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故宫的门窗上为什么有些花哨的图案(1 / 1)

俗话说“一门一窗一世界”,门窗就好像是建筑物的眼睛,故宫里的房间多,自然“眼睛”也多,而且这些“眼睛”长得都很炫,上面还装饰了许多“花里胡哨”的图案。

宫里的门和窗大多采用的是槅扇,也称槅扇门或槅扇窗。槅扇里,最富于变化,也是工匠们可以大做文章的部分就是槅心。尤其是皇帝,他为了凸显自己“九五之尊”的地位,会“光明正大”地在槅心处藏进很多小心思。

比如,他会在最重要的宫殿门窗上采用一种很有格调的槅心图案—“三交六椀菱花”。这种图案由三根木条(棂条)相交而成,如果以相交处的圆心为中心来看,这就是一个六片花瓣组成的菱花,而在每个三角形的中间都有一个圆形,就好像碗一样,因此得名“三交六椀菱花”,古人取名真是又美又形象。这种槅心图案为最高等级,有专家认为三根棂条相交,代表天地相交而万物生,听起来很有寓意。

三交六椀菱花形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又会根据宫殿性质做出一些小改变,如太和殿是三交六椀菱花,中规中矩,庄严肃穆,因为这是宫里举行重大典礼才会开启的宫殿,等级最高,所以用这种图案。

而中和殿的等级虽低于太和殿,但也位于中轴线上,所以用的是“三交六椀嵌艾叶菱花”形,有了艾叶的加入,看起来就没有太和殿那么庄严。又如养心门,它使用的依然是“三交六椀菱花”式,但整体呈圆形,叫“三交灯球嵌六椀菱花”。

三交六椀菱花是门窗图案里的最高等级,比它稍低一等的是“双交四椀菱花”形,三交少了一交,变双交,经典代表就是《甄嬛传》里那个喊着“臣妾做不到”的乌拉那拉皇后所住的景仁宫。它的特点是两根木条(棂条)相交,交点以菱花做钉并分散出四片花瓣,形状像四个圆碗,故名“双交四椀菱花”形。

这种双交形制还有正交和斜交之分,斜交就如同上面所说的景仁宫,正交的例子在太和门西侧的廊庑。

除了上面那些千变万化的“碗+菱花”的图案外,宫里很多屋子也会使用普通的木条来装饰槅心。比如横竖结合,如同一个个小豆腐块的图案,这叫正方格,它还有个“兄弟”,叫“斜方格”。

同时,有一种图案看起来普通,但名字非同寻常—“一码三箭”。它的特点就是在槅心的中间部分穿过三根木条,就像三支箭。据说这种样式的得名取自老子《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有时,也会穿四支或五支“箭”。

宫里还有用一些复杂图案来做槅心的,比如“灯笼锦”,它中间的灯笼心面积大,透光性好。

再如“步步锦”,它的特点就是棂条从外往里逐渐缩紧,其实它最初就是叫“步步紧”,后来取吉祥寓意把“紧”改为了“锦”。在“步步锦”的图案中会经常用到一个装饰—“卧蚕”(见右图),顾名思义,它两头微微凸起,就像一条卧着要吐丝的春蚕一样。

在故宫的绛雪轩,还有非常经典的“卐”字纹团,在“卐”字周围通常还会点缀上“寿”字、蝙蝠等图案,寓意万寿无疆、万福大德。

最后隆重介绍御花园摛藻堂的“冰裂纹”,它就像初春时大地回暖,冰裂开的样子,名“冰裂纹”。这种图案经常被用在书房的门窗上。

关于冰裂纹的寓意,说法比较多,有人认为这是春天到来,大地复苏的象征,有希望之意;还有人说用在书房上,是鼓励读书人要坚持,要懂得“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道理。

故宫里的门窗图案千变万化,既有等级的区分、吉祥的寓意,又兼顾了美感。这些图案一遇到阳光就会“开花”—窗格的图案洒在地面上,非常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