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行动研究法的特点(1 / 1)

尽管在许多介绍教育研究方法的著作中,将“行动研究”放到与“调查法”、“实验法”等并列的位置,但是它与这些技术性的方法有着重要的不同。有研究者用三句话概括行动研究的特征,即为行动而研究,在行动中研究,由行动者研究。其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研究的目的是解决实践问题

行动研究打破了传统研究目的的局限性,它的根本目的不是构建系统的学术理论,而是要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研究水平。例如,怎样选择合适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提高某一幼儿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等。这些问题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特殊性,能及时满足教育技术实践活动中教师寻求困难解决办法的需要。行动研究的目的具有实用性,问题的解决具有即时性。但这并不是说行动研究轻视理论,而是重在以先进的理论指导行动实践的改进。

(二)研究的主体是实际工作者

行动研究的主体是实际工作者,专家学者参与研究扮演的角色是提供意见与咨询,是协作者。在研究共同体中注意建立民主氛围。实际工作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局外人的研究成果,而是对自己所从事的实践进行研究,同时又是行动研究成果的应用者。通过研究与行动的密切配合解决教育实践问题,使教育研究成果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提高教育工作者的能力素质。大量的事实表明:一项好的行动研究一定是各个参与者之间相互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通力合作的结果。而一次愉快的合作不仅是完成工作的重要条件,也是研究者彼此交流、共同谋求专业与职业甚至是人生成长的一个重要经历。

(三)研究的环境是实际工作情境

行动研究是走出实验室的一种“边行动边研究”的研究活动,研究工作就在问题发生的实际工作情境之中,它所解决的是这个环境中的问题,并力求改善这个环境。在行动研究中面对实际工作情境的问题以及各种复杂因素,不仅看得清楚,摸得准确,而且容易抓住要害,利于问题的解决。这种研究有利于克服闭门造车、从书本到书本研究的弊端。所以,有人将行动研究叫做“现场研究”。由于研究情境有其特定性,行动研究结果不宜作情境推论。

(四)研究方法是兼用量与质的方法,偏向质性研究

现实中教育教学问题的复杂多样性,决定了行动研究不受传统研究范式的限制,可以超越量的研究和质的研究的界限,灵活选用研究所需要的研究方法[2]。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和个案法等。例如,行动研究不仅要利用观察调查手段去诊断现状,发现问题,还要用实验的手段去改变现状。虽然行动研究兼用量与质的方法,但偏向质的研究,而且重视运用反馈与反思的方法。通过反思,研究者可以及时找出工作计划、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或漏洞,而后迅速进行调整或补救。行动研究所采取的具体方法和技术应根据研究者所要解决的问题来决定。

(五)研究过程螺旋式上升,循环发展

行动研究过程不同于自然科学研究,往往不能简单、集中地表现出计划与结果之间的必然的线性关系。它是一个由计划、实施行动、观察和反思四个环节构成的循环往复的运作系统。由于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动态过程,研究者通过信息反馈,随时调整计划,使工作过程成为一个研究过程,使研究过程成为一个理智的工作过程,在一个自我反思的、不断螺旋式上升的循环发展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完善行动。另外,行动研究是研究者与实际行动者共同参与协同合作的研究过程,行动研究的过程重视协同合作。

(六)研究的效益是解决问题,促进教师成长

行动研究鼓励实践工作者扮演研究者角色,透过反省批判探究,解决工作情境中的实践问题。就动机而言,实践工作者从事行动研究,乃在于本身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意愿,行动研究者所从事的研究即是一种促发个人专业发展的研究。行动研究乃是要实践工作者从实际工作情境中,带着改善工作情境的目标,扩展自我的视野与角色,对自己的实践工作随时作批判式的反省思考。

(七)研究成果形式丰富多样

行动研究是以现实问题的解决和行动的真正改变为最终的研究目的,所以行动研究比一般研究方法的结果呈现方式要相对丰富一些。除了研究报告、论文、教育日记和教育案例等书面表达以外,还可以借助活动的展示、研究前后实际情况变化的实录与对比等方式来证明研究工作的有效性。

(八)研究价值评估重在结果实效

行动研究的价值评估与实证研究重在普适性结论的获得不同。行动研究的目的、主体、程序和方法等特点,决定了价值评估的实效性。首先,行动研究强调实际问题的解决,实际情境的改善程度和实践者进步的大小,实际情境改进越大,价值就越大;其次,行动研究强调研究参与者的自我评价。随着研究过程的开展,需要对研究计划、行动措施和实际情境的变化不断地作出判断、评价和反思,并对进一步计划作出调整,直至问题得到解决,其表现为即时评价和持续评价相结合。

行动研究的局限性是和它的一些特点并存的。以上探讨的行动研究特点是其他教育科学研究手段所不具备的优势。这些特点不仅缩短了专职研究者与实践工作者之间的差距,而且促使他们能够结成一个研究共同体,一起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下进行某一项研究工作。但是因为研究者人数多,各自的研究背景、知识背景之间存在比较大的差距,也就很容易滋生出意见分歧、工作效率不高、计划完美但实际操作却障碍重重等具体问题或矛盾。而且由于在实际研究中不能严密控制条件,其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不够强。如果这些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解决,能够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否则,不仅研究工作会受阻,甚至研究共同体的氛围都可能会受到消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