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情绪不单单是一种发泄,还是探求内在认知的窗口。
虽然在很多情况下,情绪体是限制认知的一个重大障碍,但是辩证地看,情绪既能控制一个人,也可以启发一个人。很多人以为情绪是不好的,是负面的,其实情绪是自我认知的一套预警系统。
当你产生情绪时,可以应用追问法来对这种情绪进行一些分析,从中挖掘到关于自我的认知。举个例子,如果你不想见一个人,你内在的情绪到底是什么?是恐惧、厌恶,还是羡慕?每种情绪对应的是不一样的心理状态。如果是恐惧,那你恐惧的到底是什么?是自己没有能力跟他聊,是恐惧他想聊的话题,是恐惧被他发现了什么对你不利的事情,还是恐惧被他评判丢了面子?每种可能性背后都揭示了一个潜在的进步方向。
如果是厌恶,那你为什么厌恶他呢?很多时候我们厌恶别人,正是因为别人身上有着我们厌恶自己的地方。我认识一个人,他很讨厌别人沟通时带有竞争性,其实是因为他自己在沟通时会无意识地带有竞争性。因为这个特质曾让他在几年前失去了一段很重要的感情。我的另一个学生特别讨厌和一个女生接触,深度分析后才发现,原来这个女生具备的一些女性魅力是她内心羡慕但不具备的。情绪是映照我们内心的一面镜子,可以照见我们很多不曾解决的心结和情绪。
对情绪的感知也可以让你拥有更多的选择。如果你发现自己讨厌和一个人见面,其实是因为那个人身上有你厌恶自己的地方,那么你要做的不是以后不跟他见面,而是改变你厌恶自己的这一方面,真诚地面对自己原本不愿意面对的局限,从而建立起足够的信心去面对那些曾经会让你感到羞愧的人。如果你为自己缺乏女性魅力而厌恶一个具备女性魅力的人,也许花更多心思去提升自己的魅力,会比持续不断地厌恶别人更积极一些。
我的一个学员,当他发现他的下属在上班时间看无关网站时,内心很愤怒。后来他分析了一下自己愤怒的来源,发现愤怒并不是因为这个人的行为。因为如果换了另外一个人这么做,他可能就不会那么愤怒,愤怒背后是他对这个人工作能力的不信任。而当他通过分析得到这个更深层的原因后,跟这个下属进行工作能力方面沟通的必要性就会摆上台面,而不是只是控制自己愤怒的情绪了。
如果想对情绪自行进行探索,我们可以问自己两个问题:你最容易表达的是什么情绪?你最难表达的是什么情绪?
情绪分为以下三类:
积极的:亲切、热情、亲密、关心、爱、感激、快乐;
负面的:生气、不喜欢、沮丧、恼怒、厌恶;
脆弱的:伤害、嫉妒、自卑、被孤立、被推开、悲伤。
你最容易表达的情绪是其中的单个情绪还是一类情绪?为什么你很容易表达它?
举例来说,我最善于表达的是与脆弱无关的情绪。我之所以很容易表达这些,是因为我给自己立了一个坚强或好强的人设,但是脆弱的情绪却会让我的形象和这个人设不符。通过这样的分析,我就可以看到自己给自己设置的局限(信念体),以及我潜意识里的人设给我日常行为带来的干扰。
还有一种情绪我也不擅长表达,那就是对父母的爱,部分原因是我接受的家庭教育。当我分析到这一点时,我意识到自己需要做出改变,因为我内心有一个深深的遗憾,就是没能在我爸爸去世之前亲口跟他说我爱他。现在,我会更多地向母亲表达爱意。
虽然被情绪操控容易让我们失去自我,但是通过情绪,我们可以挖掘到很多与认知相关的信息,进而改善和我们生命中重要的人的关系。接下来,我们会更深度地分析如何通过情绪体来发掘自我认知里的一个核心概念——广义价值观。
通过情绪来分析出你的价值观
在我的自我突破认知体系里,价值观可以分为广义价值观和狭义价值观两种。传统的价值观定义是狭义的,偏重于强调人们对于好坏、得失、善恶、美丑等具体价值的立场。广义价值观本质上是人们关于价值(什么最重要)的基本理论和观点。当你的广义价值观被冒犯或违背时,你可能就会产生强烈的情绪波动。
很多人会认为自己做的决定是理性的。如果你仔细想一下,理性能做到的只是把做决定的各个因子罗列出来,而真正能给每一个决策因素加上权重的是你的价值观。
我的一个学生刚换了一份令外人很羡慕的工作,平台很大,发展很快,老板也比较信任他。可是这份工作需要天天加班,而他是一个很看重自己闲暇时间的人。最后他放弃了这份高薪工作,去做了另一份收入较低但更轻松自在的工作。在一些人眼里,他的这个选择得不偿失,因为他们可能觉得年轻时就应该多赚钱。但在他看来,再多的金钱也比不上自己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来得重要。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因为价值观排序不同而导致决策不同的案例。
价值观其实是主导我们决策机制背后的隐性因素。以我而言,效率是我排名前三的价值观,渗透到了我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平时做事特别讲究方法,就是为了最有效率地做事。我喜欢和聪明人交流,因为不需要花很大力气去反复尝试不一样的沟通模式,沟通效率会比较高。我考试通常都是一次通过,因为我觉得如果不能一次通过就很没有效率。当事情不是以一个有效率的方式进行时,我就很容易失去耐心。
对比结果优先的人,他可能会更在意结果的好坏,而非效率,因此可能愿意等很久来换取一个好结果。而我则在意效率胜过结果,有时甚至愿意放弃潜在的好结果,只想尽快把事情结束。这两种不同行为就是由不同的广义价值观主导的。
如果我们随便问一个人:“你是否有价值观?”回答一般都是肯定的。如果继续问他的价值观是什么,他多半回答不上来。我本人之前也是这样的。
有种说法是,回答不上来的问题便是好问题,那么“你的价值观是什么”就是个好问题。“你排前三位的价值观是什么”更是一个极佳问题,因为如果你能精准排列出自己排名前三的价值观,在面对困难的决策时就不会那么纠结了,按照你的价值观来做就好了。
如何找到价值观?
找到自己的价值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会习惯于自己的日常行为,而不去深究背后体现的是什么价值观。另外,我们也可能因为人生中的重大事件而发生价值观的改变。有的人经历了家庭的突然离散之后,家庭就成为他最重要的一个价值观。
你可以尝试用以下两种方法去找到自己的价值观。
第一种是从过往经历中提取。
回顾一下你在哪些情景下会产生比较强烈的情绪,如果排除情绪扳机的影响,那么你之所以产生情绪可能就是因为这事违背了你的价值观,这时你就可以提取出它了。比如我的一个学生,在上中学时因为不遵守课堂纪律被老师罚站,当时他的感受特别不好。在此之后,如果别的同学做了类似上课打闹、上自习说话等违反课堂纪律的事却没有被老师惩罚时,他就会很生气,觉得老师不公正。后来,公正便成为他的核心价值观。虽然一开始他需要的仅仅是别人对自己公正,久而久之推己及人,就变成了希望所有人对所有事都能做到公正。
回忆你做过的非常困难或纠结的决定,你之所以感到困难和纠结,可能就是因为你的价值观在打架。通过回忆那个情形,你可以辨析出具体是哪些价值观在起冲突,从而发现你更在意的是哪一个。比如之前那个辞去高薪工作的学员,就是通过对“高薪”和“自由时间”的权衡才进一步确定了自己的价值观排序。
第二种方法是提取出普世价值观后,用自己的案例进行验证。
在后面的表格中,我们提供了49个关于广义价值观的词语,请参考以下价值观词语,梳理出自己排名前十的价值观排序。请你清楚地写出你对所选词语的定义。这是因为每个人对于描述价值观的词语的理解可能不同,比如自由,有的人会认为自由是有权利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人会认为自由是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有的人会认为自由是认定一个目标以后放弃所有跟它不相关的事情而得到的解脱。
注意:下列词汇中有“公平”和“平等”等语义相近的词,在进行排序时请根据自己对这些词语的定义,对这些有微妙区别的词进行区分。如果你的广义价值观词语没有列入下表,那么请自行写出来,无须拘泥于这里所提供的词语。
另外,由于你最重视的价值观被冒犯时会引起你强烈的情感波动,所以为了确认,请为你排名前三的价值观提供对应的例子进行佐证。
下面是一个学员对自己价值观的剖析。
我的价值观排序及定义如下——
公正:公平正直,没有偏私;
真诚:真实诚恳;
守信:保持诚信,遵守信约;
独立:不依靠他人;
善良:和善,心地好,亦指和善而不怀恶意的人;
亲情:亲人间的情谊;
感恩: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
效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
恒心:长久不变的意志;
独特:独有的、特别的。
里面有的是我通过深刻的体验和经历总结出来的,有的是我认为我很在意而且做得不错的,有的是我认为很重要并继续予以加强的。
我把它们分一下类——
1.深刻体验和经历的:公正、真诚。
2.很在意的:独立、亲情、效率、恒心、独特。
3.很重要的:善良、感恩、守信。
第一类价值观来源于我的经历,我把它们排在价值观序列中比较靠前的位置。第二类和第三类都各有应用场景和侧重点。其中“守信”“真诚”这些价值观是后天形成的,我找到了一些我认为有必要的普世价值观,套用在了自己身上作为行为准则和标准,久而久之对它们有了精神寄托,它们就变成了我的价值观。
比如我工作之前守信观念并不强,但在工作以后因为答应的事没做到,失去了一些朋友或商业机会。我反思后就觉得履行承诺很重要,这也反过来制约了我自己对别人许诺的随意性。当我把守信变成自己的价值观后,它就更多地影响着我。
当你参考上面这个例子时,也请注意以下三个要点。
1.请不要把情绪扳机误认为是你的价值观。
虽然在练习里我要求大家关注曾经令自己产生强烈情绪的事件,但是请你先分析一下这个事件是否造成了情绪扳机,以及你的情绪扳机是否已经消除了,不然你可能会误以为情绪扳机就是你的价值观。
有个学员,她在价值观体系里列了“尊重”这个词,但是她平时会把别人随意开玩笑的举动全部认为是不尊重他人的行为,即便在旁观者眼里这些玩笑无伤大雅。从她对待这些行为的过激反应中,可以看出“尊重”其实只是她情感扳机的一个面具,她真正需要的是接纳一段不堪回首的记忆。当年她因为成绩不好而被原生家庭扫地出门,最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考上了好的学校。但是当下的她还会因为这段记忆而对周围人的态度过度敏感,形成了记忆体。
在我们之前举的例子里,虽然那个学生因为小时候被老师罚站而特别在意公平,但他后来通过努力消除了这个情绪扳机,所以他对于公平评判标准和绝大部分人的评判标准差异并不大,在日常生活中也没有过激的反应,如此我们才能判定这是他的价值观之一。
2.请不要把你理想的自我放到你的价值观里。
我经常会碰到有人把健康、减肥、健身这些词语放到自己的价值观里,但是看一下他用来验证的案例,却发现这些只是他认为重要的、需要去达到的目标,不是价值观。
价值观是你内在自我体系的一部分,你平时的行为举止和决策都会被它主导。如果健康是你的价值观,你肯定会很注意一些有助于健康的行为,而不是天天熬夜,只是嘴上喊着“我要健康”的口号。如果你选择的词语并没有在你的过往行为和决策中体现出来,那么它就不是你的价值观。
3.请不要把社会的影响和思潮当成自己的价值观,或者因为外界的影响而忽略真实的价值观。
有的人在做这个练习时无法排除外部影响,会把一些听起来很高尚,可他自己内心不认同的词语放进去。
这个练习是为了发现你自己的价值观,所以无论列出的词语是否能被社会观念接受,都请你真实地面对自己,因为你的决策就是被这些价值观影响着。你不能无视那些社会不喜欢但是自己喜欢的部分,你需要看到这些,这样你至少可以从中寻找到一些能被社会接受的表达方式。更多关于这方面的探讨请参考后面“你是听自己的还是听社会的?”的内容。
你会救一个小孩,还是救十个小孩?(价值观的应用)
一辆火车急速驶来,作为一个路人,你发现火车前方500米的轨道上有十个正在玩耍的孩子,而你已来不及叫他们避开。这时,你发现手边有一个扳道器,只要你使用扳道器,火车就会开到另一条轨道上去,这十个孩子将幸免于难,但那条轨道上有一个孩子在独自玩耍,转轨的火车会将他撞死。
这时你会怎么选择?是扳动铁轨,牺牲那一个孩子去救那十个孩子,还是什么都不做,让那十个孩子自生自灭?
我曾经拿这个问题问我的几个同事,结果很有意思。大部分同事选择扳动铁轨,牺牲一个孩子拯救十个孩子。小部分同事觉得他们会选择什么都不做。
他们的理由大致分为三种:
1.选择扳道的人认为死一个人比死十个人好,让一个家庭伤心好过让十个家庭伤心。他们选择了更少的伤害,而亲手杀死另一个无辜的孩子。
2.一部分没有选择扳道的人觉得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他们认为十个孩子在有火车来的铁轨上玩耍,本身就是他们自己犯下的错误,应该由他们自己承担后果,而不应该让那一个孩子来承担他们犯下错误的后果。
3.另一部分没有选择扳道的人是不想因自己的行为而承担责任。
这个题目的难点就在于,不管怎么选择,都会有人死亡。既然后果相似,为什么还会出现这么不同的选择呢?
我认为这些决定就是由不同的价值观导致的——
有人觉得公平重要,在生命的天平两端,一与十的重量是相等的,不能因为要救十个人就去杀一个人。
有人觉得责任重要,不能不作为、见死不救,需要两害相较取其轻。
有人觉得规则重要,如果救了犯错之人,会导致更多的人无视规则而一再犯错。
有人觉得服从重要,命运无法改变。
有人认为集体重要,为了多数可以牺牲少数。
…………
我们会发现,生活中可能没有那么多关于是非对错的判断,更多的选择需要基于价值观去做。在婚姻中是选择财富还是爱情?在工作中是选择公平还是效率?在生活中是选择真诚还是自我?价值观决定了我们在婚姻、工作、生活等各种场景下的重要决定。
在我看来,价值观不一定能帮我们做出正确的选择,但可以帮我们做出对的选择。
可能有人会觉得,“对”与“正确”没有什么区别,但我觉得两者是不一样的。
“对”是相对的,是针对某一特定环境下的是非概念。特定环境可以是前后语境、人物设定、世界观架构、宗教环境等,也可以是真诚、公平等价值观体系下的是非。
“正确”是绝对的,是在任何环境下只为一个目的而做出的判断。
比如,为了救人,司机把车开上了逆行的道路。这个行为在当时的环境下是对的,但逆行这件事肯定不能说是正确的。人们会对司机说“你做得对”,但可能不会说“你是正确的”。
在找寻自我价值观的过程中,我们只需要做“对错”的判断,而不需要做“正确”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