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献研究的类型与来源(1 / 1)

研究者必须了解各种文献的类型和来源,才能更全面有效地查阅到对自己有帮助的文献。

(一)学前教育文献的类型[1]

对学前教育文献进行等级划分,有助于对文献的管理、利用和传递,使广博而分散的文献集中而有序,使隐含的信息明朗化。同时也有助于指导研究者更好地利用文献资料。文献资料极其丰富,内容多种多样,形式各异,可以按照下列各种不同的分类标准分为不同类型。

1.按加工程度分为三类

根据文献内容的加工程度和可靠性程度,可将文献分为三种类型。(见图3-1 文献分类的层次)

(1)一次文献。一次文献也称为原始文献,是以作者的亲身实践的研究成果为基本素材而创作的文献。一次文献内容新颖、具有创造性,参考价值大,但数量庞大、分散,不便于利用。一次文献包括图书(名著、一般性专著、教科书、科普通俗读物、资料性工具书等)、期刊、会议文献、学位论文、专利文献、政府出版物、产品样本、科技报告、标准文献、档案等。

(2)二次文献。每年出版的一次文献数不胜数。在文献的海洋中,仅靠一本一本地翻阅不可能使你快速、有效地查找到你所需要的信息,因此信息工作者为研究者提供了二次文献,即书目、索引和检索性文摘等。从这些二次文献中,你能快速地达到查找资料的目的。

(3)三次文献。三次文献是根据二次文献提供的线索,按照一定目的对一定范围内的一次文献进行分析整理、归纳浓缩后形成的包括自己观点在内的文献资料。从三次文献中可以大致了解到某一主题(或议题)的总体情况,如百科全书、词典、年鉴等。

图3-1 文献分类的层次

2.按文献的载体形式分为四类

(1)印刷型文献。是以纸张为载体,主要通过印刷手段(如铅印、石印、胶印、油印等)所形成的文献。它是传统的文献形式,也是目前的主要形式。例如,各种纸质专著、期刊等。其优点是便于阅读与传播。缺点是存储密度太小,体积笨重,占据储藏空间太多,难以实现自动输入和自动检索。

(2)缩微型文献。是一种印刷型文献的缩微复制品,它是利用照相复制的方法,把文献资料的记录缩小,感光复制而成的一种文献形式。例如,缩微胶卷、缩微胶片和缩微卡片等。其优点是体积小,存储密度大,传递方便。主要缺点是不能直接阅读,必须借助缩微阅读器。

(3)电子型文献,又称机读型文献。是指采用高新技术手段,将资料存储在磁盘、磁带或光盘等一些媒体中,形成多种类型的电子出版物。例如,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各种联机信息库和光盘数据库产品或软盘、磁带等产品,以及电传文本和电子邮件等。优点是能够快捷、高效地生产和传播知识。

(4)声像型文献。又称视听文献或直感文献,是以磁性材料或感光材料为存储介质,借助特殊的机械装置;直接记载声音或图像信息而产生的一种文献形式。例如,唱片、录像带、录音带、幻灯片、电影片和电视片等。其优点是存储密度大、直观、真切,给人以如闻其声、如见其形、身临其境的感觉,容易被人接受和理解。

(二)学前教育文献的来源

搜集文献的来源渠道多种多样,文献的类别不同,其搜集来源渠道也不尽相同。

1.图书馆

图书馆,是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供人阅览、参考的机构,图书馆是搜集文献资料最主要、最重要的渠道之一。例如,北京图书馆、首都图书馆和各主要师范大学的图书馆等,一般都收藏有大量古今中外、种类繁多的教育方面的文献资料。另外,各幼儿园也有自己的图书馆,虽然规模小了些,但有些资料还是很有价值的。

2.档案馆

档案馆是搜集、保管档案的机构。负责接收、征集、管理档案和开展档案利用等。是永久保管档案的基地,是科学研究和各方面工作利用档案史料的中心。

3.博物馆

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是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的社会公共机构。博物馆的文物是靠陈列、展出、宣传、服务等,达到历史与现在人的对话,博物馆对人类文化遗存、自然遗存管理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博物馆是社会科学研究文献资料的重要来源渠道之一。

4.专门教育研究机构的资料室、图书室

教育科学方面的专门研究机构都收藏有大量的教育方面的文献资料。如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属的资料室和规模稍大一点的各区县的教育研究中心的图书室等,都收藏有大量的教育方面的文献资料。

5.学术会议

参加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学术会议,也是搜集文献资料的一条重要渠道。在学术会议上,研究者不但可以阅读会议论文等资料,而且可以和与会者讨论教育科学研究中的新成果、新进展和新课题,交流各自的心得体会,获取许多有价值的动态信息。

6.个人交往

应该尽可能利用现有条件多与国内外同行专家、学者进行交往和交流,这是直接获取资料的重要渠道。在交流过程中,可了解到同行正在思考什么,正在做什么,不仅如此,还可得到同行专家对自己研究工作各个方面提出的建议、意见。其特点是针对性强,选择性高,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7.计算机互联网(Internet)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从互联网(Internet)上获取资料变得轻而易举,信息的交流可以超越时空的限制。电子资源有浏览网站、电子邮件(E-mail)和电子公告板(BBS)。网上的资料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