种倾向性,个人的情趣就自然产生了。审美情趣来源于人的审美理想,它是由我们个人的审美知觉力、感受力、想象力、判断力、创造力综合而成,是我们欣赏、鉴别、评判美丑的特殊能力的体现。因此提高个人的审美情趣,能使我们加深对客观美的认识,能使我们高雅的趣味和外在形象、举止言谈和谐统一,有助于我们塑造完美的人格。
文学作品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作者的审美能力和审美趣味的体现。作者在作品中不但以独特的角度展现自然的美景,而且展现社会的人文美景、人物的善良心灵和精神风貌,从中我们获得了美的享受。我们欣赏着人物在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之间所表现出来的优雅,辨别了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从而使我们脱离了低级趣味,养成了高雅的审美趣味,培养和提高了审美的能力。
因此幼儿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审美趣味,借鉴作者的审美经验,学会判别真、善、美和假、恶、丑,并在自己的举止言谈中讲究得体与优美。幼儿教师身上表现出的高雅品味,无形中会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语言修养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最主要的交流方式,人们通过语言传递彼此的思想,了解彼此的观念与情感。在彼此交流中,我们不但要用语言准确、明白地表达思想,而且要注重语言的表达方式。因此加强语言修养,才能使我们表达的内容和方式更准确、更丰富、更符合礼仪。
1.语言积累
我们与他人言谈交流,都希望他人能理解自己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但我们首先要知道,必须使自己表达得准确、鲜明,才能让他人准确地理解。要使自己能准确鲜明地表达,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我们要有丰富的语言材料,那样我们才能从中找到能准确表达我们思想、情感的语汇。因此语言积累的重要性就出现了。
丰富的语言材料并不是我们先天遗传所得,而是依靠我们后天的积累,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主要方式是通过我们的阅读和与人交流。古今中外,前人给我们留下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那里蕴藏着丰富的语言资源,是我们学习语言的典范。我们还可以通过阅读报纸杂志,了解今人的语言和表达;通过与人交谈,获得当代生活中出现的许多鲜活的语言素材。当我们拥有了较为丰富的语言材料,我们的思维展开就有了厚实的基础,我们在言谈中的表达才能准确、鲜明和丰富。
因此幼儿教师要注重学习,重视自己的语言积累。这不但能使自己的表达更准确、更丰富,而且在幼儿教育中,能以自己丰富的语言影响幼儿的语言发展,因为幼儿教师言谈中丰富的语言,构成了幼儿语言习得的重要环境。
2.语言简练
我们在同他人言谈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人,他的言说有时候啰哩啰唆,意思重复,有时候漫无边际,不知所言。事实上我们在与他人交流中也会犯同样的毛病。一个人表达语言是否简练,除了他在表达前是否真正弄懂自己说话的目的之外,还往往与他的语文修养即语言表达能力相关联。我们从中能看到他的语言水平。反言之,要使自己的语言简练,我们就必须加强语文素养。
语言简练,就是要求我们用少而精的语言去表达尽可能丰富的意蕴,同时也使听者容易听懂我们所要表达的内容。这不但使交流变得更加明畅,而且能达到我们交流的真正目的。作家琼瑶在“自画像”中是这样介绍自己的:“籍贯湖南,体重49公斤,1938年4月20日出生,属虎,O型血。不抽烟,不喝酒,不爱运动。最爱紫色、最爱冬季、最喜深夜、最爱吃柳丁,怪癖是不爱被陌生人拍照。基本个性——好胜、不服输,别人认为我做不到的事,我一定要试试。”这点话看似平平淡淡,不加修饰,却不失精短绝妙,可以作为我们学习的范例。
“言不在多,达意则灵”。幼儿教师讲究语言简练,不但可以提高语言效率,给人耿直而不失聪慧的好印象,而且有利于幼儿的教育工作。在教学讲解和平时与幼儿交流中,我们运用简洁的语言,就能使幼儿听懂,从而达到教学和交流的目的。
3.表达技巧
我们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除了需要有丰厚的语言积累之外,还需要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技巧。言谈中,我们说什么固然重要,但如何说从某种意义上就显得更为重要。有时候我们言说同一内容,如果采用不同的言说方式,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一句话可以使听者高兴,一句话也可以使听者愤怒,可见语言表达技巧的重要性。
一般而言,书面语言讲究语言的节奏、遣词造句和修辞手法的运用,而口头语言则讲究语气、简洁和易懂。当然口语表达还受到言谈时的氛围、交流双方的身份、情绪等因素的影响。例如《孟子》中有载: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明白言谈对象的身份和自己的言谈目的,他采取顺势接话、以退为进的策略,委婉表达了自己的思想,颇有技巧。
作为幼儿教师,学习并运用语言表达技巧十分重要。多听听他人如何言说,多思考他人为何如此言说,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一旦我们获得了言说的技巧,在幼儿教育、与人交流、与家长联系中就会表达得更顺畅,思想传递得更有致。
三、语文知识
“语”为话语,“文”为文字。在“语”“文”方面有一些知识需要我们了解和把握,这很重要。就口语交流而言,我们掌握正确的读音、用语的色彩和语言的逻辑,则有利于我们准确、严密地表达。
1.文字读音
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形与义的联系要大于与字音的联系,例如“旦”字,虽然各地方言发音不同,但形与义却相同。汉字以形声字为主,“标音”的部分仍是一个象形为基础的符号,并不起直接标音的作用。许多人因字形相似,在读音时会习惯于读半边而出错。汉字中还存在着一字多音和四声标音的现象,也带来了它的难学、难记的特性。除此之外,人们言谈中汉字的读音,还受到方言的影响,虽然推普活动开展了数十年,可依然存在读音不准的问题。
人们在言谈中因为语音的不准确而会发生误解,因为过多的语音错误而给人造成不良的印象,因此为了使言谈交流更顺利,我们需要重视文字读音,尽量减少我们在读音方面的错误。我们既然知道汉字的表意性造成了它与语音脱节,给读音带来了困难,那么除了面对这种困难之外,还必须采取一些方法来帮助我们正确地读音。比如我们可以多听广播,看电视时多留意主持人的发音,有意识地得到标准语音的熏陶。我们可以看一些有关语音的书籍,了解相似发音的字词之间的差异以及正确的读音。我们还可以针对自己经常发生的错误,用一段时间集中加以正音。
作为幼儿教师,读音正确不但是平时言谈的需要,更是职业的要求。幼儿教师在教学中存在语音的错误,那会给正在学习语言中的孩子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幼儿教师应该从这个高度认识语音正确的重要性,努力提高自己的语音水平。
2.词语色彩
我们与他人谈论某人某事都会持有一定的情感、态度和立场。我们选择不同的词语或表示赞扬、喜爱、尊敬,或表示贬斥、憎恶、鄙视,这些情感、态度和立场的词语就带有褒贬的“色彩”。我们要了解词语的色彩,在言谈中适当运用带有情感色彩的词语,以使得我们的语言表达更富有表现力。
有色彩的语言大都有正反或远近亲疏两种对立,例如:
——这人舍不得花钱,真节约!
——这人舍不得花钱,真吝啬!
两句话前半部分都陈述某人舍不得花钱的事实,但后半部分却表达了说话人对事实的评判。前一句中的“节约”是褒义,表示赞扬,后一句中的“吝啬”是贬义,表示鄙视。两词意思相同,而用词者的情感则相反。由此可见,正确运用词语的色彩十分重要。倘若我们词语色彩运用不当,就会造成他人的误会,甚至造成错误,那会引起他人的不快和反感。
如果我们在掌握词语色彩知识的基础上,能学会褒词贬用、贬词褒用,那就能使我们的语言更具有表现力。例如:
——您家孩子蛮“狡猾”的,看见您脸色不对,会冲着您笑。
“狡猾”原带有贬义,句中贬词褒用,却凸显了孩子的“机灵”,说话者的赞赏之情亦在其中了。
因此幼儿教师要正确把握词语色彩,并在言谈之中适当地加以运用,就能表现语言情感,使自己的语言更有感染力。
3.语言与逻辑
言谈几乎人人都会,但表达的效果却有不同。有的人说话颠三倒四,令人不知其所云,有的人说话脉络分明,使听者清晰领会,甚至令听者心服口服,其关键在于语言的逻辑性。语言的逻辑性来自于思维的逻辑性,因为语言是思维的表现,思维必须合乎逻辑。对于一个正确的思维及其表达而言,语言、思维和逻辑这三者是紧密相连的。因此我们要了解语言与逻辑的关系,言谈中要讲究语言的逻辑性。
言谈中我们需要有较强的组织语言的能力,这是言谈能力的一项基本功。也就是说,我们在言谈前或言谈中,必须让自己的思维准确和条理化,有了准确和条理化的思维,我们才会让自己的语言表达更加准确和条理化。
准确的思维要求我们的思维具有确定性,这样听话人才不会产生歧义,进而准确明白你的意思。为了使思维具有确定性,思维者必须遵守同一律(即在思维过程中使概念和判断保持确定性,不得随意变换或偷换)、矛盾律(即任一事物不能同时既具有某属性又不具有某属性,不能自相矛盾)和排中律(即任一事物在同一时间里具有某属性或不具有某属性,而没有其他可能)。这三条规律相互之间有特别密切的联系,它们从不同的角度,要求与保证思维具有确定性。
条理化的思维则要求我们思维合乎客观规律性,按因果联系的方式来组织思维。我们可以将思考的对象拆分为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关键性部分,又将每一部分分解成各个因素,形成一条很清晰的枝干,这样就有利于我们思维,也有利于我们表达。
幼儿教师应该懂得,对于语言来说,逻辑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个人如果没有良好的逻辑思维素质,就不可能有健全、成熟的理性,就不可能积极有效地认识世界,也不可能进行成功的言谈交流。因此,为了能使自己的言语表达清晰而有条理,幼儿教师就必须加强思维逻辑性的培养。
思考题
1.提高语文素养对幼儿教师的举止言谈有何影响?
2.提高语文素养的途径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