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幼机构的园舍建筑直接影响学前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学前儿童一日生活以及各项活动的顺利完成,因此设计和布置时应按照标准符合卫生要求。
一、园舍建筑的合理设计
托幼机构的园舍建筑由生活用房、服务用房和供应用房三部分组成。生活用房主要包括活动室、卫生间、寝室等。每个班级应成套设置,其中活动室、寝室也可合并设置。服务用房主要包括办公室、会议室、保健室、值班室等。供应用房主要包括厨房、开水消毒间等。托幼机构的建筑布局应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根据功能需要合理布局。托幼机构各室和其他用房的建筑面积定额见表10-2、表10-3。
表10-2 幼儿园各室的最小面积(m2)
表10-3 幼儿园各用房的最小面积(m2)
注:1.全日制幼儿园活动室与卧室合并设置时,其面积按两者面积之和的80%计算;2.全日制幼儿园(或寄宿制幼儿园集中设置洗浴设施时)每班的卫生间面积可减少2m2;寄宿制幼儿园集中设置洗浴室时,面积应按规模的大小确定;3.实验性或示范性幼儿园,可适当增设某些专业用房和设备,其使用面积按设计任务书的要求。
资料来源:中国《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JGJ39—87)
儿童生活用房应布置在园地的最好地段与方位上,以保证良好的采光、通风和日照条件。机构的生活用房应布置在当地最好日照方位,并满足冬至日底层满窗日照不少于3小时的要求,温暖地区、炎热地区的生活用房应避免朝西,否则应设遮阳设施。
服务用房要兼顾对内管理和对外联系,一般应布置在园所入口与儿童活动用房之间。供应用房易产生不利于学前儿童身心健康的气味、噪声和烟尘等,应与活动用房分开,但也不宜距离过远,最好有能遮雨的走廊将两者相连接。
建筑物入口处,不应设置有坡度的门槛。出于安全和交通效能的考虑,主体建筑的楼梯禁止设计为旋转式,楼梯的宽度不小于1.2m,坡度要小,每一级踏步的高不应小于12cm,深度为30cm左右。楼梯应有护栏及适合学前儿童身体高度的扶手。为了保证室内的采光,建筑物最好设计为单侧走廊,同时走廊应装有不低于70cm护栏或围墙,主体建筑走廊净宽度见表10-4。
表10-4 走廊最小净宽度(m)
资料来源:中国《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JGJ39—87)
除此之外,托幼机构的建筑也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消防、抗震、卫生等有关规定。建筑耐火等级,楼房不应低于二级,平房不应低于三级。抗震等级应与当地中小学校舍抗震设防等级相同。
二、园舍各室的卫生要求
(一)活动室
活动室是学前儿童生活、游戏的主要场所。为了保证学前儿童在活动区内能正常开展各种活动,活动室应有足够的活动面积和空气容量,并有空间存放家具和各种玩具。研究表明,活动室人口密度过大,可能造成学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增多,社会交往行为减少,不主动参与活动的比率提高。因此,活动室必须要有足够的活动面积,人均占地面积不得少于2.4m2(指纯地面积,即活动室面积减去家具和材料占地面积)。
根据《国家教委、建设部关于城市幼儿园建筑面积定额(试行)》规定,城市幼儿园的活动室每班一间,使用面积90m2,如寝室与活动室分设,活动室的使用面积不宜小于54m2。同时,为了保证每个学前儿童得到一定的空气容积,活动室室内的净高不得低于3.3m;为了保持室内有充足的光线和日照,活动室的窗应朝南,窗高不低于2.8m,窗台距地面的高度应为50cm~60cm。应选择平滑、透明度大的玻璃,并经常擦洗,室内墙壁也应尽可能采用反射率高的浅色调,如白色、浅米黄色等色调,尤其是天花板和内墙壁。活动室宜采用日光色光源的灯具照明,为避免眩光和日光直射,窗户上还应设有遮蔽强烈光线的窗帘。
活动室还要注意安全性。活动室的地面铺设木地板为宜,有利于保温、防潮、富有弹性和便于打扫;墙角、窗台、窗口竖边等棱角部位做成小圆角;安装的电源、插座应该不低于1.70m、接地孔、安全紧闭等。
(二)寝室
为了避免学前儿童卧床时的紧密接触,减少飞沫感染的机会,方便教师和学前儿童在床间行走,寝室内床头的间距应为0.5m左右,两行床的间距应为0.9m左右。寝室墙面的色调宜用淡色;窗帘颜色应深些,质地可厚些;地面宜铺地板,注意防潮;要尽量开窗通风,即便冬季也应每天定时开窗;被褥应经常清洗、暴晒,根据气候及时更换。同时,有条件的机构还可以在寝室里安装紫外线灭菌灯,以便于经常进行室内的空气消毒,尤其是传染病流行期间,效果明显。
(三)卫生间
卫生间每班一间,使用面积15m2。卫生间一般置于活动室和寝室之间,既方便学前儿童,又避免气味传播。托幼机构的盥洗设备与卫生间设备均应适合于其身材特点和能力发展的水平。卫生间和盥洗池应分间和分开,并应有直接的自然通风。盥洗池应适合学前儿童使用,一般高度为0.50m~0.55m,宽度为0.40m~0.45m,水龙头的间距应为0.35m~0.40m,每班至少有水龙头6~8个。学前儿童使用的水杯和盥洗用具都应该专人专用,可用名字或各种动物、水果的图样作为标记。供保教人员使用的卫生间宜就近集中,或在班内分隔设置。
(四)保健室和隔离室
医务室和隔离室宜相邻设置,但要远离儿童的活动用房。机构应设置保健室一间,一般为14m2~18m2,保健室应有盥洗设备和简单的医疗器械及常用药品。隔离室供隔离传染病患儿及临时观察治疗患儿所用,其使用面积一般为10m2~16m2,设有1~3张床位,并有专有的盥洗用具和独立的厕所卫生间。
(五)厨房
为了避免厨房中的油烟、灰尘和噪音对学前儿童产生不良影响,应将厨房与其他用房分开设置,但是距离不要过远。厨房内应配置各种烹饪设备,切洗食物、贮存生熟食物和洗刷食具的设备,对食具进行消毒和保洁的设备以及防鼠、灭蝇、灭蟑螂的设备和防尘设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