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托幼机构设备卫生(1 / 1)

学前卫生学 李静 3511 字 7天前

一、房屋的卫生技术设备

房舍的卫生技术设备主要包括通风和取暖、采光和照明,前者是为了保证室内有流动的新鲜空气和适宜的微小气候,后者是为了给学前儿童的学习和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视觉环境。

(一)通风和取暖

在室内,几十个孩子经常在一起活动,如果没有新鲜空气的流入,很快就会使室内空气污浊,造成学前儿童注意力的分散,精神不振;室内的气温过高过低或骤然变化,也易引发学前儿童呼吸道疾病和感染,因此在建筑设计时,必须考虑和设置合理的通风和取暖设备,以保证室内适宜的微小气候。

微小气候是指房屋内小环境的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据研究,人体适宜的温度为16℃~18℃,室温冬季不应低于12℃,夏季不应高于30℃,风速在夏季不应小于0.15m/s(米/秒),冬季不应大于0.3m/s。

1.通风

通风的目的是通过空气流动,排出室内的污浊空气,流入室外的新鲜空气,调节室内的气温、气湿。学前儿童机体对于气温、气湿等变化的调节机能发育尚不完善,对于氧的需要量相对较大。因此,保证室内新鲜的空气和微小气候对学前儿童的正常发育和健康是不可缺少的。在卫生学上,常以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作为评价空气清洁程度的重要指标,一般要求室内二氧化碳含量以不超过0.1%为宜。通风的形式可以分为自然通风和人工通风两种。

自然通风是由于风力和室内外温差的大小,引起的空气流动;风力和室内外温差越大,气流速度就越快。人工通风,指利用动力设备(如电扇、空调、排风扇等)使室内外空气得以交换。托幼机构一般采用自然通风,在采用自然通风后室温仍达到30℃以上时,应及时采用人工通风的设备。

为了加强自然通风,室内应有足够大面积的窗户,最好能在相对两侧设置窗或门,使空气对流,便于迅速换气。还可以安装在寒冷季节使用的通风小窗。通风小窗可以安装在儿童活动室和寝室的大窗顶部,下面有轴,向内开启,回转角度为30°左右。冬春秋季开此小窗,室外气流经风斗流向天花板呈弧形下降,不直吹儿童头部,对下层气温影响不大,能够在保持一定室温的前提下,使室内具有较好的空气条件。此外,为了保证房舍内有新鲜的空气,还应根据季节和气候的变化制订合理的开窗制度。在寒冷的冬季,利用学前儿童户外活动的时间及时开窗通风换气;在温暖或炎热的季节而又无大风时,活动室应尽可能打开所有窗户。托幼机构的厨房和卫生间等均应设置独立的通风系统。

2.取暖

学前儿童皮肤调节温度的功能较成人差,且对环境温度的变化往往不能适应。因此,托幼机构既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又要维持室内一定的气温。一般而言,活动室、休息室、办公室、医务室和隔离室的室内气温不应低于20℃,盥洗室和卫生间的气温不应低于22℃。

在冬季,为了维持室内适宜的气温,托幼机构要有相应的供暖设备。南方可采用空调,北方可采用暖气。无论采用哪种供暖设备都要注意安全,防止发生事故;同时,由于供暖设备会造成室内空气干燥,因此要采用加湿器、增加学前儿童喝水次数等适当措施加以克服。

表10-5 主要房间室内采暖计算温度及每小时换气次数

资料来源:《托儿所、托幼机构建筑设计规范》(JGJ39—87)

(二)采光和照明

学前儿童的眼器官尚未发育成熟,为了保护学前儿童视力,在室内设计时,须重视采光和照明这项技术设备,保证良好的视觉环境。

1.自然采光

采光又称自然采光,是指利用太阳光为光源,室内所得到的光线。卫生要求如下。

(1)采光充足

为保持室内充足的照度,应注意室内的采光系数。采光系数越大,采光效果越好。采光系数是指建筑物的有效采光面积(包括直接透光的门、窗的玻璃面积)与其地面积之比。一般不应低于1∶5~1∶6。

影响采光系数的因素有门窗的面积和门窗玻璃的清洁程度。普通玻璃的遮光率为10%左右,而被尘埃污染的玻璃的遮光率可达20%~30%。因此,为保证活动室的采光效果,要选择透明度高、面积大的采光窗。

此外,为了使室内光线明亮,室内的布置与装饰应采用明亮浅色,因为颜色越深,光反射率越小。因此,墙壁宜刷成白色,家具和天花板宜为淡色。

对面建筑物(遮挡物)至活动室之间的距离最好不应小于该建筑物高的2倍。对面建筑物的墙最好刷为白色,便于反光。活动室附近不应种植常绿的高大树木,以免遮挡阳光。

(2)采光均匀

为了使学前儿童用房有均匀的照度,活动室窗的上缘应尽可能高些。窗上缘的位置低,近窗处桌面照度很大,而远窗处桌面的照度却很小;窗上缘的位置提高,近窗处桌面照度虽有下降,但远窗口桌面的照度却有较大提高,从而使室内照度的均匀性有很大的改善。

同时,采光的均匀性还与窗口形状和窗间墙有关。当采光口面积相等、窗台高度一致时,正方形的窗口采光最高,竖长方形次之,横长方形最小。室内的窗间墙过宽,产生暗区宽,影响靠墙部分的光线,因此,窗间墙的宽度应尽可能小些。同时室内桌椅的布置最好集中在窗户的范围内。使各桌面能得到较均匀的采光。较宽大的教室,最好采取双侧采光,以南向窗为主。东西向教室要有遮阳设备,最好不要西向。

(3)避免眩光和直射光线

为了改善室内采光条件,要注意避免眩光和直射光。眩光(giddy light)是指在视野范围内形成不舒适的干扰或容易使视觉产生疲劳的光亮。一般窗口射入室内反射的光线可以出现眩光。如表面光滑的黑板反射的眩光可使靠内墙的部分儿童看不清黑板字迹。要避免这种眩光,要加大靠近黑板外壁的宽度,或设置挡光措施。

直射阳光照在桌面上,其照度可达20000lx,而人眼的适宜照度为200lx~500lx,这种强烈照度对视力有害。因此采光口的朝向与直射光有直接影响。夏季宜有遮阳设备,或建筑物用外廓,遮阳板防直射光,室外绿化亦可防直射光线。

2.人工照明

人工照明是指利用人工光源所获得的光线,主要是为了弥补自然采光的不足。采光条件较好的活动室,白天一般不需要人工照明;但在冬季、阴雨天或室外有遮挡物时,白天也需要开照明灯。托幼机构各室的人工照明要满足以下卫生要求:

(1)保证最低的照度标准

照度是指光照射平面上的光通量密度,即被照平面上单位面积所接受光通量数值,单位是lx(勒克斯)。据研究,对眼适宜的照度为100lx~300lx。中国《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JGJ39—87)规定,活动室、音体室各桌面照度应力争达到150lx(见表10-6)。

表10-6 主要房间平均照度标准(lx)

资料来源:《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JGJ39—87)

(2)照度均匀

室内照度的均匀度与灯具的数量、悬挂高度、布置方式有关系。一般来说,均匀度是随着灯的悬挂高度的升高而加大的,但要注意桌面的照度会随着悬挂高度的升高而降低。照明的均匀度常以均匀系数作为衡量指标,均匀系数指室内工作面最小照度和最大照度之比,一般要求该系数不小于0.7。

(3)避免眩光

为避免或减少眩光,应使儿童视野内看不到强烈的发光体(如透光窗、**的白炽灯或有强烈反光的物体等)。保护儿童视力,控制眩光不可小视。

①选择亮度低的光源,降低视野范围内的亮度对比;②不用裸灯照明,以减少光源引起的直接眩光;③在灯具上使用遮光或漫射材料(如磨砂灯泡);④使用有45°保护角(见图10-1)的灯具;⑤灯具距离桌面最低不低于1.7m;⑥灯管排列宜使长轴垂直于黑板(见图10-2)。

图10-1 灯具保护角

图10-2 活动室灯具的布置

二、用具设备卫生

房屋的用具设备主要包括家具和玩教具。

(一)家具卫生

1.课桌椅

课桌椅是托幼机构的基本设备。对养成儿童正确坐姿,减少疲劳,提高活动效率有重要作用。不合理的课桌椅可能引起脊柱弯曲异常、近视眼等的发生。课桌椅卫生的基本出发点是让儿童保持正确的坐姿。

(1)正确坐姿

正确的坐姿是一个均衡稳定、不易产生疲劳的体位。当儿童呈坐姿时,脊柱、骨盆、腹部、胸部及膈肌等的神经肌肉以及下肢的神经肌肉,形成一个统一和谐的系统,其中,维持躯干平衡的各肌肉群的协同工作起主要作用。坐姿有前位坐姿及后位坐姿两种。前位坐姿背部不靠椅背,上体重心落在两坐骨结节上或其前方,此时,由背部肌肉的紧张及大腿来维持平衡,适用于书写时,但易出现疲劳。后位坐姿背靠椅背,上体重心落在坐骨结节之后,适用于手捧书本阅读及听讲时(详见第九章第四节“阅读卫生”)。

(2)桌椅的功能尺寸

椅面高:椅面前缘最高点距地面的垂直距离。适宜的椅面高应与小腿高(腓骨头上缘)相同或低于1cm(在不穿鞋情况下),使腘窝下没有明显压力。

椅面深度:椅面前缘与椅背最前点之间的水平距离。一般要求椅深为大腿长的2/3~3/4。

椅面宽度:椅面前缘左右方向的尺寸,一般要略大于坐姿臀宽。

椅背高度:指椅背上下的尺寸。一般要求椅背的高度应略高于学前儿童肩胛骨的下部,椅背要设计成与背腰部外形相吻合的形式,向后倾斜5°~10°左右,托幼机构要采用有靠背的椅子,靠背上不加软垫。

桌下净空高度:是指大腿上方的桌下构件离地面的垂直距离。为了保证学前儿童使用的桌子有足够的桌下净空高度,桌子不设置抽屉或搁板,也不设踏板。这样不仅可使学前儿童能自由放置下肢,不受压迫,还可以减轻桌子的重量,便于搬动。

桌椅高差:桌高和椅面高之差,它是对学前儿童坐姿影响最大的一个指标。合乎卫生学要求的桌椅高差,能使学前儿童就座时双臂自然地放在桌面,两肩齐平,背部挺直(见图10-3)。

图10-3 儿童坐着时身体的姿势取决于高差

桌椅距离:椅面前缘与桌近缘向下所引垂线间的水平距离(见图10-4)。在椅深适宜的条件下,椅座距离在2cm~4cm负距离时,能使学前儿童保证良好的坐姿。椅靠距离,指椅靠背与桌近缘间的水平距离。一般要求就座学前儿童的胸前(穿衣情况下)应有3cm~5cm的自由距离,这样既能避免挤压胸部,又能很好地利用靠背。

图10-4 桌椅间距

(3)桌椅的配备

托幼机构在配备桌椅时,必须要到正规厂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同一年龄段儿童身高有个体差异,因此各班配置的桌椅尺寸不应整齐划一,至少应准备两到三种不同尺寸的桌椅。而且,学前儿童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阶段,为学前儿童配置的桌椅要为学前儿童身体的发育和成长留有余地,同时应定期根据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和我国《学校课桌椅功能尺寸》标准(GB/T 3976—2002)及时做相应的调整。《学校课桌椅功能尺寸》标准详见附录3。

(4)桌椅的安全管理

除了桌椅的尺寸,桌椅的安全和卫生也应十分注意。为了避免安全隐患,学前儿童桌椅的外表和内表以及幼儿手指可触及的隐蔽处,均不得有锐利的棱角、毛刺以及小五金部件露出的锐利尖端;学前儿童桌椅的涂层、漆膜,同对玩具的要求一样,不应含有过量的有毒物质。学前儿童的椅子通常一人一把,且由于活动需要,学前儿童要经常搬运椅子,因此椅子的重量要适中,一般而言不应超过2.5kg。由于学前儿童桌椅既用于游戏、学习,也用于进餐饮食,因此一定要保持卫生,要经常进行消毒和擦拭。

2.床

由于学前期儿童骨骼增长的速度较快,且骨质较软,为保证学前儿童骨骼的正常发育,应慎重选择床具。床的大小、长短及结构应适合学前儿童的身材,一般床长应为学前儿童身高再加15cm~25cm,床宽为肩宽的2~2.5倍。床的四周应有栏杆,在床的一侧可留有上下床的空隙。为方便学前儿童就寝、保证幼儿的安全,托幼机构一般不宜使用双层床,尤其是小班。为了保证幼儿脊柱的正常发育、保持良好的睡姿,托幼机构的床垫不宜用过软的弹簧床、沙发床,而以普通棕绷、藤绷或木板床为宜。枕头应选用较扁平、软硬适中的为宜,以保证幼儿正常的呼吸和头部的血液循环。同时,幼儿用床应保持清洁与干燥,定期进行清洗、暴晒和消毒。

3.柜橱

为了生活方便及环境的整洁,托幼机构应配备多种橱柜,如教具柜、玩具柜、碗具橱和储物橱。为了在室内给学前儿童留下更大的活动空间和避免儿童在活动时碰伤,最好在适宜的地方设置壁橱。供学前儿童使用的橱柜,其高度应与学前儿童的身高相适宜,约为100cm~115cm,深度一般相当于学前儿童的手臂长,约为35cm~50cm。橱柜里外应经常打扫,定期暴晒,防潮防虫;同时,橱柜在设计和制作时要注意避免可能伤害学前儿童的棱角,橱柜拉门上的把手也应注意安全性。

(二)玩教具卫生

1.书包

学前儿童书包一般采用双背式,大小适宜,重量不应超过学前儿童体重的1/12。书包的背带要稍宽,并配有肩部软垫,以减少对肩部的压力;同时,书包的材料以棉布为宜,因其轻软、透气,便于清洗。

2.笔

学前儿童用笔主要包括铅笔和用于涂色的蜡笔、水彩笔、油画棒等。

学前儿童宜选用六角形的铅笔,因其有六个平面,棱角小,对手指的压力也小,转动自如,书写舒适,不宜滚落。笔芯宜采用软硬适中的HB型铅芯。长度也要适宜,一般约为170mm,如过长过短均会增加手指的负担。此外,铅笔最好选用外层不含装饰或涂料的;如外层含有涂料,必须确保其不溶于水、唾液、无毒、不剥落。学前儿童用于涂色的蜡笔、水彩笔和油画棒等也应确保不含有毒素或其他有害物质。

3.图书

为学前儿童选用图画书的图形、文字和符号印刷应清晰,排版便于阅读。

图书的色彩要协调、柔和,要有一定的留白,避免过分刺激视觉,引起视觉疲劳。图书的开本最好选用国际16开,厚薄也要适当,字体不应小于四号字体。图画书的纸张要有一定的强度,纸面光滑而不反光,以便于儿童阅读。装订质量也应注意,要防止订书钉等刺伤儿童。同时,由于经常翻阅,易被污染,因此要经常消毒。消毒方法可采用在太阳光下暴晒4~6小时或在紫外线灯下照射3小时左右;同时对于过脏、过旧的图画书应及时废弃。

4.玩具

玩具是学前儿童学习生活中的常见的重要物品。我国199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儿童食品、玩具、用具和娱乐设施,不得有害于儿童的安全和健康。因此,在选择玩具时除了要符合不同年龄儿童的特点,满足教学任务要求外,还要满足安全和健康的卫生要求。

(1)注意玩具的制作材料和表面是否有毒

学前儿童经常将玩具放入口中,因此托幼机构在选购玩具时首先要考虑玩具制作材料的毒性问题。一般而言,聚乙烯类的塑料和有机玻璃等无毒性材料制成的玩具较适合学前儿童使用。玩具表面的涂料和油漆通常含有一定的砷、铅、汞或者其他有害物质,在选购时其含量必须低于卫生标准,并要求学前儿童不要将玩具置入口中,活动后要洗手。最好在有颜色的外层涂刷2~3层透明漆,以形成安全、牢固的保护膜。所涂透明漆应无毒无味,不溶于水。

(2)注意玩具质地是否便于清洁和消毒

玩具的质地有木材、金属、塑料、橡胶、棉布、皮革、陶瓷、玻璃等。一般来说,用塑料、橡胶制作的玩具轻巧安全、不易污染,便于清洗消毒,适宜选用;金属、木材玩具也比较理想;用布和皮革制作的玩具最容易受到污染,且不宜清洗和消毒,如毛绒玩具,不宜选用;而陶瓷、玻璃制作的玩具则容易破碎,只宜观赏和装饰。

(3)注意玩具本身的功能和安全性

玩具应具有良好的感官性状,其外形和功要吸引学前儿童,引起学前儿童良好的情绪情感,能产生想玩、爱玩的兴趣和愿望,不宜选用可能对学前儿童造成身心伤害的玩具。同时,玩具也应无安全隐患。如:木制玩具的表面应是光滑的,无锐利的边角,无尖刺,无裂缝;金属玩具不应出现锋利的快口和外露的零件;玩具的大小、轻重要适合学前儿童,过小易造成误吞、误入耳道或鼻孔,过重则易砸伤学前儿童。

同时,每个班级也应建立严格的玩具管理制度。玩具要定期消毒,对于已损坏的玩具,应及时修复;对于过分陈旧的玩具,应报废处理。保教人员要指导学前儿童正确使用玩具,引导学前儿童在使用玩具之后将其放回固定的玩具柜中加以保存,并及时洗手。

本章小结

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条件和根基。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包括托幼机构园地周围的自然环境、园内的建筑物、绿化地带和活动场地,以及室内外各种设施、设备和用具等。托幼机构环境对儿童健康有着直接和重要的影响,因此,园地的选择和布局,园舍建筑和房舍的设计,房舍内通风取暖、采光照明等技术设备,家具、教玩具等儿童用具的位置、样式、形状、大小、重量、材质等都必须符合相应的卫生要求。要从园地位置、园地布局、面积大小;采光照明的照度、均匀性、灯具布置;用具材质、样式、桌椅尺寸、桌椅间距和桌椅高差等方面对托幼机构的建筑和设备卫生进行评价。

关键术语

托幼机构园地;园地布局;采光;照明;通风;取暖;课桌椅;微小气候;桌椅高差;桌椅间距

思考与讨论

1.托幼机构选址的卫生要求是什么?

2.学前儿童学习活动时采光照明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影响因素有哪些?

3.为学前儿童选购图书、玩具时应注意哪些卫生要求?

4.学前儿童的正确坐姿是什么?

5.学前儿童课桌椅的卫生要求是什么?

活动建议

对某托幼机构的儿童桌椅卫生进行实地调查和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