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们想抓住孩子的时候,
都可能是想用孩子来
缓解自己的焦虑和空虚。
然而,孩子的成长,
就是伴随着离开而发生的。
谢谢你继续着我们的课程,也谢谢你乐意把这本书分享给更多的朋友。生命的美好之处就在于我们可以分享,分享我们的观点和感受,分享我们物质层面或精神层面的东西。
分享可以带来内在的扩张,可以把我们带到当下,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在我看来,真正的慷慨精神,就来自分享。与此同时,我很清楚,我向大家分享的只是一些我个人的经验、感受、观点和练习方法。它们不是绝对的真理,也无关于哪一门理论体系,你可以保持开放的态度,可以反对,可以质疑,一个人有自己的思考是非常重要的。
关于离开:不管怎么样,我们每个人都会成长;不管怎么样,一切都会过去;不管怎么样,所有的关系,从某种层面来说,都会走向分离。
孩子的第一次离开来自出生,从母亲的子宫里离开。基于意识的扩张,孩子在七岁左右又会有一次离开,他会去上学,会有朋友。十四岁左右,他的青春期来了,对父母的依赖更少,更多地投入到自己的人际关系中,他有了更多朋友,父母会感觉孩子离自己更远了一些。
差不多到二十一岁,孩子可能就会离开这个家庭,自己照顾自己了。有些人在读大学,有些人在工作,有些人开始了恋爱,对父母的依赖越来越少。最后,孩子会成家立业,成为父亲或者母亲,并开始反过来照顾父母。
所以,你的孩子从出生开始,离开就一直伴随着他。通过离开,他丰满自己的羽翼,去成长,去找到自己的路。
如果父母阻止孩子离开,那么孩子就可能会被过度保护,他就会不想长大,想一直被保护着。而父母似乎也觉得自己有了价值,可以去保护孩子,哪怕孩子已经三四十岁了,仍然要把孩子保护起来。
如果我们去观察那些长期被父母保护的孩子,就会很容易发现一些特征。孩子其实是被控制了,难以在心理上真正离开父母。
被父母过度保护的孩子很难学会离开,内在的力量也很难发展起来。
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里,很多声音都在告诉我们“要听从父母,否则就不是好孩子”,而父母也充满操控心,很少真的去倾听孩子、尊重孩子的想法。这样,孩子做什么事情都会去关注父母、听从父母的意见,很难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想法。
就像很多婆媳关系中的难题,不是难在关系本身,而是难在丈夫在其中的行为。比如说,无论母亲怎么批评、指责自己的妻子,作为丈夫,就是没有力量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就是不敢向母亲表达真实想法。这样一来,妻子就很容易处于孤立被动的局面,因而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妻子要么激烈地反抗,要么忍气吞声地压抑。
因此,作为父母,要学会如何在适当的时候放手,让孩子离开,让他去找到自己的力量。
在他摔倒的时候,给他自己站起来的机会,我们不要做他的拐杖。在他遇到困惑、有许多问题的时候,我们不要做他的消防员,而要给他提供一个空间,信任他,和他一起面对,不要急于给出一个答案。
作为父母的我们,常常会选择一种懒惰的方式,就是直接给孩子一个答案。这种方式不仅限制了孩子,也让孩子变得懒惰,他将没有机会和自己的问题有更多的相处时间。人其实是可以活在问题当中的,答案有时比问题更廉价。
在孩子需要你帮助的时候,关心他、支持他、陪伴他,但不要替他解决问题。你是那个可以教他怎么钓鱼的人,而不是一直给他做鱼吃的人。
在孩子想要独处的时候,放手让他独处,信任他的智慧,信任生命的力量。在孩子被自己人性中的弱点操控时,在看到他走向堕落时,给他坚定的力量,帮助他战胜自己。你可以用你的力量,稳稳地守住他。
我们忘记做的,往往是放手,让孩子体验属于他的人生。没关系的,你照顾好自己,允许他离开,毕竟你不可能保护孩子一辈子。
有些靠打猎为生的古老部族,在孩子满十四岁的时候,会把孩子送到森林里完成试炼,他们要努力让自己活下来,练就各种本领。能再次回到部落的孩子,父母会给他举行成人礼,宣布自己的孩子已经成人,接着就会完全放手。当然,也有孩子在森林里死亡,再也没有回到部落,父母也会认为这是一种自然,不会内疚,不会认为自己做错了什么。
他们似乎有一种天然的看透生死的能力,生与死就像白天和黑夜一样自然。
现在,很多孩子就像生活在温室当中一样。我有一个北京的学员,她的孩子生病了,一次小感冒,父亲母亲、爷爷奶奶,全家出动跑到医院挂了儿科的号。医生说是发烧,用物理降温就好,奶奶死活不肯回家,非让医生给孩子挂点滴,然后和医生吵起来了。这一吵,导致奶奶的高血压和心脏病犯了,还要给奶奶做抢救。
我的一个朋友说,他孩子每次生病送到医院,哪怕只是小感冒,医生也会立刻输液,一场感冒要花一千多元。
我无意抨击谁,只是觉得现在的孩子都像温室里的花朵,对于痛苦的承受能力太差。父母为孩子承担了太多本应该由孩子自己承担的事情,总想一手包办,似乎这样自己就是好父亲、好母亲了。
很多时候,我们剥夺了孩子自己成长的机会。如果孩子没有办法离开父母这种全权负责、大包大揽的状态,遇到痛苦就很难有能力去面对。孩子没有能力对温室说再见,就很难去面对外面世界的风吹雨打。
我们要帮助孩子离开,这是他成长中必经的路。
很多父母一生都很辛苦,为孩子操碎了心。他们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孩子身上,放弃了自己的爱好、梦想,只为照顾好孩子。
而等孩子大了,父母也觉得自己老了,恍然间觉得生命过得差不多了。但是,一个人在另一个人身上投入的关注越多,想要放下就越困难。为此,父母还想死死抓住孩子不放,而孩子需要活出自己的力量,想要挣脱父母。于是,父母就会失望,甚至绝望。
在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个可以在生活中使用的练习。这个练习需要你和孩子一起完成。如果孩子不愿意,没关系,你可以选择其他人和你一起来做。
练习
来到一个空旷的地方,与孩子约定,你站在一个位置不动,孩子背朝你向前走,整个过程不要回头。请他走得慢一点,你就这么看着他的背影,看着他一步一步离开你。每离开一步,你有着怎样的心情?你是否可以真的只是祝福他,可以放手?对自己保持觉察。
请孩子在离你大概五十或一百米的位置停下来,他还是在你视线之内。请他停留一两分钟,去注视他的背影,不断留意自己的感受和身体的反应。之后,请他转身一步一步很慢地朝你走来,继续注意你自己的感受。
做完之后,你和孩子都可以分享一下自己的体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