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小姐姐们

?

晏几道又上热搜榜了。

据《大宋娱乐周刊》报道,号称“国民老公”的京城四少之一,当朝宰相晏殊之子晏几道已连续数周雄踞热搜榜榜首,至于上榜的原因,当然还是那些花边新闻。

这位晏公子是京城娱乐圈出了名的情场浪子,换女友的频率奇高,一直以来,《晏几道究竟有几个女朋友?》《晏几道新恋情曝光》《晏几道历任女友盘点》等八卦新闻总是被大家津津乐道,是饭桌上永不过时的话题。

晏几道,自号小山,平素行事高调张扬,对个人感情问题从不遮遮掩掩,每次不管是恋爱了,分手了,思念现任了,还是回忆前任了,都会提笔作词抒**感,并在微博上发布,久而久之,居然积攒下了几百首作品,后来集结成册出版,命名为《小山词》。

对此,评论界给予了高度评价,称:“北宋晏小山工于言情,出元献、文忠之右……而措辞婉妙,则一时独步。” 意思是比他父亲晏殊和文坛领袖欧阳修写得还好。

总有人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然后,家长就给孩子报各种学习班,各种兴趣班,各种特长班,各种补习班,各种一对一辅导。

可是人生的起跑线,难道不是由父母的位置决定的吗?何苦为难孩子呢?

是的,世界就是这么不公平,有些人的起点,可能是你奋斗一生都无法到达的终点。

比如晏几道,一出生就是锦衣玉食,众星捧月。父亲晏殊,官居相位,德高望重,权倾朝野,而且是文坛大家,红遍天下的那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就出自父亲晏殊之手。

晏殊身居要职多年,门下弟子众多,范仲淹、王安石、欧阳修等一大批赫赫有名的人物都是晏殊一手栽培提拔起来的,晏家在朝中的根基十分深厚。

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晏几道从小上的是最好的学校,请的是最好的家教,吃的穿的用的玩的,都是顶级名牌,“金鞍美少年,去跃青骢马。牵系玉楼人,绣被春寒夜” ,极尽奢华。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晏殊对儿子晏几道,可以说是又爱又恨。

晏几道是晏殊的第七个儿子,生他那年,晏殊已经四十七岁了,也算是老来得子。

小晏自幼聪颖好学,尤其在诗词创作方面,极具天赋,语言清丽,遣词婉约,完全继承了父亲的衣钵,所以晏殊对他十分宠爱。

但也有让老晏特别生气的地方。

这孩子啊,跟贾宝玉一样,从小在脂粉堆里长大,胸无大志,不思进取,终日沉迷于儿女情长,小小年纪就出入青楼妓馆,与娱乐圈里那些网红歌女打得火热,绯闻不断。他的六个哥哥都已先后步入仕途,只有晏几道每天还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

好景不长,晏几道十七岁那年,父亲晏殊病故了。

举国哀悼,宋仁宗亲自致悼词,对晏殊伟大光辉的一生给予了高度评价,加封晏殊临淄公爵位,赐谥号“元献”,罢朝两日。

晏几道当时并没有意识到,父亲的去世,对他今后的人生意味着什么。

服丧期满后,晏几道很快恢复了声色犬马的生活,夜夜笙歌,依旧与那些小姐姐厮混在一起。

当时,晏公子的绯闻女友有四个:小莲、小鸿、小苹、小云。

当然,实际肯定还要多,这几个只是有据可查的。晏几道的情诗,很多是写给这四个人的。

晏几道对此并不讳言,他在《小山词》序中直言:“始时沈十二廉叔、陈十君龙家,有莲、鸿、苹、云,品清讴娱客。每得一解,即以草授诸儿。吾三人持酒听之,为一笑乐而已。”

就是说,当时经常跟京城四少里的沈廉叔、陈君龙一起喝酒聚会,小莲、小鸿、小苹、小云四个姑娘陪酒助兴,席间晏几道喝高兴了,就即兴作词,让姑娘们现场演唱,他们三个人边喝边听,其乐融融。

那是多么快活的一段日子啊,多年以后,晏几道与姑娘重逢,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仍历历在目,感慨万千: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影 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时间长了,家里的哥哥嫂子们看不下去了,劝小晏道:“兄弟啊,你也老大不小了,总不能一直这么混下去吧?还是得找个正经工作,家里虽然有点积蓄,也不能这么坐吃山空啊。”

小晏起初不理会,后来被唠叨烦了,就说好吧好吧,我去找个工作。

前宰相的儿子,不可能去当个小官,当然得有个差不多的官职。可是,想做官就要有学历,学而优则仕,科举差不多是走仕途的唯一途径。小晏不想走这条路,太辛苦,而且这几年光顾着玩,功课早忘得差不多了,考也考不上,于是,就想利用父亲的关系走一条终南捷径。

当今朝廷,有一半官员是父亲当年的老部下,许多是晏殊一手提拔的。父亲在世的时候,逢年过节大小官吏都排着队往家里送东西,现在给上司的儿子安排个职位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吧?

晏几道首先找父亲的学生、颖昌知府韩维,递上个人简历和这几年发表的作品。

韩维收到作品后很快回复,说你的那些词作我都看了,怎么说呢,写得挺好,但是,叔得说你几句啊,你这个人很有才,但品德不行,希望你能好好发挥自己的才能,增强个人道德修养 ,别整天在娱乐圈瞎混,不要辜负了你父亲和我这个“门下老吏”对你的殷切期望啊!

不愿意帮忙就算了,还训一顿,把晏几道给气得脸都紫了,真是今非昔比啊,人一走茶就凉,当年我父亲活着的时候,你见了我又搂又抱,这孩子真聪明啊,真乖啊,真好看啊,那时候你咋不说我缺德呢?

再换个人试试?算了吧,小晏心里也清楚,这几年,自己仗着父亲的地位飞扬跋扈,谁都不放在眼里,得罪了不少人,如今为了找工作再向那些人低头说软话,实在拉不下这个脸。

晏几道平时待人接物是什么作风?

当年苏轼初到京城,有心结识这位官二代,托黄庭坚引荐,想请晏公子吃顿饭。没想到,晏几道根本不给面子:“今日政事堂中半吾家旧客,亦未暇见也。” 当今朝堂之上有一半都是我家的旧日门客,我都没工夫见,你苏轼算老几?

这事儿让苏轼很没面子,十分恼火。

还有一次,蔡京还没当宰相的时候过生日,听说小晏的词写得不亚于晏殊,就让他给整两首。领导既然开了口,你写点“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之类的吉祥词让对方高兴高兴得了,晏几道不肯,实在推托不过,就拿出两首完全不相干的作品应付,词中只字不提蔡京。老蔡每次想起这事都一肚子气。

通过这两件事就能看出来,这位晏公子根本不是当官的材料,一点不会利用父亲的地位和声望经营自己的人脉,他那点儿心思,基本都花在风花雪月上了。

既然下面的路走不通,那就走上层路线,当今圣上也是喜欢词的,晏几道熬了一个晚上,创作了一首歌功颂德的《鹧鸪天》,通过父亲老部下的关系,递到了宋仁宗的手上:

碧藕花开水殿凉,万年枝上转红阳。升平歌管随天仗,祥瑞封章满御床。

金掌露,玉炉香,岁华方共圣恩长。皇州又奏寰扉静,十样宫眉捧寿觞。

宋仁宗看了忍不住夸赞:“果然是虎父无犬子,小晏文采飞扬,颇有乃父遗风。好,收藏了。”

大臣趁着皇帝高兴,马上提议给晏几道安排个位置,没想到,宋仁宗一脸严肃:“这样不合适吧,违反规章制度啊,越是朝廷高官的子女,越应该带头遵章守纪,因为词写得好就破格提拔安排职务,让百姓怎么看?连个像样的学历都没有,能干好工作吗?”硬是给拒了。

父亲生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位高权重,门下弟子占据半个朝堂。六个哥哥全是朝廷大臣,两个姐夫一个礼部尚书,一个官至宰相。晏几道本人的词作又受到当今天子的充分肯定。这样的家庭出身,这样的政治背景,天下恐怕无人能及,但因为没有经过科举考试,学历太低,晏几道一生只担任过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这样的低微官职,最高做到正八品,仅相当于现在的副县级。

什么叫成功?不就是当个官或者挣点钱吗,都是身外之物,老子不稀罕。

古来多被虚名误,宁负虚名身莫负。

劝君频入醉乡来,此是无愁无恨处。

仕途不顺,晏几道索性自暴自弃,回到他所热爱的娱乐圈,继续与青楼歌女为伴,纵酒填词,夜夜笙歌,这里是小晏永不枯竭的创作源泉和精神动力,只有在这里,他才能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在与众多女友的交往过程中,晏几道创作热情空前高涨,写下大量感人至深的言情诗词,他融合了晏殊词的典雅和柳永词的旖旎,逐渐形成了自己“清新凄婉,高华绮丽”的艺术风格,后世将其与晏殊并称“二晏”,视为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人物。

这是爱情的力量。

鲁迅先生说过:“有至情之人,才能有至情之文。”在晏几道的词中,你能强烈地感受到那种绝非逢场作戏的真情流露。

比如,写给小苹的《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比如,写给玉箫的《鹧鸪天》:

小令尊前见玉箫,银灯一曲太妖娆。歌中醉倒谁能恨,唱罢归来酒未消。

春悄悄,夜迢迢,碧云天共楚宫遥。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

比如,写给小莲的《破阵子》:

柳下笙歌庭院,花间姊妹秋千。记得春楼当日事,写向红窗夜月前。凭谁寄小莲。

绛蜡等闲陪泪,吴蚕到了缠绵。绿鬓能供多少恨,未肯无情比断弦。今年老去年。

晏几道常年纵情声色,父亲积攒的那点家底很快被他挥霍一空,毕竟风花雪月是很费钱的,但他从小养成的挥金如土的习惯一直没有改变,家庭经济逐渐陷入困境。

三十七岁那年,晏几道摊上了一场官司。

起因是王安石变法,朝内新旧党争,晏几道的一个朋友因反对变法被拘押,办案人员在案犯家中搜出一首晏几道写的诗:

小白长红又满枝,筑球场外独支颐。

春风自是人间客,主张繁华得几时?

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在讥讽新政,反对改革,便以同党之罪将晏几道逮捕下狱。

亲戚朋友一看,赶紧找关系救人,上下疏通,最后花了不少钱,总算把人给捞出来了。

经过这场变故,晏几道本来就已经捉襟见肘的家境雪上加霜,自此以后,晏几道彻底落魄,几乎到了穷困潦倒的程度。

说来也奇怪,晏几道出狱之后,他的那些女朋友一个个都联系不上了,让他备受打击,一蹶不振。京城风月场中从此缺少了晏公子的身影,颜色顿失。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后期的诗词,基本上都是对从前美好生活的回忆和对昔日女友的相思。学者郑骞在《成府谈词》中说:“小山词境,清新凄婉,高华绮丽之外表,不能掩其苍凉寂寞之内心。”

晏几道常常陷入沉思,当年那些围着自己飞来飞去的小蜜蜂,你们如今都去哪儿了?

好友黄庭坚这样总结晏几道的一生:

仕宦连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论文自有体,不肯作一新进士语,此又一痴也;费资千百万,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百负之而不恨,己信人,终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痴?也。

就是说小晏这个人啊,家里那么深厚的背景,他都不知道利用,这是第一痴;诗词文章写得那么好,却不去参加科举考试,这是第二痴;风月场上挥金如土,花费千百万,导致家人最后饥寒交迫、穷困潦倒,这是第三痴;得意时那些女人都在骗他的钱,他自己还不知道,觉得那就是爱情,这是第四痴。

总之一句话,这就是个超级大傻瓜。

多年以后,晏几道辗转收到昔日女友小莲的一封信,激动不已,到底还是有人想着我呢,捧着信笺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当年两人恩爱的场景在眼前一一浮现,不由感慨万千:

手捻香笺忆小莲,欲将遗恨倩谁传。归来独卧逍遥夜,梦里相逢酩酊天。

花易落,月难圆,只应花月似欢缘。秦筝算有心情在,试写离声入旧弦。

小莲,对你的思念是一天又一天,孤单的我还是没有改变,美丽的梦何时才能出现,亲爱的你好想再见你一面。你在他乡还好吗,是否还会想起从前?你在他乡还好吗,是否已经有了太多改变?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谁看了你的日记,谁将你的长发盘起,谁给你做的嫁衣?

此刻,月朗星稀,万籁俱寂,长夜难眠,我是如此想念你,还有们。

晚年,晏几道整理编辑《小山词》,在序言中写道:“追惟往昔过从饮酒之人,或垅木已长,或病不偶,考其篇中所记悲欢合离之事,如幻如电,如昨梦前尘,但能掩卷怃然,感光阴之易迁,叹境缘之无实也。”

宋徽宗大观四年(公元一一一○年),晏几道病逝,享年七十三岁。

许多人为晏几道感到惋惜,觉得他的一生从春风得意到落魄潦倒,充满了悲剧色彩,但晏几道似乎并不在意别人怎么评价自己。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你并不是我,又怎能了解我的快乐,我就是要执着地面对,任性地沉醉,我并不在乎这是错还是对,就算是深陷,我不顾一切;就算是执迷,我也执迷不悔 。

功名利禄在我眼里只不过是过眼云烟,就算获得了世俗眼中的成功又能怎样?人生如梦,世事无常,谁又能保证一生一世荣华富贵?眼见他起朱楼,眼见他宴宾朋,眼见他楼塌了,待繁华散尽,尘归尘,土归土,能被后人记住的,恐怕只有那些诗词。

正所谓:“功名如粪土,文章千古事。”

这,才是真正的不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