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小品文练习的机会(1 / 1)

小品文本随时可作、随地可作,不必再待特别机会。这里姑举一二便于作小品文的机会于下:

(一)日记 日记因人的境遇、职业不同,种类当然很多,但大体可别为二种,一是只记述行事的,一是记述内面生活的。在普通人的日记中,两种时时相合,前者重事实方面,后者重心情方面。例如:

晨五时起,到后园散步,早膳后赴学校。授课三小时。傍晚返寓。S君来谈某事,夜接N自沪来信。灯下作覆书。阅新到杂志。十时就寝。

数日来的苦闷,依然无法自解。来客不少,可是都没有兴高采烈地接待他们。客散以后,一味只是懊恼,恨不得将案上的东西,掷个粉碎。天一夜,就蒙被睡了。

上面二例,前者是以行事为本位的,后者是以心情为本位的。两者虽任人自由,没有限制,但为练习文章计,应当注意这两方面的调和;一味抒述内心生活,虽嫌虚空,然账簿式的事实的排列,也实在没有趣味。因此,最好的日记是于记述事实之中,可以表现心情的作法。请看下例:

昨晚执笔到一点钟,起来觉得有点倦懈。天仍寒雨,窗外桃花却开了。H来谈,知N已病故,不胜无常之感。忽然间N的往事,就成了全家谈话的材料了。下午到校授课,夜仍译《爱的教育》,只成千百字。

上例虽不甚佳,然可视为两方调和的一例。我国古来,日记中很有可节取的文字;案头现有《复堂日记》,摘录一节如下:

积雨旬日,夜见新月徘徊庭阶,方喜晴而础润如汗,雨意未已。二更猛雨,少选势衰,枕上阅洪北江《伊犁日记》,《天山客话》终卷。睡方酣,闻空楼雨声密洒,霆雷如百万军声,急起,已床屋漏矣。两炊许时,雷雨始息,重展衾枕,已黎明,是洪先生出关,车行三四十里时也。

这是清人谭复堂日记的一节,可以做小品文读的。笔法虽与现代的不合,但对于现实生活的忠实的玩味力和表现力,是可以为法的。

一个人每日的生活必有几事可记的。一日的日记,如果分析起来,实有几个独立的小品文可成。通常日记不必使每一事实都成小品文,只要使一日的日记全体为一小品文,或于其中含一小品文就够了。上例就是于一日的日记中含一小品文的。

日记的价值可说的很多,练习文章也是价值之一。因为日记是现实生活的记录,日记的文字可以打破一切文字上的陈套;要作好日记,非体会吟味现实生活不可。所以从日记去学小品文是很适当的。

(二)书札 书札与普通文字径路不同,尽有能作普通文字而不能作书札的。书札有实用与非实用的二种。实用的书札普通都是随笔写成,不加功夫;至于非实用的,则非有练习功夫的人是不能作的。日常的书札中往往含有这实用的与非实用的两方面。例如,作书托友人介绍医生,而附述自己病床的景况,前者是实用的,后者是非实用的。又如,作书约友人来游,而叙述所在地的景物,前者是实用的,后者是非实用的。

讲到趣味,作书札比作日记更多,因为日记是独语,而书札却是对话了。知友把他的生活情况来报知我们的书札,我们都非常乐读;我们能于书札中表现我们的生活,使朋友晓得,他们将怎样地欢喜呢!

我国古来书札中,佳例很多。兹随录一二为例:

某启,两日疾有增无减,虽迁闸外,风气稍清,但虚乏尔。儿子何处得《宝月观赋》,琅然诵之。老夫卧听未半,跃然而起;恨二十年相从,知元章不尽。若此赋当过古人,不论今世也。天下岂常如我辈愤愤耶?公不久当自有大名,不劳我辈说也。愿欲与公谈,则实未能,想当后数日耶?

——苏东坡《与米元章》

某到黄陂,闻公初五日便发,由信阳路赴阙,然数日如有所失也。欲便归黄州,又雨雪间作。向僧房中明窗下拥数块热炭,读《前汉书·戾太子传赞》,深爱之。反复数遍,知班孟坚非庸人也。方感叹而公书适至,意思豁然。稍晴暖,当扬帆江上,放舟还黄也。

——苏东坡《与李公择》

庭前小梅数株,绿衣素妆,娟好如汉宫人。幽斋无事,静对忘言。或时移书吟咏其下,攀条摇曳,暗香入怀。每当惠风东来,飘拂襟袖,挹其清芬,宛然如见故人。今虽飞琼碎玉,点点青苔;然片光孤影,独仿佛缭绕左右。倘能乘兴而来,巡檐一索,便可共吟楚些,共招落梅魂也。

——汤傅楹《与尤展成》

上所举的例虽与现代文体不同,然都能表示现实生活,不只简单的排列要事,很能使受书的爱读,而且读了增加不少的兴趣。由此可知:要作好书札,非加入现实生活的背景不可;若不将现实生活做背景,文字就不能动人。试比较下二例:

(甲)昨日在某处遇见H君,知S君即将于下星期内赴英伦。我和H定于明晚在某处设宴饯行,特写信约你,请届期与会。

(乙)昨日在某处遇见H君,知S君即将于下星期内赴英伦。S君的要赴英留学,原是早有所闻的,却不料别离有这样快!寥寥的朋辈中暂时将又少一人了。已和H约定,明晚在某处设宴饯行,特写信给你,请届期与会;于离别以前,大家再一亲S君的快活的面影,话一番小学时代的旧事吧。

这是编者漫然作成的例。(甲)和(乙)相较,(甲)是只列事实,(乙)是兼述生活和心情,(乙)较(甲)有情趣,读了自可了解了吧。

书札中能兼述生活情趣,就能不呆滞而饶兴味。这不但在本文中如此,随处都是这样。举一例说,即如署名下的月日就可有各种记法。“某月某日”“某月某日灯下”“某月某日游山归来”“某月某夜蟋蟀声中”,这些记法,后面的比前面的,趣味就有多少的分别。

这里所应注意的,就是要真实无饰。若专袭套语,徒事修饰,是毫无用处的。只要能表现现实生活,就可以使读者引起情趣;若徒把古人或今人的美辞丽句来套袭,就要成呆板讨厌的文字了。旧式书简中很多这种毛病,不可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