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贰·故宫的屋顶为什么长得不一样(1 / 1)

故宫里房子多,自然屋顶也多,这些屋顶长得“五花八门”,自动地组成了一个“屋顶兄弟连”,其中有大哥、二哥、三弟,对了,还有个身材极好,长着一头卷发的小妹。

首先出场的是大哥,它是最高等级的屋顶,长得威武,名字也牛,叫重檐庑殿顶。它常年坐镇太和殿,有种傲视群“顶”的感觉。

重檐,即两层屋檐的意思。庑殿顶,又称“五脊四坡式”,它由最正中的一条屋脊和以此分出来的四条垂脊组合而成,其还有个很形象的名字“四出水”,那四条垂脊就好像从正脊出来的四股水流一样。

重檐庑殿顶是屋顶界的最高等级,经常用在皇宫或者寺庙的正殿,比如上面提到的太和殿,还有孔庙的大成殿,等等。

重檐庑殿顶是老大,接下来是老二,它叫歇山顶,如果是两层屋檐就叫“重檐歇山顶”,它的特点是屋脊很多,数一数总共是九条,所以又有“九脊顶”之名。

这个老二歇山顶和大哥庑殿顶的区别就是,大哥的垂脊垂得特别顺,跟用了洗发水一样,而歇山顶感觉像是用了劣质洗发水,本来想像大哥一样柔顺地垂下来,可惜洗发水质量差,垂着垂着就分叉了,形成了戗脊。

南方的建筑用歇山顶的特别多,像江南园林里的拙政园、狮子林、留园等都有很多歇山顶式建筑。

屋顶界排行第三的是一个“好男人”,它既顾家,又护妻,名字叫悬山顶,这个“悬”字很形象,整个屋顶超出了它底下的这面墙(山墙),就好像是屋顶悬在了山墙之上,故得名。

悬山顶在南方民居里特别常见,因为南方雨水多,屋顶悬在山墙上保护了整个墙体不受雨水侵蚀,每次看着它,我都觉得悬山顶真是个“好男人”,用它伟岸的身躯一直保护着它身下的“妻子”(山墙),绝对的“护妻狂魔”。

接下来出场的这位是屋顶界的老四,我称它为“硬汉”,刚好其名字里也带着“硬”,叫硬山顶。

和“护妻狂魔”悬山顶比起来,硬山顶没有悬在山墙之上,而是直接和山墙融为一体,也可以说它们紧紧地贴在了一起,远看就像一座硬硬的小山。

这种屋顶在北方比较多见,因为北方天干物燥,风沙也大,万一屋子起火,硬山顶可以用它硬朗的胸膛防止火势蔓延,真是“汉子”一条!不过硬山顶的等级较低,一般用于民居建筑。

以上说的这四种屋顶有等级之分,梁思成先生曾经就做过考证:“屋顶等第制度,明清仍沿前朝之制,以四阿(庑殿)为最尊,九脊(歇山)次之,挑山又次之,硬山为下。”

简单排序就是: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重檐(两层屋檐)高于单檐。

除了这几种有三六九等之分的屋顶外,宫里还有其他一些小兄弟,它们不分高低,都是“好哥们儿”。

比如“头盔哥”,它长得像一顶头盔,名字就叫“盔顶”,在故宫的文渊阁旁有个碑亭就用了盔顶。

还有和“头盔哥”长得很像的“顶球哥”,它的特点是四条垂脊汇聚到顶上那个圆球,正式名称叫“攒尖顶”。故宫的中和殿、交泰殿都用这种屋顶。“顶球哥”是个“逍遥派”,经常出没于各大园林之中,中国很多园子里的亭式建筑都用这种屋顶。

接下来是“素颜妹妹”卷棚顶,和其他哥哥不同,它的正脊是一个小坡,弧形,就好像一头小卷发,它也不爱化妆,都是以本色素颜示人。卷棚顶一般不用在重要建筑上,在皇宫里,它通常用在太监和宫女们住的屋顶上。不过在民间,老百姓倒是常用它,尤其在一些私家园林里,卷棚顶经常被用来做亭子或水榭之类的屋顶。

卷棚顶有时会几个一起出现,就好像“小姐妹们”在勾肩搭背“聊”着宫里事,这种叫“勾连搭卷棚顶”,如果勾得多,就形成三波浪、四波浪或者多波浪勾连搭。很多人都担心这种勾连搭式卷棚顶的排水问题,其实古人早想到了,他们会在几个卷棚顶的连接处,设计一个中间高两边低的小坡,这样积水问题就完美地解决了。

这么多“千奇百怪”的屋顶形成了故宫里一道独特的“抬头风景”,下次大家再去故宫,可以抬头看看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