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实现与理解财富自由的(1 / 1)

在很多熟悉我的朋友看来,我身上发生过太多神奇的变化。

22岁的我还是一个普通的留美学生,为了实习、工作辛苦奔波,一年之后,却依靠投资特斯拉、比特币与中概股实现近100倍的回报,得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个1000万。

22岁的我还是一个想在美国注册公司,却折腾两个月都办不下来、看到报税表就头疼的创业小白,经过4年奋斗,成为将公司发展为用户近千万的互联网科技公司CEO.我也成为马云创办的湖畔大学首期中唯一的”90后”学员。同时,我还登上了《福布斯》杂志评选的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榜单。

在外人看来,我似乎发生了一些神奇的变化,但是在我看来,我还是当初那个对所有事物都抱有强烈好奇心的“逗逼”,那个对失败习以为常只知道努力反复尝试的“二逼”,那个对反复做自己喜欢的事,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苦逼”罢了。

这些年,除了每天在公司工作12个小时以上,乐此不疲地创业之外,真正变化的是我对财富自由的理解。

而这份对于财富自由的理解,也引领我赚到了人生的第一个1000万。这不仅实现了我的财富自由,更大程度上实现了我梦寐以求的精神自由。

其实,我们绝大多数人对财富自由的理解,都停留在一个高度一致的定义:一夜暴富。有物质追求的,每天花天酒地,吃喝玩乐;有精神追求的,则是做一个幸福的人,劈柴喂马,周游世界。而我这种既有物质追求,也有精神追求的人,则是每天既花天酒地,吃喝玩乐,也劈柴喂马,周游世界。

如果没有一夜暴富这种幸运,我们退而求其次,对财富自由的理解,则是现阶段的所有被动收入(投资利润、获得的版税、得到的房租等)大于基本生活开销,这样我们虽谈不上享受,但至少能每天躺在**不用干活。

当我开始创业,渐渐接触到大量早已实现财富自由的人,却发现他们的生活状态完全不是想象中那么悠闲和潇洒,相反,他们要比我们这些创业的人还要勤奋努力得多。

例如湖畔大学的校长马云。每天早晨9点上课,当我们火急火燎地跑进教室,马云早就到教室了,而且已经把课都备完了。他讲完课的当天晚上,就坐飞机去美国见华尔街的投资人。

在湖畔大学好几次上课,马云老师都是刚处理完集团的事从国外飞回来,连倒时差的时间都没有留出来。

宾大的荣誉校友巴菲特,更是以勤奋出名。每天工作的时间都在14个小时以上。他今年已经87岁了,仍然工作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第一线,丝毫没有退休的想法。甚至是2012年4月17日,他在给公司股东的致信中说明自己已经罹患前列腺癌一期,却仍然表示自己精力十分旺盛,完全能够胜任工作。

在不分昼夜连玩4天电脑游戏《文明4》后,头晕脑涨的我终于发现,如果说,吃喝玩乐,花天酒地之所以对于现在天真的我具有一定程度的吸引力,也是由于我绝大多数时间是在繁忙的工作中度过的。

即便娱乐活动分泌出的多巴胺能使得我快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是我创造性活动(工作)中出现的间歇性行为。也就是说,享受性活动的快乐本质上是不可持续的,而只有创造性活动的快乐才是可持续的。

这让我意识到,财富自由也许是一种因财富独立而产生的精神自由的状态。这可能与吃喝玩乐、花天酒地的享乐毫无关系,与劈柴喂马、周游世界的文艺追求也不相干。

我渐渐发现了属于我自己的财富自由的真正定义。

财富自由的定义就是,不需要为金钱做出价值观的妥协。妥协的种类包括付出时间、付出金钱、付出注意力、付出情感和尊严。

首先,我们会发现,财富自由的定义其实相当狭窄。财富自由并不会给我们带来真正的快乐,因为真正的快乐来自于创造性的行为,例如创业与工作。财富自由能做到的只是能够为我们免除人生中因金钱不足而产生的各种麻烦与妥协,因此,财富自由能起到的作用是相当有限的。

这也回答了我们经常会提的傻问题系列之“为什么有钱人也会不高兴”,因为钱并不能带来心灵上的满足感和愉悦感。

真正解决“不高兴”“不开心”“不爽”的,是通过创造性活动,获得他人的认可、行业的认可、社会的认可,或者甚至是仅仅来自于自己的认可。

丰厚的财富其实不仅不是万能的,而且能起到的作用相当有限,如果要持续地获得快乐与幸福,核心还是要找到自己热爱的创造性活动,并因此获得幸福感。

其次,财富自由也仅仅只能帮助你解决不为金钱妥协的问题。

也许你得为亲情妥协,不得不为父母的奇葩想法买单,甚至是他们不合理的请求与想法。比如你父母硬逼着你生小孩,逼着你结婚,这个问题某种程度上来自于他们的固有观念,几乎是不可解决的。财富自由也只能保证你因为财务独立而不受到他们的控制,但是他们对幸福生活的定义永远在那里。

也许你得为权力妥协,不得不为了管辖区域的上级领导的行事作风而买单。比如我们天天在新闻上看到不少早已实现财富自由的巨商富贾因为行贿而被调查,其原因一方面是没有管理好个人边界,但更大程度上往往是因为身在其中身不由己,你即便不送,但拦不住他过来要。

也许你得为爱情妥协,甚至为了爱人许多不合理的思路和想法而买单。比如我见过太多富太太因为开美容院咖啡店而赔钱。他们的另一半往往都是非常优秀的企业家,难道看不出这是个赔钱买卖?相信我,越会赚钱的人越有自尊心,往往很难忍受亏损,哪怕是很少的亏损。这往往都是爱的妥协,架不住爱人喜欢开咖啡店美容院啊。

因此,如果你一直是抱着“实现财富自由便能实现终极幸福,达到快乐巅峰的观点”(我以前就是这么浅薄的人)的观念,也许财富自由会让你失望了。

但财富自由至少能让我们不为金钱而做出妥协。

至少,我们可以为自己喜欢的老板、公司而工作,在择业时,首先考虑工作本身,而无须担心待遇。至少,我们可以为自己喜欢的事业而工作,而无须担心事业本身带来的财务回报并不丰厚。

甚至,你手上的这本书能顺利出版,我也要感谢财富自由。其实,我从拿到“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开始,就希望能出一本属于自己的书。能不能大卖,能不能畅销,我都不在乎,我就是想出一本属于自己的书。这可能是我自儿提时代最大的梦想之一。

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这个梦想被耽搁了10年。其实回头看来,一个重要的客观原因,还是我之前一直没有实现财富自由,不得不把更多的事情放在维持生计、个人成长之上,而无法拿出一个整块的时间,系统性地写一本自己满意的书。

而现在的我,至少获得了部分的时间自由,我可以拿出我自己的时间,专心致志地做我喜欢的这件事——写一本属于我自己的书,而不用患得患失,担心害怕这本书的前途与销量。

就算这本集成我的思想的书卖不出去,留给自己,也是一个念想。不是吗?感谢财富自由,让我有这么一个任性的机会。

至少,财富自由可以让我在互联网时代成为典型的付费用户,无论是“王者荣耀”“部落冲突”这类游戏,还是“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土豆”这类视频网站。我可以靠付出金钱换到优质的用户体验,省下大量的时间。

至少,财富自由可以让我们在选择伴侣的时候,更大限度上去思考我是否真正喜欢TA,而无须考虑和TA在一起,我能得到多少好处。当爱情来临时,我们可以从容地选择爱情,而面包,自己买就够了。

对财富的正确理解,甚至发生在赚到钱之前。而对于财富的错误理解,也会让一个人即便幸运地得到了钱,也会迅速失去它,因为你缺乏驾驭财富的能力。

《财富杂志》曾登过一篇文章,Why So Many Lottery Winners Go Broke(《为什么大量的彩票中奖得主最终破产》),里面有一个全球性的彩票调查,发现彩票头奖获得者80%在40年之内就回到了原状,这个数据深刻地说明了对财富理解的重要性。

从这个角度来说,财富自由是一种精神理解状态,其背后有异常复杂的纵深。除了对财富的正确理解,还包括对人类社会的清晰洞察,对行业的深刻理解,对人性的精确体察。

总而言之,财富自由是一种生活方式、精神信仰,是一种值得捍卫的世界观与价值观。获取财富,是对我们信仰的奖赏,而失去财富,是对他人不信仰的惩罚。财富自由体现于一整套观察、信仰与改造世界的方式。财富自由也是人人皆可享有的权利,不分种族、肤色、性别、语言、国籍与出身。

我们因信仰自由而享受自由,财富是自由价值的一种体现。

财富自由,终归信仰之人。

我们只有找到属于自己的救生筏

在潮汐起伏中顺流而下,在海浪翻滚中随波向前

逐渐奔向美丽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