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蕉先生曾说过“学习的标准,就是欣赏的标准”。学习书法先从基本点画开始,然后进入到结体,最后归结为章法布局。而对于书法作品的欣赏而言,欣赏必须从整体开始,再到局部,继而回归整体这样一个过程。书法家项穆的《书法雅言》,其中专门有一章谈论欣赏问题。
鉴书者,不可求之浅,不可求之深。浅则涉略泛观而不究其妙,深则吹毛索瘢而反过于谲矣。
学书之法,考之往言,参之今论,无事再喙矣。姑以鉴书之法,诏后贤焉。
大要开卷之初,犹高人君子之远来,遥而望之,标格威仪,清秀端伟,飘飖若神仙,魁梧如尊贵矣。及其入门,近而察之,气体充和,容止雍穆,厚德若虚愚,威重如山岳矣。迨其在席,器宇恢乎有容,辞气溢然倾听。挫之不怒,惕之不惊,诱之不移,陵之不屈,道气德辉,蔼然服众,令人鄙吝自消矣。又如佳人之艳丽含情,若美玉之润彩夺目,玩之而愈可爱,见之而不忍离,此即真手真眼,意气相投也。
故论书如论相,观书如观人,人品既殊,识见亦异。
项穆告诉我们书法欣赏的过程,他以“观人”为比喻,遥望、近察、心会,到意气相投,就是一个能书善鉴者。书法的欣赏,大致就是这样一个从整体感知(遥望、直观感受)——到局部理解(近察、理论分析)——再回归整体(心会、审美判断)的综合过程。正像我们交朋友一样,乍一看,这人可交,然后相处一段时间,发现确实与第一印象相符,两人就继续下去,或为伉俪或为知己。如果相处一段时间,发现与第一印象相反,就停止了交往。对于书法的欣赏在某种程度上也基本如此。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着重来分析书法欣赏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