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学前儿童体育锻炼的主要方式(1 / 1)

学前卫生学 李静 2645 字 7天前

学前儿童体育锻炼的主要方式有体操、体育游戏和三浴锻炼。各类锻炼方式应根据自身组织形式特点,结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运动特点进行合理组织。

一、体操

体操是一种徒手或借助器械进行各种身体操练的体育项目。依据体操运动的目的和任务,可分为基本体操和竞技性体操两大类。基本体操是指动作和技术都比较简单的一类体操。其主要目的、任务是强身健体和培养良好的身体姿态。最常见的有广播体操和各类健身体操。学前儿童体操即为基本体操,包括:婴儿抚触与被动操,学前儿童徒手操与器械操。

(一)婴儿抚触

即成人用双手对婴儿的皮肤进行有次序的、有手法技巧的抚摩。婴儿抚触可以让大量温和良好刺激通过皮肤传到中枢神经系统,从而促进婴儿的身体、情感、智力的良好发育。抚触可解除婴儿的“皮肤饥渴”;可以让孩子的压力激素降低、免疫力恢复、情绪放松;可以使机体产生更多的荷尔蒙及胰岛素,从而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还可减轻婴儿疼痛和促进睡眠,并增进亲子感情。0~3岁是婴儿抚触的关键期。抚触开始越早,效果越明显。婴儿出生后就可对其进行抚触,一天两次左右。

拓展阅读

六步婴儿抚触法

1.脸部抚触。在手掌中倒入适量婴儿油,将手搓热,从婴儿前额中心处开始,用双手拇指轻轻往外推压至太阳穴,然后依次是眉头、眼窝、人中、下巴。

2.胸部抚触。双手放在宝宝的两侧肋缘,先是右手向上滑向宝宝右肩,并避开**,复原;换左手以同样方法到对侧进行,像在宝宝胸部画个大叉。

3.腹部抚触。在宝宝腹部以顺时针方向按摩,注意要避免在脐痂未脱落前按摩该区域。

4.上肢抚触。双手先捏住宝宝的一只胳膊,从上臂到手腕轻轻挤捏,再按摩小手掌和每个小手指。然后换手,方法同前。

5.下肢抚触。从宝宝的大腿开始轻轻挤捏至膝、小腿,然后按摩脚踝、小脚及脚趾。

6.背部抚触。将宝宝趴在**(注意宝宝脸部,使其呼吸顺畅),双手轮流从宝宝头部开始沿颈顺着脊柱向下按摩,再用双手指尖轻轻从脊柱向两侧按摩。动作结束后,还可将手轻轻抵住宝宝的小脚,使宝宝顺势向前爬行。

(二)婴幼儿被动操

被动操是指婴幼儿在成人的带动下身体被迫活动,以达到运动锻炼目的的体操。由于刚出生的婴儿手脚蜷曲,缺乏自主活动能力。因此,需要成人帮助其进行身体运动。被动操包括婴幼儿上下肢、腹部、背部、颈部、手指、脚踝等双侧身体部位的运动。被动操可分为成人徒手带动孩子的运动(如手臂屈伸)和借用器械带动婴幼儿运动的被动操(如竹竿操)。

(三)儿童徒手操

徒手操是根据身体各部位特点,按照一定的程序,由举、屈、伸、转与绕环、蹲、跳跃等一系列的徒手动作所组成的动作练习,不需要使用任何器械或材料,主要包括模仿操和韵律操等。学前儿童徒手操应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水平与特点专门设计与创编。

除模仿操外,其他体操的练习一般都需要有—定的基本要求。如:要求站成直立的姿势;要求队列排得较整齐;注意与他人之间的前后、左右的距离;做操的动作方向和角度要基本保持。

1.模仿操

模仿操是将日常生活中常见到的各种活动、成人的劳动、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动物的动作与姿态等挑选出来,编成形象的体操动作,让儿童进行模仿练习。例如:模仿拍皮球、洗手绢的动作;模仿摘苹果、射击的动作;模仿太阳高照、刮大风的自然现象;模仿小兔跳、小鸟飞、大象走的动作等。

模仿操形象性强,常与儿歌搭配,儿童容易理解、容易记忆;且对动作准确性的要求不高,儿童容易学会和掌握;其形式和内容丰富多样,自由活泼,儿童可以自由发挥。模仿操可有目的、有针对性地促进儿童身体的发展。适合小班儿童,而且也深受其喜爱。

2.韵律操

韵律操是将简单的舞蹈动作或律动动作与徒手体操的动作有机组合在一起的体操动作。学前儿童韵律操的练习,一般都伴有旋律简单优美、节奏感较强的儿童音乐,是艺术和体育相结合的产物。

韵律操(如手指操、转头操、跑步操)对儿童动作的协调性、灵敏性的发展以及优美的身体姿势的培养等都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韵律操均适合小、中、大班儿童。依据儿童骨盆发育的特点,儿童韵律操的动作应尽量减少臀部的振动、扭动或摇摆,以维持儿童身体的健康发育。

(四)儿童器械操

学前儿童器械操是指在场地内,借助一定的器械(如球、棍、圈、绳、棒、带等),在音乐伴奏下所做的体操动作。器械体操又可分为轻器械操(如哑铃操、红旗操、棍棒操等)和辅助器械操(如椅子操、垫子操、皮筋操等),其中轻器械操在托幼机构中使用最为普及。

轻器械操,是指在儿童徒手操的基础上,手持较轻的器械所做的各种体操动作。轻器械操除了具有徒手操的动作要求外,还需根据所持器械的特点,做一些特殊的体操动作。例如:哑铃操需做各种击铃动作;小红旗操需做刚劲有力的挥臂动作;铃鼓操需做拍鼓、摇铃的动作;球操需做托球、举球的动作等。学前儿童轻器械操增加了体操动作的难度,加大了活动量,但同时也能提高儿童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学前儿童轻器械操的练习,一般适用于中、大班儿童。常做的轻器械操有哑铃操、小红旗操、球操、铃鼓操、圈操、棍棒操及花操等。也可以利用一些废旧物品或生活用品来做操,如易拉罐操、纸棒操、树叶操、手绢操、草帽操、筷子操、手铃操等。应该注意的是,所选用的材料和器械必须安全,体积和重量都要适合于儿童年龄特点,以儿童动作起来感到灵活、方便为宜。

二、体育游戏

学前儿童的体育游戏是以各种身体动作练习为基本内容,以游戏活动为基本形式,以发展儿童身体素质和基本动作为主要目的,具有一定情节、角色、规则,并兼具娱乐性和竞赛性的运动形式,是融运动、游戏和教育指导为一体的活动。

学前儿童体育游戏作为一种特殊的体育活动方式,不仅有锻炼儿童身体的价值,而且在满足学前儿童活动愿望、激发其愉快的情绪、发展智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也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应充分利用这些价值特点,寓教于乐,全面促进儿童的发展。

在组织开展学前儿童体育游戏时,应根据儿童年龄特点和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选择难度适宜、活动量适中、儿童感兴趣的游戏方式和内容。

(一)小班

对于小班儿童而言,由于其动作的协调性、准确性和平衡性发展较差,自我控制能力不强,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因此,应该选择活动量小、动作简单、内容情节具体、规则明确易执行、角色简单并为儿童熟悉的体育游戏活动。

(二)中班

对于中班儿童而言,由于其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增加,体力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和注意力有一定的发展。因此,可适当增加活动量,选择内容情节多样、规则更为复杂和严格、角色增多并利于两人或小组合作的体育游戏活动。

(三)大班

对于大班儿童而言,由于其动作更为协调、灵敏,体力充沛,理解力有所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和游戏组织能力有一定的发展。因此,应该选择活动量和动作难度大、内容情节丰富、规则复杂、角色多样的合作性体育游戏活动。此外,学前儿童体育游戏应有明确、具体的目的,同时还应注意安全防护和卫生监督,对于游戏场地及器材要求也应结合园所实际情况,因地制宜。

三、三浴锻炼

三浴锻炼是指利用空气、水和阳光等自然因素进行锻炼的运动项目,包括空气浴、冷水浴和日光浴。

(一)空气浴

空气浴是指让身体暴露在新鲜空气中以锻炼身体的一种方法。空气中的氧是维持机体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儿童因其特殊的生理发展特点,不仅通过肺部进行呼吸,也可通过薄嫩的皮肤进行气体交换。儿童呼吸浅,新陈代谢旺盛,更需要新鲜空气。空气浴不仅有利于学前儿童呼吸新鲜空气,还可利用气温与人体皮肤表面的温差刺激,进行锻炼,增强其身体调节和适应能力。

空气浴最好从夏季开始,以使儿童逐步感受热、温及冷等刺激;锻炼可安排在上午;选择在绿化较好,无阳光直射的新鲜空气中进行;在不引起儿童生病的情况下,着装应尽量宽松、透气。过程中可伴以体操、舞蹈和游戏等形式。每次空气浴的持续时间则因儿童年龄有所不同(见表5-1)。

表5-1 空气浴的限量

注意:身体虚弱、患有呼吸道疾病和各种传染性疾病等儿童应禁止空气浴锻炼。

(二)冷水浴

冷水浴是用低于皮肤温度水,通过传统洗浴方式,刺激肌体,实现锻炼身体、提高身体适应能力的方法。冷水作用于皮肤,立即引起体表毛细血管急剧收缩,血液流入心脏,血压上升,心脏剧烈活动,机体感到皮肤发冷。经过1分钟左右,体表剧烈产热,皮肤血管又复舒张,血液流向皮肤,机体感到皮肤温暖。冷水浴正是利用这种冷热交替刺激进行锻炼。不仅如此,还利用水的压力、浮力和冲击力进行锻炼。

通过冷水浴可增强学前儿童体温调节功能,促进皮肤—内脏间的血液循环,还可增强消化系统能力。但患有心脏病、肾脏病、贫血病、神经兴奋性亢进以及风湿病等疾病的儿童均应禁止冷水浴锻炼。进行冷水浴时,应循序渐进。具体方式很多,一般包括以下四种。

1.冷水擦浴

冷水擦浴是一种刺激较为温和的冷水浴,方法简便,健康及体弱儿童均可进行。

学前儿童进行冷水擦浴可从7~8月龄开始。进行擦浴前,最好先有2周的干擦准备,即用柔软的厚毛巾轻轻摩擦全身,直至皮肤微红为止,但应防止擦伤皮肤。

训练后可正式进行冷水擦浴。擦浴的物品为软布手套或毛巾。擦浴的水温可从32℃左右开始,以后每3天降低1℃,直到接近室温。进行擦浴时可依次按四肢—腕—肩—胸—腹—背等顺序进行擦浴。每次进行擦浴的时间为2分钟。擦浴后立即用干毛巾摩擦皮肤,直到皮肤发红,身体感到温暖为止。

2.冷水盥洗

冷水盥洗是方式渐变的一种锻炼方式。1岁左右的健康儿童可开始进行冷水盥洗。长期坚持用冷水盥洗,有助于加强体内血液循环,特别能提高鼻腔黏膜对冷刺激的抵抗力,预防感冒。

对于健康学前儿童,低于20℃的水温会引起冷的感觉;20℃~32℃为凉水;32℃~40℃的为温水;40℃以上为热水。冷水盥洗可从温水36℃开始,每4天降低1℃,逐渐过渡到冷水(1~3岁儿童可降至20℃;4~6岁儿童可降至16℃~18℃)。

可从夏季开始进行冷水盥洗,先用冷水洗脸部、手部,逐渐过渡到洗腕部、肘部。此外,还可尝试用冷水冲脚或冷水足浴让全身得到锻炼。盥洗时间20~40秒为宜。盥洗后应立即用干毛巾擦身。

3.冷水淋浴

淋浴可使全身大部分皮肤同时感到冷水作用,因此属于较刺激的冷水锻炼方式。2岁左右的健康儿童可进行冷水淋浴锻炼。

冷水淋浴前可先用湿毛巾擦全身,使身体逐渐适应。淋浴的水温宜从32℃温水开始,每3天降低1℃,最低降至20℃~22℃。冷水淋浴时,不冲洗头部。喷头不宜高头40cm~50cm,避免压力过强。每次淋浴时间不超过40秒。冷水淋浴后立即用干毛巾擦至皮肤微红。

淋浴中儿童如有不适反应,应立即停止锻炼或调高水温。

4.游泳

游泳是较淋浴更为全身的冷水锻炼,也是夏季锻炼身体最好的方式之一。

儿童宜在5岁以上进行游泳锻炼。游泳可在气温25℃以上,水温不低于23℃,无风天气进行。儿童初次游泳在水里逗留的时间不宜超过3~5分钟,此后逐渐延长至5~10分钟。儿童离水后,应立即擦干身体,穿好衣服。稍做些跳跃或跑步的动作,逐渐过渡至进行一些安静游戏。

(三)日光浴

日光浴是按照一定的方法使日光照射在人体上,引起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反应的锻炼方法。日光对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日光中的紫外线与红外线。紫外线光波短,带有较强的化学刺激性,能使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转变为维生素D3,进而促进身体对钙、磷的吸收;并有杀菌作用,有助于增强皮肤防御能力。红外线光波长,对人体起着温热的作用,能使体表发热,血管扩张,血流通畅,促进新陈代谢。因此,适当的阳光照射可促进儿童生长发育,提高新陈代谢,增强皮肤的防御能力和分泌机能(汗腺和皮脂腺的分泌)。但有严重的心脏病、肺结核、胃肠功能紊乱及出血性倾向等疾病时应禁止日光浴。

在实施日光浴前,应进行至少5~7天的空气浴,以适应阳光的照射。选择清洁、平坦、干燥、绿化较好、空气流通又避开强风的地方。备有席垫,供儿童进行坐卧。应有供水设备,以便日光浴后冲洗。

日光浴可安排在早饭后2小时左右进行(即每日上午9~11时),尽量只穿背心和裤衩,气温不宜过冷或过热,大风或炎热天气不宜进行。一般采用直接照射法,可取卧位或坐位。照射的顺序为:先照射下肢和背部,后为上肢和胸腹部,最后可进行全身照射。

儿童第一次进行日光浴的时间不超过4分钟,以后每日增加1分钟,最后达到15~20分钟;每天1次,每周6次;可结合游戏、体操等进行日光浴。但应注意保护头部和眼睛免受照射,可戴凉帽和暗色防护眼镜等进行日光浴。

日光浴过程中如有恶心、眩晕、烦热等反应,应立即中止,并到阴凉处休息,此后应适当减量。若日光浴后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神经兴奋、睡眠障碍或贫血等,应限制日光浴量或停止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