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自己的想法是无法控制的,
不知道它什么时候来,
也不知道它什么时候离开。
一个人会有情绪,也会有想法。思考的能力是为人类所独有的,我们会有自己的观点、信念、态度,等等。
这一节,我们来谈谈想法。
想法是怎么来的呢?为什么它们来了,又为什么不见了?我们该拿它们怎么办?是我们在操纵想法,还是想法在操纵我们?作为人,我们究竟有多少自由?
行走在路上,眼睛所见、耳朵所听之处,都有想法随之升起。每一刻,我们的想法都在闪现,我们总是在评判,觉得这个好、那个不好。
想法就像水泡一样不断冒出来。我们和这些影响我们生命的想法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
如果去留意、观察,我们也许会发现,很多想法其实是可以变化的。只是很多人会主动或被动地不断强化想法,以至于头脑长期被其占据。
我们常常会被“我不够好”的想法操控,对自己总是不满意。我们批判自己,找自己的不足,也把这样的不满投射到外界和伴侣身上,久而久之,我们开始嫌弃这个、讨厌那个。
我们的内在的确是在不断生出各种想法,这些想法本来是可以离开的,但我们总是选择把想法当真。比如,我们认为“都是别人的错”,这本来只是一个想法,它冒出来了,也很快会离开。而我们选择了相信它,把错误归于别人,把矛头指向他人。有时我们会忽然对另一个人说“我忍你很久了”,而别人可能莫名其妙,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有时,我们对自己的想法又会产生想法。不在念头起念,就是无念。如果第一个想法已经让我们受了一箭,那就不要再加评判了,这就是禅宗说的“不受二箭”。
你能觉知到你的想法,并且观察它,这个想法就是你观察的对象。去看到我们是如何被自己的想法操控的。很多情绪的根源,就在于我们的想法。
你看到孩子很晚才放学回家,头脑里立即会有一个想法。这个想法,也可以称为解读,解读出现,你的感受也会升起。
你可能会想,孩子今天放学很晚,是因为老师布置了很多作业。你会想他读书很辛苦。
你也有可能会想,孩子今天很晚回家,是因为他不想回家,不喜欢这个家。明明很早就放了学,却磨磨蹭蹭才回来。这么想,你的负面情绪可能就会出现。
我们的情绪感受来自想法,但是我们很少看到这点。我们习惯性地认为:我心情不好,就是因为孩子放学回家太晚了。
我们的想法不断地告诉我们:责任和错误都是别人的。我们对自己的想法太当真了。我们可以去质疑它,也可以把它当成一片云,允许想法来了又走。
比如,有个人曾经骂过你,这件事本身已经过去了,但你的想法是“那个人不尊重我”,并且抓住这点不放,一直生气,最终变成了自我伤害。
我们执着于自己的一些想法,好像就是舍不得让它们走。如果没有这些想法,我们会怎么样呢?
网络时代,各种讯息漫天纷飞。我们需要留意,看看是不是一边渴望有温润心灵的讯息来滋养、灌溉自己,一边又抓住不适宜的讯息,受着负面影响,却还舍不得让它离开。
练习
随便看看、听听,无论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如果你头脑里出现想法,把它写下来。不要漏掉也不要修饰,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
这个练习,你可以在家里做,也可以在街上做,但是要让自己处于可以行走的状态。你也可以和孩子、爱人一起做,做完之后,分享记录下来的内容,聊聊分享之后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