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母子冲突(1 / 1)

武则天 蒙曼 1036 字 7天前

太子李弘和武则天之间冲突的表面化是在咸亨二年(671年),冲突的引子就是萧淑妃留下的两个女儿的婚姻问题。这也是被史学家大书特书的一件事。当时,武则天和唐高宗一起巡游东都洛阳,留太子监国。李弘有病,不能上朝,只在宫里静养。有一天,李弘静极思动,到处游逛,不料却见到了长期幽禁在掖庭的两个同父异母的姐姐,也就是萧淑妃的两个女儿。一个是义阳公主,一个是宣城公主,这两个老姐姐已经给关了十几年了,见人都不会说话了,在那儿看着李弘,傻乎乎的,瑟瑟发抖。李弘可是一个很慈悲的人啊,他哪儿受得了这场面?关于这件事,在《资治通鉴》里有一段精彩的描写:

义阳、宣城二公主,萧淑妃之女也,坐母得罪,幽于掖庭,年逾三十不嫁。太子见之惊恻,遽奏请出降,上许之。天后怒,即日以公主配当上翊卫权毅、王遂古。

李弘不是一个仁慈而敏感的孩子吗?看到姐姐年纪这么大了还没有出嫁,孤苦伶仃,独守空房,他受不了了,立即奏请让两位姐姐出嫁,让她们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这多像当年唐高宗去看望王皇后和萧淑妃啊,这不是明显在拆母亲的台吗?武则天看到太子的这个上疏,勃然大怒:这小子居然敢跟老娘叫板!当年老娘要不是把萧淑妃整倒,现在没准儿你早被别人害死了。现在你以为自己羽翼丰满了,居然替别人来求情了。这不是要我好看吗?确实是啊,李弘同情心泛滥,这岂不是在揭露母亲的残酷无情!大怒之下的武则天说,这样吧,既然太子说她们两个该嫁人了,那就嫁吧,这儿不就有两个值班的卫士吗,就他们俩吧,一个娶义阳公主,一个娶宣城公主。于是,两位公主草草完婚。这件事经由史书的渲染,历来被当成武则天残酷而太子仁孝的标志性事件。据说,李弘就是因为这件事“失爱于天后”,直到后来神秘死亡的。事实真的如此吗?

其实,这件事和许许多多对武则天的记载一样,有部分真实性,但是也有相当大的夸张成分。夸张了什么呢?首先是公主的年龄。按照《资治通鉴》的记载,两位公主是年逾三十不嫁,而《新唐书》的记载就更夸张了,是近四十不嫁。当时一般贵族女子结婚都在十五岁左右,因此三十多岁甚至四十岁确实显得触目惊心。可是这个年龄实在是太离谱了。为什么这么说呢?有两个理由:第一,因为咸亨二年(671年)高宗只有四十三岁,他是十六岁当上的太子,萧淑妃也是在高宗当太子期间纳入后宫的,就算当年得子,孩子的年龄也不可能超过二十七岁。第二,两个公主之中,宣城公主的墓碑保留下来了。根据碑文的记载,宣城公主死于唐玄宗开元二年(714年),享年六十六岁,倒推到咸亨二年(671年),当时的宣城公主二十三岁。所以说,两位公主当时的年龄应该在二十三岁到二十七岁,这在当时也不算年轻了,可是无论如何不可能年逾三十,更不可能到四十岁。

除了公主年龄之外,两位驸马的出身也没有那么卑微。按照《资治通鉴》的记载,这两位驸马是随便指派的,其实不是这么回事。这两位驸马并不是普通的卫士,而是翊卫,翊卫是皇帝身边的亲近侍卫,他们的祖上出身也非同一般,至少是父亲或者爷爷当了大官,孩子才能有当翊卫的资格。其中,义阳公主的驸马权毅的祖父是唐太宗秦王府嫡系,封卢国公。宣城公主的驸马王勖的祖父也官至监门将军,封平舒公。论出身,虽然比照其他驸马有些距离,但是匹配两位公主还并不显得太过离谱。

这样看来,在两位公主的婚姻问题上,武则天的处理虽然确实存在问题,但是也并不像史书描述的那么夸张。事实上,作为一个有头脑的政治家,武则天做事不可能那么不计后果。她知道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做得太绝,因此,在李弘提出让姐姐出嫁的上奏之后,武则天立刻行动起来,马上给公主选定了驸马,而且婚后两位驸马都升了官,一个是袁州刺史,一个是颍州刺史,刺史怎么也是四品官。整件事情办得雷厉风行,尚可做到掩人耳目。

李弘公开替萧淑妃的女儿求情,自然让武则天觉得很不痛快,她觉得自己母亲的权威受到了挑战,她也当然想到了太子不喜欢她的恐怕不只是这一件事,她和太子迟早得分出个高下。但这还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是,太子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代表着一个权力集团。为什么呢?随着太子年龄的增长和监国次数的增多,太子身边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势力。这批追随太子的势力既是太子的属下,又是唐朝的宰相!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唐朝的太子府其实就是一个小政府,官僚设置完全模仿朝廷。依据制度,如果皇帝亲政,当然由宰相辅佐,而如果太子监国,就应该由太子府的官员辅政。唐高宗时期,因为太子李弘频频监国,为了协调朝廷和太子府的关系,太子府的重要官员往往就由朝廷的宰相兼职。这样,宰相和太子慢慢地就形成一种势力了,宰相既是皇帝的下属,又是太子的下属,宰相就成了太子利益的维护者。太子是唐高宗的法定继承人,如果唐高宗去世,武则天还能够控制政权吗?联想到在公主婚姻等问题上的母子矛盾,武则天觉得没有把握。就是在这种心态下,武则天才在上元元年(674年)的建言十二事中,特别提出在家庭中母亲的权威问题,要求儿女对父母抱同样的尊重。但是,仅仅是这样的礼仪改革真的就能让儿子臣服吗?恐怕连武则天自己也不相信。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