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研究报告的行文要求(1 / 1)

质的研究报告特别强调对研究现象进行整体性的、情境化的、动态的“深描”,在讨论研究结果之前通常有一定的篇幅介绍研究的地点、时间、社区、任务、事件、活动等。即使在对研究结果本身进行报道时,作者也十分注意事情的具体情节、有关事件之间的联系、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境以及事情发生和变化的过程。质的研究的写作的一个很大特点就是描述详尽、细密,把读者带到现场,力图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质的研究报告中,研究者一般不提出十分明确、肯定的政策性建议。如果一定要对某些现实问题提出改进意见的话,通常也采取比较委婉的方式。例如,可以提出本研究结果可能产生的引申意义,和读者分享自己对某些问题的思考,对今后的工作提出推荐性的意见等。即使如此,也应十分谨慎,不要超出资料的范围而空谈。有时候,如果研究者自己对研究的现象有一些感觉、印象或猜测,但又没有原始资料作为依据,此时也不是不可以与读者分享自己的这些感觉,但同时必须说明这只是自己的感觉而已,并解释自己为什么会产生这些感觉。如果研究者提供一些线索作为论证的依据,读者可以根据这些线索自己判断该感觉是否合理。

在写作质的研究报告时,还要考虑到自己的读者是谁。不同的读者群对作品有不同的要求,需要作者使用不同的写作风格和写作规范。如果我们的读者是专业工作者,他们对建立理论的逻辑步骤、研究的结论和论证过程会十分关注,因此在报告中需要为自己的结论提供足够的资料证据,对自己的推论过程加以详细地说明。如果读者是一般大众,他们的主要兴趣是了解研究的内容,对研究的过程和结果的真实性不是特别关心。这样的研究报告不要使用太专业的用语,应该使用比较通俗的语言。研究报告的内容应该丰富多彩,文风生动活泼,分析层次清楚,可读性要强。有时候,我们需要满足一种以上读者群的要求,如专业工作者和一般大众。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仅应该注意文笔的生动和内容的丰富,还要注意自己论证的严谨性和结论的可靠性。这样,我们才有可能照顾到两类不同读者群的要求,做到雅俗共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