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幼儿教师的举止
作为幼儿教师,除了上述我们应该遵循的行为举止一般规范外,还需要从职业的角度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做到亲切优雅。
1.表情
面部表情是最丰富、最具表现力的人体语言。因为面部表情的变化十分迅速,而且敏捷、细致,所以它能真实、准确地传递出一个人的情感、情绪。幼儿教师的职业是充满感情的职业,讲课时仅靠我们言语的准确和清晰是不够的,必须辅以丰富的表情,这有助于我们恰到好处地传递信息,表情达意。美国心理学家梅拉比恩在一系列实验基础上提出一个公式:交流的总结果=7%的言语+38%的声调+55%的面部表情,可见人的面部表情在人际交往中的巨大作用。善于运用表情,将某些难以或不宜用语言表达的微妙、复杂、深刻的思想感情准确、精密地表达出来,正是幼儿教师所追求的教学艺术的一个境界。
一般而言,幼儿教师面部表情的特征是和蔼、亲切、开朗和精神饱满。高兴的表情是热爱自己的职业,热爱生活的自然流露;亲切的表情是与幼儿建立并保持“心灵的接触”的前提和条件,是进入幼儿情感世界的“通行证”;满意、赞扬的表情是教师对幼儿行为进行价值判断,当发现幼儿的点滴进步时,及时予以褒奖和鼓励,有利于幼儿积极向上;兴趣的表情表明教师对幼儿的学习或其他活动表示关注,这种关注不仅体现了教师对幼儿的关心、重视,而且也含有鼓励、褒奖的成分,常用对幼儿思维的发展及个性的形成产生较大的影响。当然,幼儿教师应注意控制课堂表情,既富于变化,又适可而止,使之符合课堂教学的要求。
幼儿教师在孩子们面前应注意避免如下的表情。一是“无表情”,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表情看不出明显的变化,往往是严肃认真有余,而亲切自然不足。这种无表情的表现会使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心理距离增大,给幼儿一种疏远感、拒绝感,所以,它不利于教师与幼儿之间心理关系上的相互吸引。二是愤怒的表情,这种表情通常在有幼儿违犯纪律时出现。面对违反纪律的幼儿,教师可以适当地运用严肃的面部表情加以制止,但是动辄发怒,对于帮助幼儿认识和改正错误并无任何益处。教师发怒时,学生不仅紧张恐惧,而且会感到厌恶,有时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因此,教师应远离发怒,极力避免发怒的面部表情。三是轻蔑的表情,有些教师面对幼儿的某些幼稚举动,常以冷笑表露出来不屑一顾的神情,有的甚至嗤之以鼻。这种表示轻蔑的表情同样会给幼儿的心灵带来伤害,所以教育教学中应尽量避免。
2.微笑
微笑是人类最美丽的表情之一,也是具有强烈感染力的体态语言。微笑是一个人对自己能力有自信心的表现,是对生活持积极态度的表现。微笑在人际交往中是一种温馨、亲切的表情。朋友在一起时的自然微笑,是结交的愉悦心情的流露;而朋友分离时送上一分依恋不舍的微笑,蕴含了言之不尽的美好祝福和无限的牵挂。陌生人在相见时微微一笑,能有效地缩短双方的距离,给对方留下美好的心理感受,从而形成融洽的交往氛围。微笑可以解救被动中的尴尬局面,是化解无奈、缓冲困惑的妙药。当两个人出现冲突时,如果出现了微笑,也就减缓了将发生的紧张气氛,及时化解了很多不愉快的事。当人生出现挫折时,微笑还可以显示他的风度,掩饰他的尴尬,预示他今后的信心和胜利。总之,微笑可以反映出一个人良好的修养和挚诚的胸怀。
微笑可以说是幼儿教师最重要的教育与感染手段,在教育活动中它常常收到意想不到的奇特效果。有研究表明,教师经常把微笑露在脸上,孩子们会对教师心怀好感,极愿亲近,自然而然形成一股内在的亲师感。亲其师,信其道。师幼关系融洽,孩子们容易接受老师的教育,教学也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当孩子在各方面有了进步和提高时,教师的微笑是对他的肯定和赞许,孩子就会从微笑中获得前进的力量,迸发出更高的学习热情。当孩子的表现有不完善之处时,老师用微笑代替责备,是对孩子的理解、宽容。教师的微笑是腼腆孩子的兴奋剂,使他们得到鼓励,大胆地去表达自己;教师的微笑还是外向好动孩子的镇静剂,使他们得到及时的提醒,意识到自己的言行需要控制和自律。教师的微笑是对孩子的尊重,虽然他们年幼无知,但教师一定要懂得尊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尊重的基础上进行教育,他们才能愉快学习。
对幼儿教师来说微笑不仅是一种教育艺术,还是应该具备的美德,更是教师对幼儿们真挚的爱。凡是缺乏爱的地方,幼儿无论从品格还是智慧上都不能充分或自由地发展。没有爱的教育,将是一片教育的沙漠。
3.眼神
我们通常认为眼睛是人心灵的窗户,这说明眼睛与人的内心情感表达关系最为密切。眼睛所传达的感情有时很深邃和玄妙,甚至是言语所不及的。幼儿教师的眼睛应该是会说话的。幼儿常常能够在教师的眼神中找到某些答案。教师的眼神能够促使幼儿积极的思维发展,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中教师的眼神能发挥出特殊功能。
幼儿教师在与幼儿的交往中,其眼神的灵活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幼儿教师应学会运用注视、环视和巡视等眼神,来加强与幼儿的情感交流。
注视是将目光集中于某一对象。在言语交际过程中,教师与幼儿眼对眼可以起到感情和情绪的交流作用。一方面,教师可以从幼儿的眼神变化来判定幼儿是否在听讲,是否已听懂了;另一方面,幼儿可以从教师的眼神中得到暗示和警醒。注视同样也是一种关注。当幼儿走神和**时,注视能提醒幼儿注意听讲;当幼儿怯场时,注视还可以鼓励幼儿大胆发言。
环视是循着一定路线运用的一种眼神。在一个群体中,教师的环视可使每个幼儿感到自己处在教师的“注意圈”里。由于有教师在注意,幼儿自然地就会看着老师,听着老师的讲话,想着老师的提问。这对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十分重要。同时环视也是维持群体次序的有效手段。
巡视是对群体的局部区域以稍慢的速度轮流进行注视的一种眼神。教师运用巡视,不仅能捕捉和发现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问题,灵活调整自己的教学和管理行为,使幼儿在学习和活动中得到针对性的指导,还能很好地沟通教师与幼儿的感情,促使幼儿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习惯,以获得最佳的学习和活动效果。
教师的眼神应避免如下表现:一是眼睛转动的幅度要适宜,不能过快或过慢,过快则显得不真诚,过慢又显得缺乏生气;二是当幼儿答不上题目或者答错时,不要紧盯孩子的脸或看一眼又马上转移视线,这样会让孩子感觉老师在讽刺或嘲笑他;三是不能使用瞪眼、斜视的眼神,这样会无意间传递冷漠或敌对的情绪。
4.课堂站姿
站姿是幼儿教师在课堂中最重要的举止之一。站姿不仅反映了一个教师的个人形象,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精神面貌和对教学的投入程度。稳重、亲切、自然的站姿,给幼儿以舒展大方、精力充沛、积极向上的印象。幼儿老师站着讲课,既是对幼儿的重视,还有利于讲解内容时用身体语言强化教学效果。幼儿教师在组织教育活动时讲究站姿的稳重与优美,那将会给其带来极大的亲和力与感召力。
教师课堂站姿一般来说应正向抬头,双目平视前方,嘴唇微闭,面带笑容,自然平和;两肩平行、放松,稍往下压,使人体有向上的感觉;躯干挺直,身体重心应在两腿的中央,做到挺胸、收腹、立腰;双臂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或放在身体前;双腿直立,女教师两脚可并拢,男教师双腿张开与肩宽,保持身体的端正。
幼儿教师在组织教育活动时,应站在幼儿前中央的位置,这样的位置能使大多数幼儿产生直视的角度,有利于形成幼儿关注的中心,聚拢幼儿的注意力,同时也对保护幼儿的视力有益处。幼儿回答问题时,教师身体要微微前倾,这种姿势表明对幼儿说的话感兴趣,也表明教师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幼儿身上,没有走神,增加了亲切感。幼儿教师可以随时根据讲解内容和课堂情境的变化调整站姿,适当走动,要善于运用恰到好处的动作和站姿来配合自己的语言表达。有时候教师为了亲近孩子,可以走到他们中间,蹲下身来,摸摸他的脑袋,夸奖他的某些回答,使孩子获得一种认同感。
幼儿教师的站位不能呆板地固定在一点上,尤其是应避免站在一角,那样会使大部分幼儿斜视。幼儿教师可以适当地移动位置,偶尔到幼儿座位间进行巡视,但应避免不停地来回踱步,那样会使幼儿的目光不停地随之移动,久而久之对幼儿的视力也会有不良影响。幼儿教师的双手若放在裤袋里,会让孩子觉得教师的随意,而他们放松随便;教师的双手若抱在胸前或背在身后,会给孩子一种居高临下的傲慢感觉,而缺乏亲切感。
5.手势
手势,即手的动作与姿势,在人际交往中是一种能够表达一定的信息、感情的复杂符号。人们通过手的动作彼此可以解读出对方的心理活动或心理状态,同时还可将各自的意图传达给对方。
手势是人除脸之外最富有表现力的地方,研究表明,手势与表情结合,可传导信息的40%,可见运用手势在表达时的存在意义和重要性。幼儿教师借助手势可以强调某些言语信息,可以体现自己的某些态度和情感,可以增强自己言语的说服力。因此幼儿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中要学会运用手势,讲究运用手势。比如运用形象手势,用以模拟状物;运用象征手势,用以表示抽象意念;运用情意手势,用以传递情感;运用指示手势,以指具体对象。在学会运用手势表达的同时,幼儿教师还要注意手势运用的得体、自然和恰如其分,掌握手势运用的幅度、次数、力度等技巧,这样方能传递潜在心声,显露教师心灵深处的情感体会与优雅内涵。
丰富的手势语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增强教学效果。例如在活动中,教师想请幼儿安静时,可用双手按下表示停止;幼儿回答问题不正确或做错事时,教师可用单手左右挥动表示不对。幼儿表现良好或经过努力完成一项任务时,教师可用鼓掌表示对幼儿的祝贺和表扬。因此,利用手势语可以节约不少话语和时间,起到活跃气氛的作用。
在教学和活动中,教师应当避免一些消极的手势与动作。例如幼儿喧闹时,不能用敲东西的方式让孩子安静下来;当孩子犯错时,不能边批评边用手指指点孩子;教师说话时,不能抠鼻子、搔痒痒,或玩弄辫梢、发卡;教师高兴时,不能手舞足蹈,手势动作过多过大,等等。这些消极手势与动作不但有损于教师的形象,而且会严重干扰教学、活动过程的正常进行,因此必须摒弃。
二、幼儿教师的言谈
运用准确、优雅的语言与幼儿进行有效交流,这是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仅仅做到语言表达的准确、清晰、规范是不够的,还必须做到语言的亲和、稚化,这样才既为幼儿示范,又能吸引幼儿,也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幼儿教师在人际交往中,也应该按职业的要求讲究言谈礼仪。
(一)教学语言
1.规范
幼儿教师是传递和传播思想、知识的专职人员,是幼儿园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而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基本形式,是传递知识和影响学生的主要手段。幼儿教师的语言规范要求是:
幼儿教师课堂上讲课和与幼儿交流时,必须使用标准的、规范的普通话;在吐字发音上要准确、清楚,尽量做到不念错字、不念走音、不使用方言;在用词、造句等方面要符合汉语的习惯。幼儿教师规范、流畅的语言,既是讲课表达和与幼儿交流的需要,也是对幼儿进行语言示范、熏陶的要求。因此幼儿教师只有加强语言的基本功训练,才能做到顺畅、准确地使用普通话。
幼儿教师在使用语言时,应该做到清楚、明白、精确,同时又能够充分启发幼儿的思维,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必须讲究语言的逻辑性和条理性。讲课中所表达的内容要与客观事物相符,准确运用概念,恰当作出判断;所讲解的事理要以条理性的语言叙述。幼儿的逻辑思维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幼儿教师能在语言使用中注意内容的科学性和表述的逻辑性,则有利于幼儿掌握正确的信息,促进幼儿逻辑思维的不断发展。
幼儿教师面对的是3~6岁的幼儿,他们正处在语言发展的敏感期。幼儿的语言主要是通过对身边人的自然观察和模仿而来的,因此幼儿教师就成了孩子们语言习得的模仿对象。如果幼儿教师语言不规范,不能起到良好的语言示范作用,幼儿的语言就得不到正确的发展。幼儿教师只有使用规范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幼儿产生正面的示范效应。
幼儿教师工作中应避免使用一些不文明的粗俗语言,严禁使用带有讽刺性、污辱性、蔑视性、过激性、指责性、训斥性的语言。在面对幼儿的环境中,任何不良的语言只能给幼儿带来负面的影响。幼儿教师的语言应该是纯洁的、优美的。用醇美的语言去触动幼儿,使其形成纯洁、文明、健康的心灵世界。
2.亲和
从幼儿教师与幼儿所处的位置上看,这是一种不对等的关系。居高临下的位置有时会让教师的态度、神情不自觉地出现一种“盛气凌人”的状态,言谈之间也常会带有长者的口吻。虽然这是客观现实带来的不对等,但幼儿教师需要时时提醒自己,在与幼儿交流中需要克服自身的“优势”,以平等的姿态、亲切的神情与幼儿相对,以亲和的话语与幼儿交流。
幼儿教师应该尊重自己的教育对象,保护幼儿的自尊心,能多为孩子考虑,照顾他们的感受。言谈之间注意不用责备的话语和语气,即便是在孩子表现得差强人意的时候,否则就会给孩子的心灵或多或少地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其实尊重孩子就是尊重幼儿教育,尊重孩子就会赢得孩子的感情。幼儿能在亲和的关系中因教师的尊重和亲和得到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这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幼儿教师也会在这良好的氛围中得到孩子们的亲切感和信任感。
幼儿教育要求幼儿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即视幼儿为平等的合作伙伴。幼儿教师在课堂与幼儿交谈中要采用平等的姿态,常以商量的口吻和讨论的方式指导幼儿的学习活动,热情支持幼儿的探索,而不是以指挥者的身份、以强制性的语言,命令幼儿行动,否则将会阻碍孩子主动性的发展和创造性的发挥。幼儿教师友好的合作姿态和亲和的语言能促进幼儿发挥积极的主动性。
依据幼儿个性不同,幼儿教师语言的选择和运用必须考虑因人而异。对于比较内向、敏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幼儿,幼儿教师应采用亲切的语调、语气对他们说话,以消除幼儿紧张的心理;对于反应较慢的幼儿,幼儿教师可适当地放慢语速与之交流,让孩子听懂、理解后再进入下一步;对于脾气较急的幼儿,教师言谈的语调要沉稳,语速要适中,缓和幼儿的急躁情绪。
3.稚化
幼儿是一个特殊群体,因其年龄幼小,所以在语言、心理、思想等方面都有其特点。幼儿教师根据这些特点,采用稚化的教学语言,可以贴近幼儿语言水平,产生良好的交流氛围,更好地完成教育孩子的工作。
(1)声音甜美
甜美的声音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如同一缕和煦的春风,使幼儿教师与幼儿的沟通更加亲切,充满信赖感。在课堂上讲课或与幼儿交谈中,幼儿教师用切合幼儿感觉的温柔的语言,辅以亲切、自然、纯真的表情,较能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从而进入孩子们的心里,与之产生真正的沟通,教学自然会收到良好的结果。但如果幼儿教师采用寡情冷漠的语言给幼儿上课,幼儿会很敏感地觉察到,他们同样会以冷淡的态度回报你,教师的教学自然收不到好的效果。甜美的声音要求幼儿教师言谈的语调舒缓有致,语气亲切柔和,能运用轻重、停顿、儿化、变调和适当的语气助词,形成言语的抑扬顿挫。同时还可采用词语叠用、仿声等幼儿喜爱的表达,以求达到娓娓动听的效果。
(2)表达直观
与成人相比,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因此,幼儿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运用有趣生动、具体形象的语言,去贴近幼儿思维和心理,这比空泛的说教更有效。幼儿教师为使表达直观、形象,可以采用拟人、比喻、夸张等手法,这样能使枯燥乏味的词语、概念变得具体,使平淡的事物变得生动。幼儿教师绘声绘色地描述教学内容,能刺激幼儿的“内视觉”,从而激发起他们对新事物的联想和再造想象力。有时在进行故事教学时,幼儿教师利用声音的不同变化,可以直观、形象地表现故事中的不同人物,用恶狠狠的腔调演绎大灰狼;用阴郁沉闷的怪声表现老巫婆等,就能将幼儿带入故事情境中,这样能很好地吸引孩子的注意,激发幼儿的兴趣。
(3)语句简短
幼儿表达意思的语句是简短的,因为幼儿年龄较小,语言能力不强。幼儿的理解能力较弱,因此他们对较长语句、较复杂的语言结构理解十分困难。又因为幼儿瞬时记忆不发达,一句话超过8个词,幼儿就会听了后面而忘了前面。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在使用教学语言时应避繁求简。一般来说,教师与幼儿交流中要多用实词,少用虚词;多用句法结构简洁的短句,少用冗杂的长句;多用易懂明白的单句,少用表达逻辑关系的复句。幼儿教师运用简短语句还可增强语言的节奏感,从而使语言富有韵律和动态,这有助于幼儿把握并记忆课堂的教学内容。幼儿教师讲课中运用简短语句能贴近幼儿的语言实际,符合幼儿的语言特点和理解水平,才能有效地与幼儿进行沟通,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目的。
(4)有趣生动
幼儿的天性是活泼的,幼儿教师的行为和语言的趣味性能引发孩子活泼的天性。因此幼儿教师的语言应该是有趣、夸张、生动,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幼儿教师要注意声调的变化,发音要有轻重,速度要有快慢,抑扬顿挫,起伏跌宕,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幼儿教师还可根据讲课内容的主次、详略、难易程度等不同,确定相适应的语言变化,适时运用有趣生动的语言,调节课堂气氛,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的注意容易受到干扰,而且他们很难抑制与课堂无关的思维活动,所以幼儿不能长时间保持注意。如果一个幼儿教师用平淡乏味的语言进行课堂教学,孩子们因缺乏生动性而极易分散注意力。因此幼儿教师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交往语言
1.与同事交往
幼儿园是一个集体,幼儿教师需要处理好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在工作交往中讲究言谈的规范与礼仪,就成了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幼儿教师应该重视个人的言谈举止,既要抱着坦诚相待、友好相处的愿望,又得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体现对同事的友爱和尊重。当发现因某事而使人际关系处于紧张状态时,幼儿教师要积极地进行沟通和调解,善于及时化解彼此的误会和隔阂,使人际相处得更融洽,工作得更愉快。
幼儿教师要懂得礼让,以礼待人,也要懂得自谦,虚以处己。谦敬与礼让联系在一起,那么人的“恭敬之心”就产生了。在人际交往中,我们遇到不称心如意的事,注意避免过激言论和过激举动,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对别人的过失——说错话,做错事,要理智对待,善于宽容。同时在与人交往中,幼儿教师还应做到克骄防矜。人有成绩,容易产生骄傲而傲视他人,言语中就会表露自得;人有自尊,容易自大,言语中就会不尊他人。只有礼让、自谦,才能与他人和睦相处。
2.与家长交往
幼儿家长是幼儿园对外交往中的主要对象,也是幼儿教育的合作者。幼儿园中的每个教师都应该明白个人的言谈举止无不关乎集体的形象,幼儿家长在与幼儿园交往中,正是通过某一个教师的一言一行的表现,了解一个幼儿园的精神风貌。因此,幼儿教师要以集体的荣誉感来约束自己的言行,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在与幼儿家长交往、沟通中,教师的言谈举止要彬彬有礼,尊重家长,并让幼儿家长通过交往多了解、参与学校的教育工作。这样才能赢得幼儿家长的信任,才能共同完成育儿的工作。
当然,因幼儿家长性格、教养和关心点的不同,幼儿教师在与之交往中会遇到许多问题。此时幼儿教师更应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以文雅、礼貌的言语及时化解出现的矛盾,获得理解。例如孩子在幼儿园受到其他孩子欺负,回家后向父母告状,家长就会去幼儿园责问老师,甚至恶语相向。面对家长的指责,幼儿教师应诚恳地承认自己管理的疏忽,当面询问受欺负孩子,关心他的受伤情况,让家长感觉老师的真诚。切忌对家长说“不可能,绝不可能有这种事发生”,甚至反唇相讥,激化矛盾。
3.礼貌用语例举
(1)一般礼貌语
一般礼貌用语要求客气。
求助于人时,我们可以说:“请问”“请帮忙”“请帮助我一下”。
受人相助时,我们可以说:“麻烦你了,谢谢”“非常感谢”。
赞美他人时,我们可以说:“您做得真棒”“您真了不起”。
得到感谢时,我们可以说:“别客气”“不用谢”。
打扰他人时,我们可以说:“对不起,给您添麻烦了”“请原谅”。
提醒他人时,我们可以说:“请您小心”“请您别着急”。
听到致歉时,我们可以说:“不要紧,没关系”“请不要放在心上”。
接待来客时,我们可以说:“请进”“见到您,很高兴”“欢迎光临”。
送别客人时,我们可以说:“欢迎再来”“慢走”。
无力助人时,我们可以说:“对不起,请原谅”“无能为力,抱歉”。
(2)与家长沟通用语
与家长沟通用语一般要求婉转。
指出孩子缺点时,我们可以说:“您的孩子最近表现很好,如果在以下几个方面改进一下,孩子的进步会更大。”
提醒家长配合时,我们可以说:“您的孩子最近没有来园,老师和小朋友都很想他,真希望早点见到他。”
询问家长需要时,我们可以说:“您有什么事情需要老师做吗?”“您有特别需要我们帮助的事情吗?”
寻求家长支持时,我们可以说:“近期我们将举行××活动,相信有您的参与支持,会使活动更精彩。”
感谢家长支持时,我们可以说:“感谢!多亏您的支持与帮助,这件事才办得这么好。”
答复家长询问时,我们可以说:“谢谢您的提醒!我查查看,了解清楚了再给您答复好吗。”
规劝家长冷静时,我们可以说:“您有这样的心情我很理解,等我们冷静下来再谈好吗?”
思考题
1.幼儿教师的举止言谈有哪些要求?
2.幼儿教师讲究举止言谈有何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