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不值钱的就是钱了(1 / 1)

我的父亲是一个普通的公务员,他兢兢业业地工作了十几年,基本工资也不到1万块,而北京的互联网公司绝大多数毕业生的起薪都差不多是这个水平。我回家时,他老人家经常会跟我感慨,你们赶上好时候了。

干一辈子,不停涨薪才和刚毕业的大学生薪水持平,这是什么原因呢?

在我看来,核心原因是这个时代与国家将最多金钱资源注入的行业是互联网行业。而公务员行业长时间没有任何变化,保守、稳定、故步自封,薪资涨幅必然是很小的。时代在逼着每个人奔跑,逼着每个人成为富人,逼着每个人奔向互联网。保守将受到惩罚,故步自封将受到打压,寻求稳定将损失最好的选择。

我们感激生于这个伟大的时代。

节俭是贫穷的先兆

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大家最怕一个词——通货膨胀,感觉印钞多了不是好事,其实通货膨胀恰恰是繁荣的秘密。在通货膨胀的预期下,绝大多数人都会采取更为激进的财务策略,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借更多的钱投入生产与自我提升。

而中国传统老百姓的思维却是存钱、节俭、以俭养德。这与我们的父辈长时间处于贫困挣扎线上的童年有关,与中国长期积贫积弱的状态有关。但是从中国高速增长30年的新时代来看,这实际上是一个远远脱离时代发展的陈旧道德观念。

从小,父母就教育我要节俭,家里如果有东西要扔掉简直是犯罪。衣服最好穿父母剩下的,只要能保暖,不要在乎任何美感,一双鞋没有补三四遍就不许换。我记得我高中时,我爸说:“儿子长大了,太好了,我衣柜里有好多衣服你以后都能穿了,以后再也不用给你买衣服了。”

我当时的心情是崩溃的。我爸一米八五,我一米七五,他的腰围应该至少大我三圈,我爸的西装我穿在身上就跟袍子一样。

我在美国读书时,有些美国人也有这个习惯,叫作“hoarding”,就是储藏癖,不愿意把东西扔掉,反复用反复穿,即便没有用也留着。只不过在美国,心理医生不会认为这是节俭,往往把这种行为当作一种需要被治疗的心理疾病来看待。

其实我们心里很清楚,到了我们这个时代,衣服的供给自然是过剩的,我们不会经历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衣服对于我的意义是:穿着是否舒适,合体;我的穿着异性是否满意,是否能让我找到心仪的她;如果能体现出我对美的追求就更好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衣服是随着以上几个需求不断变化的,因此你就可以理解女生平时“买买买”的行为了。

正因为这个原因,出现了大量的服装原料供应商,出现了大量的设计师,出现了大量的品牌商,甚至催生了满足“买买买”乐趣的网络购物平台。

与此相反,如果每个人还停留在“缝三年,补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年代,衣服不穿破不罢休,上述所有的企业都得倒闭,从业人员都得失业,更不会出现购买平台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

这就是经济学中“需求创造增长”的理论,它还会带来一个附加效应,就是当消费的人更多了,规模效应还会大幅降低每个人的消费成本,从而让每个人的生活成本降低。

高科技领域中,无人驾驶汽车中的一个车载雷达,目前价格是7万5千美金,约合50万人民币左右,都赶上四五辆普通汽车的价格了,这是无人驾驶汽车无法大规模普及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什么这种车载雷达如此之贵呢?核心并不是技术太复杂,或者能生产的企业太少,而是因为这种车载雷达的订单量太少。如果车载雷达日后的订单量,也就是以后无人驾驶或者辅助驾驶类的汽车突破100万辆的话,那么车载雷达的价格就会降低到500美金一个,这仅仅是之前价格的6‰,规模效应带来的巨大改变可见一斑。

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极为丰富,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我们的使命是努力奋斗让宇宙万物都能够更好地满足人的需求,而不是压抑自己的需求,奉行传统的勤俭节约,以俭养德,这样会让世界变得更糟。

把这个道理告诉你的父母吧,如果你不怕被打的话。

借得越多,赚得越多

我父母从小就给我灌输过一个观点:老孙家人是有尊严的,不求人,从不借钱。借钱是这个世界上最丢人的事情。你以后可千万不能混成以借钱为生的人。

后来我创业了,发现如果一个正常企业不借钱,几乎无法立足,我必须把以前认为的这个世界上最丢人的事情——借钱,反复干上很多遍。而且我悲观地发现,可见的未来,我可能还会持续“丢人”下去。

其实每个人创业之初,资源都很有限,早期只有简单的几种筹资方式:借贷或入股。我2012年第一次创业,为了实现梦想,找几个朋友借了几千美金。

本来有个朋友愿意投资我5万元人民币占公司10%的股份,但反复观察之后发现我干的行业他看不懂,便放弃了投资。

如果我在成立直播平台之前不去借钱,就没有今天的“陪我”公司,也没有今天千万用户在互联网上对语音直播的优质体验,更没有今天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书。

其实在真正的社会中,借贷已经十分普遍,借钱给利息,也成了一个最普通的社会交易行为。借钱不丢人,只要梦想对,借得越多,赚得越多。

我们公司与“小米”公司都是招商银行的客户,银行的客户经理跟我们说:“‘小米’每年会从银行借几十亿人民币投入到手机生产中,如果你们愿意,我们也可以借钱给你们扩大规模。”

可以说,对于实现“为发烧而生,让千百万人实现梦想”,即便雷军也没有这个能力,他需要借力打力,需要通过投资与借贷来完成自己的梦想。

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不也是这样吗?我们在目标前是渺小的,只有借力打力,才能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我们希望提升自我,希望通过“买买买”变得更美,如果没有钱,我们可以用信用卡提前消费;我们希望买一套房子进行投资,获得好的投资回报,可以通过银行信贷来实现梦想;甚至我们可以从公司借钱,买入创业公司的期权,待公司成功,共同享受成长红利。

借钱是一种自然的大规模陌生人协作行为,只要我对钱有需求,有人愿意借给我,我还钱付利息,本身就是最大的善事。那个故步自封、保守僵化、自扫门前雪的时代结束了,一个陌生人大规模协作、彼此温暖、彼此帮助、合作创造美好的时代即将到来。

钱不稀缺,稀缺的是奋斗;钱不稀缺,稀缺的是闯劲;钱不稀缺,稀缺的是个人。

勇敢借钱消费,借钱提升,借钱圆梦,这个时代会奖赏勇敢的人。

花钱,花钱,再花钱

我刚去美国念书的时候,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美国的高楼大厦从来都不关灯。就算是凌晨一两点,整个大厦还是灯火通明,看来美国人从来没有“人走关灯”的习惯。

后来,有懂行的同学跟我解释,首先美国的电费是非常便宜的。其次,这些灯如果经常突然全部关掉,掐断电源,之后再开启的话,电网的承载压力就会出现很大的波动。这种大幅波动对电网是非常不利的。与之相反,如果电网保持在一个规模性的稳定用电量,才能够让电厂维持恒定的低成本,同时延长基础设施的使用寿命。

这让我回想起自己上初中的时候,老师经常讲当今世界出现了能源危机,要节约能源,维持地球的可持续发展。但是长大后了解的事实却是,全世界能源根本用不完,新能源一天比一天多,能源价格一天比一天低。美国的页岩气、新能源、电池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石油价格也是屡创新低。

也许,我们真的应该将心思花在如何把能源花出去上,而不是挖空心思节约能源。这个时代也是这样,我们会奖励消费的人,而不是奖励节约的人。我们会喜欢那些更好地把资源配置出去的人,而不是有资源不用活活浪费掉的人。

认真想想怎么花钱,这个时代会给你最大的奖赏。

创业的时候,我们也发现,真正资本市场给予高估值的企业往往都是那些更好地把资源配置出去、更好地把资源花掉的企业,而不是更节省资源的企业。

全世界绝大多数硬件企业,比如希捷,这几十年来,将磁盘运算力提升了成千上万倍,容量缩小了上千倍,却只有极为微薄的利润。而把资源花出去的公司如微软、谷歌、Facebook,股价却一飞冲天。整个硬盘行业的利润,都远远比不上微软一个公司。微软工程师每天的重要任务,就是想好怎么把突飞猛进的计算机运算力用软件给花掉,来创造更好的用户体验。

一个企业中的员工,老板也更喜欢那些可以帮公司把钱真正花出去,带来真正业务品牌提升的员工,而不是那些每天强调勤俭节约,起早贪黑却没有任何工作成果的人。

花钱,花钱,再花钱,把钱花出去。懂得花钱的人,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