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学是近些年非常火的一个理学专业。因为生物科学的每个科学进步都会成为一个社会热点,从我们上学那会儿的克隆绵羊多莉,到2017年11月27日在中国诞生的世界上首个体细胞克隆猴“中中”,无一例外吸引着我们的眼球。似乎我们报考了生物科学,离成为科学家就不远了。实际上,生物科学在中国的发展参差不齐,被我们津津乐道的克隆技术,仅仅是生物科学中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一部分。然而生物科学的分支不只有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本科阶段只是对生物科学的所有分支专业进行一个初步的系统的学习,其中最重要的专业课当数生物化学。这套书我是买过的,一共两本,上下两册,40个章节,我毫不夸张地说,两本书随便拿出一本绝对可以作为同学的防身武器来使用,其重量与砖头不相上下。除了生物化学以外,学生还会在本科期间系统地学习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学、生态学、水生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相关知识。想成为一个科学家,本科学到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继续深造读硕士,甚至读博士。需要强调的是生态学这个专业,我们国家正在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很多年前我们就主张“可持续发展”,很多人就认为生态学这个专业就业很好,但实际情况可能跟你们想的不一样!
在师范大学和一些综合性大学中,生物科学的分数一直居高不下。说实话,这一点我有点儿看不明白,因为生物科学的本科就业前景并不是十分好,除了当老师和继续深造搞科研,几乎没有其他就业方向。选择这个专业的时候一定要慎重。
学校介绍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前身为1929年成立的浙江大学生物系,是我国高校中最早建立的生物系之一,曾涌现出以贝时璋、谈家桢、罗宗洛、朱壬葆、姚錱、施履吉、施教耐等14位院士为代表的一批杰出的生物学家。
学院下设生物科学系、生物技术系、生态学系和生物信息学系,目前有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态学和生物信息学4个本科专业,生物科学专业入选国家一类特色专业建设和国家“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有国家生物学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级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研究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8%。2019届本科生读研和出国总比例为75%,总体就业率99%。学院有生物学和生态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涵盖植物科学、动物科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生理学、水生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及生物信息学1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生物学和生态学学科均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名单,拥有生态学、植物学、生物物理学3个国家重点学科。建有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国家濒危野生动植物种质基因保护中心、教育部生命系统稳态与保护重点实验室、浙江省细胞与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等国家与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学院现有植物生物学、微生物、生物化学、细胞与发育生物学、生态、遗传与再生生物学6个校级研究所。2019年全院科研总经费6374万元。现主持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国家转基因新品种培育、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基金各类项目、省部级重点重大项目等一批科研项目。2019年发表SCI论文140篇,其中影响因子10分以上论文10篇,包括《自然》杂志发表的1篇研究论文。
目前学院在编教职工总数为123人,其中教授(研究员)50名、入选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2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名、国家教学名师1名、求是特聘教授9名、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名、教育部长江青年学者2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名。另有在站学科博士后工作人员42人。
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前身是四川省立教育学院博物系,1950年10月西南师范学院成立后,经历了生物系、生命科学系、生命科学学院等几次更名和调整。70余年来,学院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
师资队伍素质精良。学院在职教职工94人,其中专任教师72人,具有博士学位61人,教授/研究员29人,副教授/副研究员26人,包括国家级人才7人次,省部级人才20余人,初步形成了职称、年龄、学历和学缘结构较为合理的师资队伍。
人才培养体系完善。学院已形成了本、硕、博和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本科专业为生物科学,分为生物科学、生物科学(公费师范)两个培养方向,是教育部首批特色建设专业和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学院现有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与生物化学、生态学、细胞及遗传学五个教研室。拥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国家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程5门,市级精品课程和重点课程4门。动物学、生态学获重庆市高校线下一流课程。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课程教学团队为重庆市级教学团队。现有本科生800余人,学术型研究生300余人,博士生100余人,博士后20余人,留学生18人。
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学院始终将人才培养作为首要任务,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改进和完善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招生和选拔模式,创建优良的育人环境,探索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人才培养的质量显著提高,已为国家培养本科毕业生7000多名,博士、硕士研究生1700余名,其中包括中科院院士赵进东,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委员、九三学社原中央副主席、重庆市政协原副主席、重庆市原副市长谢小军,著名大熊猫研究专家胡锦矗,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王志坚,国家级人才董鸣、何舜平、左建儒、赖仞、艾庆辉等杰出校友。近五年,研究生获重庆市级优秀博士论文4篇、优秀硕士论文12篇,发表SCI论文300多篇;本科学生获得“挑战杯”全国一、二等奖等多项国家及省部级奖励,连续包揽五届重庆市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此外,学院通过国培和网络教育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生物骨干教师和优秀人才。
学科和平台建设成绩突出。学院现有生物学、生态学、水产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学位授权点,且均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生物学成功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生态学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学院建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市工程技术中心、重庆市发改委工程实验室、重庆市高校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建有国家作物产业技术体系重庆综合试验站、国务院三峡办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系统重点站等多个研究平台。学院也是重庆市植物学会、重庆市动物学会、重庆市生态学会、重庆市遗传学会、重庆市细胞生物学会和中国生态学学会种群生态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
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成立于1998年。建院以来,学院坚持“教书育人是立院之本,科技创新是强院之路”的发展理念,全院师生团结、奋进、实干、创新,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2003年获批建设生物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6年获批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07年获批建成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16年,植物与动物学科入选山东省一流学科建设名单,ESI学科排名264位(2020年1月)。
目前,学院设有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和生物技术5个系,拥有农业生物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生物技术与工程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两个本科教学实验中心,是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32人,其中教授44人,副教授49人,博士生导师36人,包括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享受国务院特贴4人,山东省“泰山学者攀登计划”1人,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8人,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4人。学院拥有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1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
学院设有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和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具有植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5个研究方向和生物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设有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和生物科学3个本科专业,其中生物技术专业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名单,是国家级特色专业,生物工程专业是校级特色专业。植物学是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
2016年以来,学院依托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承担了包括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973”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转基因植物研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山东省自然基金重大基础研究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200余项。在Advanced Science、Nature Plant、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SCI收录论文600余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10的有13篇。
学院已形成了从学士、硕士、博士到博士后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先后为国家培养输送了6000多名高素质本科毕业生、1400余名硕士、300余名博士。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398人,博士、硕士研究生430人,博士后30人。学院与国内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实践教学科研育人基地,与美国、德国、比利时、日本、韩国、西班牙、斯洛伐克等国家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在科研、人才交流等方面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这里再次强调,在选择理学专业的时候,以相关理学为基础的工科性质的学校是十分推荐大家考虑的。单纯从理学和工学的就业前景看,理学是不如工学的。所以,如果家长给孩子报考生物学相关专业,一定要配合相应的工学专业来进行选择,这样才能达到就业效果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