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无论是对儿童个体的健康发展,还是对整个全民的健康促进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前期是儿童机体生长发育的最佳时期,也是态度萌芽、早期经验获得、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此时的健康教育更有利于学前儿童健康意识、态度的行为习惯养成,为其一生健康奠定基础。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需要家庭、托幼机构和社区的共同努力,为学前儿童创造安全健康的环境、提供积极的经验和合适的健康服务,以促进学前儿童了解基本的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初步的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基本生活和卫生习惯的活动。因此,针对学前儿童而言,有效的健康教育应该是家庭、托幼机构和社会三者一体化的通力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作用,以产生综合的教育效应。
一、学前儿童家庭健康教育
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由**关系和血缘关系维系的,这种自然的情感是社会其他任何单位或者群体不具有的。因此,家庭对个体相关态度、知识和行为的获得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尤其是对学前儿童而言,家庭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学前儿童对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对安全、爱、尊重、成就感等心理需要的满足都是与家庭的饮食起居活动和家庭成员的价值观、教养方式密切相连的。因此,家庭健康教育是教育机构和社会健康教育的基础,家庭健康教育往往能实施教育机构和社会健康教育难以实施的教育任务。
二、托幼机构健康教育
学前儿童进入托幼机构后就开始接受集体的健康教育。托幼机构的健康教育是在受过健康教育专业训练的教师的指导下,在集体教学和活动的情景中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因此,这样的健康教育的效率是其他任何组织和机构难以相比的。
三、社会健康教育
社会健康教育是一项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工作量大的社会教育工作。除了托幼机构外,还必须发动和依靠社会的力量,包括专业健康教育机构、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各类宣传和新闻部门、各类文化娱乐部门和社会团体等。
专业健康教育机构是向全社会实施教育的职能部门。在我国,专业健康教育机构主要有各级卫生教育馆(所)和各级卫生防疫站的卫生宣教科。这些健康教育部门负责所管辖区健康教育的计划、组织、实施、检查和监督。具体地说,这些机构组织各方社会力量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建立健康教育网络,组织编写、出版和制作各种健康教育宣传品,利用各种形式开展健康宣传教育,并对健康教育专业人员进行业务技术培训和指导,对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价。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对学前儿童实施健康教育具有自身的优势。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特长保证了健康教育活动的科学性。
大众传媒具有传播信息快、覆盖面大、权威性强等特点,利用电视、广播、普通刊物等大众传播工具以直观、形象、生动的方式对学前儿童开展健康教育,常为学前儿童所接受和喜爱,可望取得期望的成效。
健康教育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实施不只是局限于家庭和托幼机构,也不只是局限于专业健康教育部门,而是需要社会各种团体和各方力量的参与和配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点,联合一体,共同实施。
四、家庭、托幼机构和社会健康教育一体化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过程是健康知识的获得、健康态度和健康行为养成的过程。知、情、行三者的交互作用十分复杂。因此,健康教育要发挥家庭、托幼机构和社会三个方面的教育作用,相互协调、相互补充,使三方面的教育一体化,使健康教育产生更为显著的效果。
据有关专家估计,若能通过家庭、托幼机构和社会三方面的结合,在儿童早期为他们提供自我保健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和习惯,那么全世界每年早夭的1000多万儿童中,将有2/3可得以幸免[1]。家庭、教育机构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健康教育能够形成一股综合的力量,相互补充和促进,对学前儿童健康的维护和增进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作用。
[1] 朱家雄,汪乃铭,戈柔:《学前儿童卫生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版,第20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