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兵必胜”(1 / 1)

1922年9月,安源路矿工人罢工胜利,是毛泽东领导工人运动的得意之笔。为此,他曾经6次到安源,同那里的工人结下了不解之缘。

李锐在《毛泽东同志的初期革命活动》一书中写道:

安源属江西省的萍乡县,离湖南很近,又因有株萍铁路,和湖南有密切的联系。在矿山和铁路上工作的工人也以湖南人为最多。所以安源地方的工作始终是归湖南党领导的。

安源矿业在当时就已是有约30年历史的新式大企业,有工人12 000人,每天出煤2000多吨,焦煤约七八百吨,是张之洞、盛宣怀所办的“汉冶萍公司”的一部。汉冶萍公司是中国有名的钢铁企业,把大冶的铁,用安源的煤,运到汉阳去炼。因为曾先后向德国和日本借款,所以公司的实权落在帝国主义者的手里。

安源路矿工会是由党的湘区委员会先后派李立三、刘少奇等同志去进行工作,逐渐发展起来的中国工人运动中一支非常雄厚的力量。但其基础的最初奠立者是毛泽东,后来的工作,毛泽东也时常直接指导。

毛泽东在长沙做工人运动时,就注意到安源矿工这一大块“未开垦的处女地”。长沙城里的工运刚略有布置后,他便邀了那时还正待教育、争取的黄爱、庞人铨和其他3个人共6人亲自到安源去。经过长沙的及株萍铁路的工人的介绍,他身穿旧的蓝布衣裤,背着雨伞,来到安源“参观”。他亲自深入矿井,又看了窿内窿外(厂)和铁路。在这里他住了一个星期,结识了许多矿工朋友。开始他也是提议给他们办工人夜校,以便宣传并组织起来。矿工们觉得这个参观的客人诚诚恳恳,处处为工人打算,是个够朋友的人,便同意办工人补习学校。毛泽东大喜,回到长沙后,立即派从法国勤工俭学回来不久的李立三(那时名隆郅)去主持。

关于办工人夜校的事,毛泽东指示,要取得合法地位,才能顺利进行。因此立三同志到安源时,就用当时已经组织了的“湖南平民教育会促进会”的名义,向萍乡县知事去了一个信,说明办平民学校的宗旨……县知事看了,很表赞成。立三同志又联络了一些醴陵等地的绅士,请他们吃了一顿饭,他们也表示赞助。平民学校于是成立了。

平民学校的学生都是工人的子弟。立三同志做教员。按照一般小学的惯例,学校经常邀请学生的家长来开“恳亲会”,这样就和工人们渐渐接近了。

1922年1月,安源平民学校附设的工人补习夜校也成立了,李立三等人亲自教课,对工人做宣传鼓动的工作,并逐渐把他们组织起来,进行斗争。

安源工人的生活状况原是非常惨的:他们受着帝国主义、官僚资本和封建势力的几重压迫。工钱很少,工作时间有的达十四五小时。工人住的、吃的、穿的,真是恶劣到了极点。特别坏的是矿井设备不好,常有工人死亡的事发生。在夜校里工人们受了阶级的教育,慢慢觉悟起来,懂得要自己组织起来才能改善生活的道理。经过两三个月,就开始筹备工人俱乐部(工会)。“五一”节那一天,正是全国第一次劳动大会在广州开幕的日子,“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正式成立了。当时会员只有300人左右。

5月里,毛泽东从长沙又陆续派来了一批重要的干部到安源工作,内中有刘少奇、蒋先云、毛泽民等。安源路矿工人中也出现了朱少连等积极分子。

这一年湖南以及全国发生了很多的罢工斗争。特别是这年的7月汉阳钢铁厂工人罢工胜利的消息传到安源来,因为是同属一个企业,这消息对安源的工人有非常大的影响。9月里粤汉铁路武长段又罢工,在岳州发生军队打死打伤罢工工人几十人的事件……安源的工人听了很是激动。

引起安源工人起来斗争的直接原因,是安源的路矿当局害怕工人组织的力量,于是和萍乡县政权勾结,要解散工人俱乐部这个所谓“乱党”的组织。工人们听了,非常愤慨。再则,路局和矿局拖欠工人的工钱几个月不发,工人的生活难以为继。工人们个个都摩拳擦掌,准备斗争。

就在这个时候,毛泽东来到了安源。他研究了当时各方面的情况,和同志们讨论,觉得现在是发动工人斗争的时候了。临别时,他又向同志们做了重要的指示,然后回长沙,并派了刘少奇等人来到安源,参加罢工斗争的领导。

……

13日的夜里,工人俱乐部发出罢工命令。第二天早上,矿工路工共17 000人一齐罢工。信号是:路工放汽筒,矿工切电线。

毛泽东曾写信指示说,这是安源工人第一次罢工,我们事先必须周密地研究形势,估计各方面的条件。没有把握,就不发动;一旦发动,就务必达到胜利的目的。他又指示:工人阶级跟资本家斗争,发出的口号,务必要能得到社会的同情,才能取得工人阶级自己的胜利。——我们认为,这是毛泽东同志做革命的统一战线策略的萌芽。在领导泥木工人罢工及其他工人斗争时,他都英明地运用了这个策略。

根据毛泽东的这些指示,安源路矿全体工人的罢工宣言写得既简短,又恳切动人:

“各界的父老兄弟姊妹们呵,请你们看:我们的工作何等地苦呵,我们的工钱何等地少呵!我们时时受人家的打骂,是何等地丧失人格呵!我们所受的压迫已经到了极点!所以我们要求改良待遇、增加工资、组织团体……

“我们要命,我们要饭吃;现在我们饿着了,我们的命要不成了,我们于死中求活,迫不得已以罢工为最后的手段……

“……我们不做工,不过是死;我们照从前一样做工,做人家的牛马,比死还要痛苦些……”

此外,在安源各处的墙壁上贴了许多标语,其中“我们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这一条,成为当时家喻户晓的口号,极得社会各界的同情。

工人俱乐部宣布了罢工纪律,组织了工人纠察队。在罢工的日子里,工人没有赌博的,没有进鸦片烟馆的,没有打架的——过去在此地几乎每天都打死人,流氓横行霸道,现在秩序却特别好。因此社会上大多数人都很称赞,对工人都另眼相看了。

工人们团结一致,阵容坚强,声势浩大。路矿两局先请驻在萍乡的赣西镇守使派大兵来镇压,没有效果。后来阴谋陷害李立三和刘少奇,由于工人们多方的保护,也没有做到。罢工坚持了5天之后,两局只得全部承认工人的13条要求。

罢工完全胜利了。工人俱乐部门前广场里的庆祝大会上,真是欢声震动了天地。将近两万工人大喊“工人万岁”“工人俱乐部万岁”等口号。

罢工胜利之后,工人俱乐部再事整顿自己的组织。公举李立三为俱乐部总主任,刘少奇为特派员。

……

1922年11月毛泽东又来到安源巡视工作,指示同志们在矿工路工中发展了党员、团员。1923年安源已有13个党的支部,成立了党和团的地方委员会。

工人运动由安源发展到“汉冶萍总工会”。

由安源派了干部到水口山等处发展工人运动,成立工会。

“二七”惨案发生后,全国各地的工会都被封闭了,但广东、湖南两省及安源除外。广东是革命政府所在地。湖南及安源工运之所以没有受到挫折,是因为有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和灵活的策略的缘故。

毛泽东看见“二七”惨案后全国各地工运都遭受了打击,就做出保全安源一块地区的决定。——也可以说,这是他后来的革命根据地思想的开始吧。〔14〕

关于毛泽东6次到安源的情况,高菊村等著《青年毛泽东》一书,又根据长期积累的丰富材料,做了补充:

当时安源是中国南方较大的矿山之一,约有12 000多工人,株萍铁路约4500人。安源路矿工人特别是煤矿工人受着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官僚买办资本的三重压迫,生活非常艰苦。压迫愈重,反抗愈大。这里蕴藏着很大的革命力量,所以毛泽东一直非常重视。1921年冬,毛泽东先后两次到安源,深入矿井,了解工人生产、生活情况,启发工人觉悟。他向工人讲了许多革命道理,使工人懂得受压迫受剥削的原因和求得解放的道路。据当时的老工人回忆,毛泽东曾打了一个比喻:路上有一块石子,大老板看到,随便用脚踢一下,就踢开了。但要是把许多小石子掺入石灰、沙石结成团,就会坚如磐石,大老板搬也搬不动了。〔15〕工人们听了,心里豁然开朗,要求毛泽东帮助他们。毛泽东满口答应,说:就请李先生来辅导你们吧。

李先生即李立三,毛泽东第二次去安源时,他也去了。

1922年初,李立三按照毛泽东“先办起夜学,启发工人的觉悟,然后把他们组织起来”〔16〕的意见,携带湖南省教育会和湖南平民教育促进会的公函去安源,通过萍乡县政府取得了合法地位,并办了安源第一所工人补习学校。有学员60余人。李立三等“于教课之中,即略事宣传‘工人在世界上之地位,只有联合起来,组织团体与资本家斗争,以减少痛苦,解除压迫之必要与可能’。并常与各处工友接洽联络。两月之久,工友因此而觉悟者甚多;且辗转传播,来与李等谈者日众。最后,乃共集议组织俱乐部”。5月1日,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正式成立。〔17〕这时,毛泽东又增派蒋先云去安源参加俱乐部的领导工作。同时,他自己亦到安源,召开中共安源路矿支部会,总结前段工作的经验教训。针对工人中某些人不注意斗争策略的行动,毛泽东告诫大家:不要着急把共产党的旗子打出去,像走路一样,步子要稳当,盖房子要把基础砌好。要注意公开工作和秘密工作相结合,防止过早暴露党组织。安源党组织在1922年2月中旬成立,到罢工前已发展到30多人,成为工人俱乐部的坚强领导核心。

9月初,毛泽东第四次来到安源。此时,李立三“已去长沙”,毛泽东与蒋先云、朱少连等安源党支部的同志研究了当时的情况,认为罢工的时机已成熟,目前最重要的是做罢工的各种具体准备。据老工人回忆,毛泽东在牛角坡一间小平房里召开了党支部会议,向大家介绍了各地罢工运动的大好形势,尤其是粤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发展趋势,分析了路矿两局内部职员分有派系,有空隙可利用;同时指出工人不能孤军作战,要争取社会上绝大多数人的同情,争取社会舆论的支持。他强调最根本的一条,是要将绝大多数工人充分发动,严密地组织起来,防止敌人分裂工人的队伍。只有坚决罢工到底,敌人才会退让。共产党员必须坚决站在斗争的最前面,绝不动摇,进行“义无反顾”的斗争,群众自然会跟着领头人走。

毛泽东离开安源时,还给李立三写了一封信,告诉他安源罢工形势已箭在弦上,要求他立刻回安源,领导俱乐部的工作。同时指出要“非常注意罢工战术问题”,“必须运用‘哀兵必胜’的道理,提出哀而动人的罢工口号”。毛泽东“特别关心的事情是加强领导”,因为“这样一次有10 000多人参加的大罢工,在当时湘区还是第一次,没有强有力的领导是不行的”。9月11日,即派刘少奇“到安源来了”。〔18〕

9月14日,安源路矿17 000工人举行大罢工。工人们发布了罢工宣言,高呼“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向路矿两局提出了17项政治、经济要求。经过5天的激烈斗争,工人俱乐部“未伤一人,未败一事,而得到完全胜利”。〔19〕

罢工胜利后,安源工人俱乐部为工人办了许多事情。教育股办了7个工人补习学校,白天开有子弟班,日夜班共有近2000人上课。毛泽东又从长沙请来许多进步教员,帮助安源工人俱乐部开展工人文化生活。

这年冬天,毛泽东再次到安源巡视工作,亲自找工人谈话,了解他们罢工后思想的变化,并参加了代表会议,在会上做了全国工运情况及今后要继续加强团结的报告。毛泽东指示安源党组织,应趁罢工胜利后,发展一批党员,将罢工斗争中最优秀的工人吸收到党里来。

1923年“二七”惨案发生后,毛泽东召集包括安源在内的同志到长沙开会。他具体分析了当前敌我形势,指出应采取稳重步骤,不要轻易举行罢工,但要摆出“弯弓待发”之势,做好罢工的充分准备。毛泽东说,只有这样才最为有利,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安源的同志根据毛泽东的指示,一方面找矿局谈判,严词指明局方有请派军队解散工人俱乐部的阴谋,如果这样做,势必引起工人再度罢工,整个矿区将遭到破坏。同时在工人中紧急动员,号召大家做好充分准备,因而使矿局限于被动,终于不敢有所动作。

4月,毛泽东又到安源,指示中共安源地委要把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结合起来,在守势中取攻势,在退却中寻找进攻的道路。〔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