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六宫有一个外号—“紫禁城八卦中心”,这里盛产各种宫廷秘闻和野史传说,它的存在撑起了电视上那些奇幻宫斗剧的超高收视率。不过抛开这些,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皇帝非要给媳妇儿们造12座宫殿来住呢,万一不够住咋办?
东西六宫的设计其实又参考了周代的文献。相传记载了诸多周朝制度的古籍《周礼》中就写道:“宫人掌王之六寝之修。”郑玄注:“六寝者,路寝一,小寝五。”就是说,天子的卧室有六个,其中,一个是大主卧兼办公室,叫路寝;另外五个是次卧,叫小寝。
前排最正中就是大主卧路寝的位置,这是天子日常处理政务的地方,其余五个环绕它的是次卧,供天子坐卧休息。
有意思的是,根据季节的变化,天子要住不同的寝宫:春天住东北寝宫,秋天住西南寝宫,夏天住东南寝宫,冬天住西北寝宫,季夏住中央寝宫。皇帝就像一只宫中的候鸟,季节变了,他就得迁移。
天子有六寝,相应地,皇后也有六个“寝”和他相配对,只不过不用“寝”字,而用“宫”字,谓之“六宫”。
它们排列在天子的“六寝”之后,由皇后掌管,其他后妃分住其中,这样的制度叫“六寝六宫”。
很明显,紫禁城里东西六宫之“六”就是从“六寝六宫”演化而来,不过在布局上,明王朝做了一些改动,它将天子的“六寝”去除,同时把皇后的“六宫”由纵向排列,变成了六座单独的院落分东、西两排排列。
明代把东西六宫分成纵向两排排列,除了受地理因素的影响外,还有周易八卦的思想渗入其中。纵观东西六宫的布局,它和坤卦的卦画长得几乎一样。
坤卦由六条短横线,即三个阴爻组成,每条短横线就相当于东西六宫的一个宫。我们说“乾坤”,乾代表天、男人、阳刚,而相应地,坤代表了地、女人、阴柔。东西六宫都是女子所住,用“坤”刚好合适。
同时,坤卦的核心思想是顺从,《周易·坤卦》的彖辞就说: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作为坤的大地要随着天体四时的运行而变化。到春天,长着草木的大地就开始变得嫩绿,到秋天了又变黄。总之,坤阴要顺着乾阳,这样万物才能和谐共生,否则肯定就乱套了。因此,作为后宫妃嫔,第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无条件顺从皇帝,如果天天吵架,后宫不宁,皇帝还怎么处理国事?于是国家也会不安定。
紫禁城的修建是模仿着天帝的皇宫—紫微垣,天帝他也有自己的天后、天妃,这些女人就住在紫微垣里的“勾陈六星”中。
勾陈六星被称作天帝的后宫,它长得像个钩子,又像把大勺。所以,东西六宫也可以认为是皇帝效法天道,模仿紫微垣中的“勾陈六星”而建。
有人认为,这12座宫殿还象征着十二地支,它们纵向地排列在乾清宫和坤宁宫两边,就像12颗星拱卫着皇帝和皇后,符合“王者必居其中”的营建思想。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了王安石《石榴》里的一句:“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皇帝被十二宫围绕不就是那万花丛中的一点“红”吗?不对!他应该是一点“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