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搜集文献资料的步骤(1 / 1)

(一)明确课题方向和检索要求

搜集文献,首先要明确需要检索什么信息。为此,研究者必须深入分析研究课题,明确课题的方向,规划出课题研究中对所需要的文献资料的具体要求。在此基础上确定所需文献的主题范围、时间跨度、地域、载体类型等。研究方向越明确,要求越具体,检索文献的针对性越强,检索效率也就越高。

在ADHD课题中,学前教育工作者并非医学专业人士,重点应该是识别ADHD儿童,即对ADHD能初步作出判断。因此,研究方向可以放在ADHD的诊断上。在对这方面文献的学习中也会对其病因、特点和治疗有所了解,为以后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明确研究方向后,我们可以确定搜集文献的主题范围是ADHD的诊断。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确定文献的时间跨度、地域和载体类型等,如国内还是国外文献,图书还是数据库电子文献等。

(二)确定检索工具和信息源

明确所需文献资料和检索要求后,研究者就要考虑到哪里去检索信息,即确定搜集文献资料的检索工具和信息源。通常要求研究者根据现有的各种主客观条件,在自己所熟悉的检索工具(书目、期刊指南、索引、文摘等)和自己能把握的信息源(图书杂志、大众媒体、光盘、计算机网络等)中查找文献。在ADHD课题中,我们可以在有关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通过联机检索ADHD诊断方面的文献资料。

(三)确定检索方法和途径

研究者可根据既定的文献标志进行检索。文献标志包括文献外表特征和内容特征,外表特征指文献信息的文献名、文献代码、著者名等,内容特征指文献所属分类目录、文献的主题等。比如,研究者知道某位学者在ADHD方面研究颇丰,则可以通过著者名检索其出版或发表的有关文献。如果要查找ADHD有关的所有文献,则以“ADHD”、“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多动症”等主题词来检索文献。

(四)根据检索结果获取文献

通过检索过程得到的是文献的线索,关键是要根据此线索找到文献的馆藏,索取所需文献资料。比如,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出ADHD诊断方面若干文献记录,我们只能看到文摘等文献信息,并不能得到文献全文。经过遴选,我们依据文献线索通过各种方式获取文献全文,如以付费方式从网络数据库中下载全文等。

(五)文献的加工处理

一般而言,根据检索线索,获得了所需文献,文献搜集便告一段落,但一个完整的文献搜集过程还应包括对检索到的文献的加工处理。文献加工包括对文献的分类整理,筛选鉴定,剔除重复和价值不大的文献,核对重要文献的出处来源。对研究有参考价值的文献要做好摘要、笔记或卡片,以备后用。有些重大的研究课题还要求写出文献综述或评论。最后还需列出参考文献的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