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计划
计划是行动研究的第一个环节,计划的主要任务是确定研究的问题,明确研究目标,制订研究计划。计划是整个行动研究的基础。
(一)计划的方法
1.确定问题
确定问题包括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发现问题是行动研究的起点,行动研究的问题通常是教师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分析问题。即对问题予以界定,诊断其原因,确定问题的范围,以期对问题的本质有较为清晰的认识。确定问题需要弄清楚:第一,现状如何?为什么会如此?第二,存在哪些问题?从什么意义上讲有问题?第三,关键问题是什么?它的解决受哪些因素的制约?第四,众多的制约因素中哪些虽然重要,但一时改变不了?哪些虽然可以改变,但不重要?哪些是重要的而且可以创造条件改变的?第五,创造怎样的条件,采取哪些方式才能有所改进?第六,什么样的设想是最佳的?
2.拟订计划
行动研究计划应包括总体计划和具体计划两种。总体计划是整个行动研究过程的全面系统安排,具体计划是根据总体计划而制订的研究行动的具体措施实施的安排。拟订行动研究计划最起码应安排好第一步、第二步的行动研究进度(见表10-1)。
行动研究的计划基本内容一般包括:陈述问题或研究目的与意义、确定变量、形成研究问题、说明创新之处、介绍行动研究小组的成员、列举有必要举行的会议、制订进度表、陈述可以利用的资源和说明资料收集的方式等。此外,较为复杂的行动研究还需要有经费预算等。
表10-1 行动研究进度安排表
(二)计划的要求
1.确定问题的要求
行动研究确定的问题除了具有一般教育研究问题的科学性、创新性等要求之外,还要求能够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1)问题具有直接性。行动研究的问题一般来自于教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是教师自己的直接经历和感受,只研究自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而不是他人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2)问题具有特殊性。行动研究的问题或对象通常限于某幼儿园或某个教学班,属于某个幼儿园的园情或班情问题,表现出较多的本地特征,不具普遍性。这就要求人们在评价其研究成果时,在适用范围上要慎重,应多加分析,广泛听取各种意见,克服主观武断。
(3)问题具有微观性。行动研究的对象多为教育教学实践中比较具体的微观问题,问题的范围较小,结构较简单,相关因素较少。对过于庞大或是过于混杂的问题,一般采用分解化小方法进行研究。行动研究注重在行动中追求一点一滴的实在的进步。
2.拟订计划的要求
(1)以充分的调查为基础。行动计划始于问题解决的需要,并最终指向问题解决。判断一个研究计划的优劣在于有利于问题解决程度。因此,制订一个适宜的行动研究计划,有赖于行动研究者围绕现实的问题,通过充分的调查,对研究所需的综合条件作出准确的判断。
(2)具有可行性与可操作性。行动研究计划是研究者制订的用来指导规范自身研究实践的行为规范要求,如果缺乏应有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研究计划也就难以落实。考察行动研究计划是否具有可行性与可操作性,一是看计划所设计的每个步骤是否具有转化为行动的可能性。二是看能否准确、清楚地表述具体步骤或问题,以保证行动研究的实施效果。
(3)计划具有清晰的层次或梯度。行动研究计划包括总计划和每一个具体行动的计划。总计划是对整个行动研究过程的总体规划与设想,因此,在陈述上有时带有原则性和规范性的指导意味。具体行动计划规定每个行动的步骤,要求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不同层次的计划之间不存在绝对的界限,应保持内在的一致性,体现相应的梯度,具体的计划应反映总计划的基本精神。
(4)具有灵活性与开放性。严格说来,行动研究计划的意义不在于规定研究实践的每个细节,而在于提供研究实践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因此,行动研究的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允许在行动过程中不断地修正计划,把本来未考虑到却在行动中显现出的各种新情况新因素纳入计划。
(5)体现参与者的需要。行动研究计划是行动计划与研究计划的高度统一,它并不是在行动之外制订一份研究计划,而是在行动之中融入研究,通过研究提高行动的自觉水平。因此,行动研究中每个人既是计划的制订者,又是计划的实施者。制订行动研究计划要根据问题的实际价值和参与者自身可供支配的资源(如时间、经费支持等)综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