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实验研究法的类型(1 / 1)

教育现象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决定了实验研究法类型的多样性,这就要求研究者掌握实验研究法的类型、水平、特点、操作程序、适用范围和条件,根据所研究的问题性质和特点,选择相应的教育实验类型。由于依据的标准和角度不同,实验研究法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一)实验室实验与自然实验

按照实验场所和控制程度,实验研究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实验研究法一般是自然实验。

实验室实验是指借助于自然科学实验的方法,严格控制外界条件,操纵自变量,探索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实验研究。这种实验研究能对无关变量进行精密的控制,对因变量进行精确的测算,能明确揭示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但由于实验室实验控制条件过于严格,与现实的教育距离较远,所以即使实验室实验得出了精确的结果,在实践中也难以推广,因而需与其他研究方法有机结合,才能符合教育实际的要求。

自然实验又称现场实验,是指在实际自然的教育环境和条件下,操纵自变量,控制无关变量,探索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实验研究。与实验室实验相比,自然实验立足于现实的教育情境,研究成果易于推广,是实验研究法最常采用的方法。但由于在真实的教育环境中对变量控制不够严格,研究结果的有效性和精确性易受各种无关变量的干扰,所以,在进行教育自然实验研究时,既要保持现场的自然性、真实性,又要尽可能地控制各种变量,同时,在下结论时要注意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图6-2 实验室实验与自然实验比较

(二)探索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

按照实验研究的目的,实验研究法可分为探索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实验研究法兼具这两种类型。

探索性实验是指前人从未做过的实验,是在一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新的理论假设,通过实验来检验新的假设及理论是否成立、在教育实践中如何操作的实验研究。这种实验研究是一种开创性的实验研究,所得到的研究结果具有创新性和新颖性。

验证性实验又称确认性实验,是对已经取得的认识成果和实践策略进行再一次验证和确认的研究,即在实验方法、实验设计等方面重复他人做过的实验,其目的是通过实验检验认识成果和实践策略的合理性,并对其加以修正或补充,或对已有的两种教育活动方式的效果加以比较实验研究。当某一地区或某一学校(幼儿园)引进一项新的教育科研成果时,必须根据本地区或本学校(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对所引进的科研成果进行验证性实验,对其加以充实、改造,成为具有本地区或本学校(幼儿园)特色的一项实验。

(三)单因素实验与多因素实验

按照自变量的多少,实验研究法可分为单因素实验和多因素实验。

单因素实验又称单一变量实验。指在实验过程中,只操纵一种自变量的实验。该类实验变量少,难度小,一因一果或一因多果的因果关系相对较为明确。如“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的实验研究”,仅将教师的指导策略这一因素作为自变量,即为单因素实验。又如“运用‘开放式’提问促进幼儿发散性思维发展的实验研究”、“‘计算活动生活化’活动方案的设计与实验研究”、“幼儿生成问题与教师回应策略的研究”等,都属于单因素实验。

多因素实验又称组合变量实验。指在实验过程中,操纵两种或两种以上自变量的实验。该类实验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因果关系往往是多因一果或多因多果,实验中要操纵的实验因子较多,实施要求较高,故而难度较大。如“5~6岁幼儿韵律活动的实验研究法”以音乐主题和律动榜样为自变量,研究幼儿律动能力(随乐能力、动作及其组合、创造性表现)的发展[6],即为双因素实验。如果再增加自变量,即为多因素实验。实验变量越多,实验越接近日常教学情况,但对实验控制的要求就会越高,难度也会越大,因此,多因素实验的设计方案要求极为精细。

(四)前实验、准实验与真实验

按照对实验的控制程度,实验研究法可分为前实验、准实验和真实验,这三种实验研究在教育研究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前实验通常是一种在完全自然条件下的研究。该类型的研究对被试不作专门的选择,实验中往往不设对照组,可以操作自变量,具有实验研究的最基本要素实验因子和测量,但对无关变量缺乏严格控制,误差较大,难以验证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所得结论具有或然性,可靠性低,是一种不规范的实验。也正是由于前实验的以上特点,决定了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或研究者随时可进行一些尝试性研究,有利于教育工作者灵活地进行教育思考与改革探索,因而具有较大的实践意义。

准实验是接近科学实验却又对实验变量控制不十分严格的研究。该类型的研究未随机分配被试,一般按现存班级进行实验,有实验组和控制组,自变量有时无法有效地加以操纵,无法完全控制无关变量,因变量的观测不一定经过专门设计,往往采用常规测验和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因而实验效果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会存在一定的误差。这种方法非常适合现场实验,较为真实。

真实验又称标准实验,是按照实验的科学性要求严格控制变量的研究。该类型研究能够随机抽取与分配被试,被试具有代表性和同质性,能够系统地操纵自变量,严格地控制无关因素,能够准确地揭示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关系,具有很好的教育效度。但由于教育活动的复杂性,实验研究法要完全控制三种变量是难以做到的,在教育研究中只能通过实验设计最大限度地实现实验的规范性。可以说,严格意义上的真实验几乎是一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