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小品文作法上的注意——着眼细处(1 / 1)

小品文是记述现实生活的一部分的东西,以描写部分为目的;要写全体的事象,当然不是小品文所能胜任的。所以作小品文必须注目于事物的细处,就极微细极琐碎的部分发见材料。习作小品文所以能使人的观察精细锐敏,原因就在这一点。试看下例:

(甲)鳞云一团,由西上升;飞过月下,即映成五色,到紫色缘边,彩乃消灭。团的月悬在天心,皎皎的银光笼罩着平和的孤村。四边已静寂了,地底下潜藏的夜气,像个呼吸似的从脚下冲发上来。

——《月夜》

(乙)一到半夜,照例就醒,醒了不觉就悄然。窗外有虫叫着,低低地颤动地叫着,仔细一听;就是每夜叫的那个虫。我不知于什么时候哭了,低低地颤动地哭了。忽而知道,这哭的不是我,仍是那个虫。

——《虫声》

上二例都是描写秋夜的;一以月为题,一以虫声为题;一以景色为主,一以作者的心情为主。趣向不同,好坏虽难比较,然秋夜的情调,二者中,何者比较能表示出来呢?不用说,后者胜于前者了。这个原因,就是(甲)欲以短小的文字写繁复而大的景物,(乙)却只写虫声(一个虫声)。

欲在一小文中遍写一切,结果必致失败。初学者作“春日游某山记”,往往将上午某时出门,途遇某友,由何处上山,在何处休息,何处午餐,游某寺某洞,某时下山,怎样回家等,一一列举于短小的文字中,结果便成了一篇板笨的行事账簿,当然没有什么趣味可得的。

不但描写景物是这样,即在抒情文、感想文、议论文中,也是如此。小品文的材料,与其取有系统的整个的,不如取偶发的、断片的。例如: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去处,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是崔护的诗,所以读了能使人感动,全在他能触物兴感,把偶发的断片的材料来活写的缘故。如果平铺叙述,把一切事件都说到,就成了“崔护某处人,一日在某处遇一女郎……”样的一篇东西,使人读了,最多也不过得着“哦,有这么一回事”的感觉罢了。

就事件的全体来做小品文的材料,结果只能得到点轮廓,不能得其内容。用譬喻来说,轮廓的文字好像地图,是不能作为艺术品的。我们要作绘画样的文字,不需要地图式的文字。因为从绘画上才有情趣可得,从地图上是不能得到的。

从许多断片的部分的材料中,选出最可寄托情感的一点拿来描写,这是作小品文的秘诀。好像打仗,要用少数的兵去抵御大敌的时候,应该集中兵力,直冲要害,若用包围式的攻战法,就要失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