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实验研究的基本阶段(1 / 1)

(一)实验研究的准备阶段

此阶段主要是通过实验研究的设计,形成实验研究方案,为实验研究的顺利实施提供坚实的理论与策略基础。

此阶段具体包括以下工作内容。

第一,选定实验研究的课题,形成研究的假设。根据研究的问题和指导理论,提出关于自变量和因变量关系的基本假设,并清楚地加以表述。

第二,确定实验变量。依据教育理论明确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及对如何操纵与控制作具体的规定。

第三,选择被试,进行实验配组。明确规定总体,确定样本大小、取样方法。

第四,选择实验设计类型。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确定恰当的设计类型。

第五,制订实验实施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问题的提出和研究假设。②实验的理论基础。③被试的选择。④实验处理(包括自变量的操纵、因变量及其指标和无关变量控制等)。⑤研究工具。⑥数据资料的收集与处理方法。⑦实验的具体实施步骤。

(二)实验研究的实施阶段

此阶段是实验研究法的实质性阶段,是保证实验研究质量的关键阶段。

此阶段具体包括以下工作内容。

第一,按照实验设计的方案,有计划地操纵自变量,控制无关变量。

第二,根据实验规范,对实验研究进程进行调控,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第三,按照设计方案观察、记录和测量因变量及其他相关实验情况,积累详尽的原始资料与数据。

(三)实验研究的总结、推广阶段

此阶段是对实验研究的资料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结论,并将成果加以推广应用,从而实现研究目的的过程。

此阶段具体包括以下工作内容。

第一,整理、统计分析实验数据和有关资料。依据真实性和客观性原则对实验实施阶段收集的各种原始资料和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使资料和数据系统化、条理化,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因变量的状况。资料、数据的整理、分析方法具体见第十一章《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第二,分析实验结论。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有时同时采用归因分析法)进一步分析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着假设预示的因果关系,揭示教育现象的规律,进而得出科学的结论。

第三,撰写实验研究报告,形成研究成果。

第四,评价实验研究的质量,对于实验成果推广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加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