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胡雪岩的有胆有识之举(1 / 1)

人生无处不风险,不敢承担风险,唯唯诺诺,终不会有大气候,要想出人头地、称雄一方就必须具备大气魄、大胆识和果断的豪情。胡雪岩的成功就是因为有胆有识,敢于冒风险,他经营的钱庄、药店、典当、军火、生丝生意,以及向洋人借款等等,都是有一定风险的,但他拥有过人的眼光,敢于刀口舔血,这让他屡屡成功,成为一代商家巨贾。

拥有过人的眼光

登高远望能看到长远利益。一个有大作为的生意人,眼光确实是他的利器。

过人的眼光,除了要看得准,还有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看得“远”。

胡雪岩之所以成为一代商家巨贾,着实在于他的眼光敏锐深远。在丝生意还没有开始的时候,胡雪岩就想到了销“洋庄”。所谓销“洋庄”,也就是和洋人做生意,组织生丝出口。晚清开埠之后,中国与欧美及日本的贸易以江南丝、茶为大宗,而随着十七、十八世纪西方纺织工业的飞速发展,生丝需求量更是日益增大,经由上海外销的江南丝、绸,又在整个上海“洋庄”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治、光绪年间仅江苏镇江就以丝、绸“行销于北省及欧、美、日本者,岁人数百万”。

胡雪岩要销“洋庄”的念头,也是起于与阿珠娘的那一夕有关蚕丝生意的交谈。阿珠娘告诉胡雪岩,销“洋庄”,上万两的丝囤积起来,等价钱好了卖给洋人,自然是更有赚头。不过,销“洋庄”需要的本钱也大,洋鬼子也不是傻瓜,表面上不说你的要价高,跟你虚与周旋,暗地里再去寻找门路,总有那些吃本太重急于脱手求现的人,肯杀价出售自己的货。这样,弄不好与洋人的生意没有做成,自己的货反而砸在手里。销“洋庄”确实要担上几分风险。

不过,胡雪岩想到的却是另一个方面。在他想来,做生意就怕心不齐,如果这些专与洋人做丝生意的“广行”、“洋庄”能像茧行收茧一样,同行公议,就是一个价,愿意就愿意,不愿意就拉倒,洋人也就不服帖也得服帖了。对于那些本钱不足,因周转不灵而急于脱货求现的商行,也有办法,第一,可以出价收购,同样的价格,你要卖给洋人,不如卖给我。第二,对方如果不接受收购,则可以约定不卖给洋人。我这里有钱庄做后盾,可以让你用货物做抵押,贷款救急,洋人就范,货物脱手之后再还。洋庄丝价卖得好,能多赚钱谁不乐意!假如在这样的条件下还有人要把自己的货杀价卖给洋人,那就一定是暗地里收受了洋人的好处,吃里扒外,自贬身价,可以鼓励同行跟他断绝往来,如此一来,这样的人在同业中也就没有立足之地了。

胡雪岩的这一构想实可谓有远见、有气魄,他后来生意的发展证明,他的这一构想也确实是见地不凡且行之有效。生丝生意开始之初,胡雪岩来往于杭州、湖州、上海之间,在联合同业、控制市场、垄断价格上绞尽脑汁精心筹划,与外商买办斗智周旋,终于按他的构想做成了第一笔洋庄生意,赚下十八万银子的利润。而事实上,他通过这笔生意,一方面与丝商巨头庞二结成可靠的生意伙伴关系,在蚕丝行业建立起自己的地位,另一方面,通过这笔生意,他和外商取得了联系也积累了与他们打交道的经验,为他后来驰骋十里洋场打下了基础。而这些实在不是那十八万的“赚头”所能比拟的。可以说,胡雪岩不同一般的眼光,在他起步之初就为他今后的发展写下了光辉绚烂的前景。

胡雪岩说,一个生意人的眼光“看得到一省,就能做一省的生意;看得到天下,就能做天下的生意;看得到外国,就能做外国的生意”,这话确实不错。事实上,胡雪岩的生丝生意,经过数年运作,后来成为他的仅次于钱庄、典当的重要商务领域,而且一直是以外贸为主。

高风险才有高收益

胡雪岩被当时的人称为侠商或者东南大侠,什么是侠?武侠小说中的大侠哪个不是胆大包天的主?在现实生活中,胡雪岩也的确有着为人热情、胆大不怕事、助人为乐这样的侠义心肠。在商场上,胡雪岩就更不怕风险了,找着机会就会勇于冒险。

胡雪岩人生最关键的一步——资助王有龄,就是因为他有着敢于赌一把的高风险意识,敢拿前程做赌注,才走出了一步精彩的命运之棋。

那时候胡雪岩不过是一个小伙计,当他遇到十分落魄的王有龄时,知道王急切要走门路求官位。胡雪岩就自作主张,大胆地将老板的五百两白银这样一笔巨款暂时借给了王有龄,以此作为王进京的活动费。

为此,胡雪岩被老板炒了鱿鱼。在当时,他的这种越轨行为无异于是自杀,意味着自己从此将无法在社会上立足。胡雪岩敢把宝押在这样一个落魄者身上,他下的赌注实在是太大了。但正因为赌注大,他得到的回报也更多。面对素不相识之人的慷慨资助,王有龄能不感恩戴德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就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换上任何人,都一样会这样做的。

王有龄在谋到了官位和肥缺之后,胡雪岩就得到了很多回报:一是启动资金,二是官场的势力,三是为朋友敢于两肋插刀的“义”。有了这三样资本,胡雪岩不想发财都难了。 胡雪岩创业时正处于太平天国与清廷对抗的时期,一般生意人为求稳当时经营态度都转趋保守,但是胡雪岩却在乱世动**中看到了商机。

当时,市面上银价的汇兑落差十分不稳定。胡雪岩认为,银价汇兑落差很大,表示钱庄低进高出的机会也大,只要看得准,兑进兑出,两面都有钱赚。

果然,胡雪岩创立的阜康钱庄在不稳定的政局中,不但事业蒸蒸日上,日后更成为他经营政商关系以及跨足其他行业,例如生丝、药店、军火、典当的后备金库。

当时,经营钱庄的人也很多,或许这并不能足以说明胡雪岩就比其他钱庄老板的胆量大。最能体现胡雪岩“刀口舔血”的经商性格,就是他敢于顶着朝廷干,吸收太平军的存款。 在清政府眼中,太平军是叛乱团体,吸收太平军的财产无疑就是隐匿“逆贼”的财产。朝廷要是知道哪一家钱庄敢替天平军存钱,就会没收钱庄的财产,砍了老板的脑袋。一个商人要是做这样的生意,结果通常是“有命赚钱、没命花钱”,因此当时很多钱庄根本不敢收“太平军”的存款。

胡雪岩为什么敢做这样的“违王法”的生意呢?当然是看见了“刀口”上的“血”,就是风险中的机会,所以不惜舌头被刀口划破的风险,去赚这大钱。

胡雪岩认为,江南素为财富重地,太平军盘踞江南十多年,并已经劫掠了无数的民阅财富。太平天国首领洪秀全定都金陵修建的金龙殿,柱子全为真金粉末所敷,在英王陈玉成府内也搜出了二十万两的银子,而且本子天国中的下层军官也有敛聚财物的嗜好。

清军与太平军酣战十几年,在清军攻下重要战略城市杭州之后,太平军就呈现出了气数将尽的气象。这时候,许多太平军的中下层军官正盘算着日后如何营生。胡雪岩料定,太平军的人在这个时候,只想找一个稳当的地方存放银子,根本不会计较利息。而自己用这笔低利的存款放贷出去,所产生的利息就相当可观,这是一本万利的好生意。

于是,胡雪岩大胆地吸纳太平军的存款,然后再放款给从江浙逃到上诲避太平天国之乱的乡绅。胡雪岩为什么放贷给这些人?因为他们在祖籍靠用产收租过活,逃难到上海坐吃山空,日子一久不得不举债过日子。不过,他们跟前虽然没钱,但田产尚在,只要战乱一结束,回到老家照样是神气洋洋的土财主,所以不愁没有偿还能力。

“一人拼命,十人难敌。”经商也是这样,勇气能够让你占据上风、占得先机,往往也能最终取得胜利。胡雪岩是商场上的常胜将军。而他之所以能以令世人咋舌的速度张扬势力,一天比一天强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有胆有识,在看清楚形势的情况下敢冒风险,比别人多了一份令自己走向成功的勇气。

当初,胡雪岩得知青帮要替太平军运送一批从上海购买的军火。因为战事频繁,军火买卖的利润特别大,连回扣都是一笔不小的款子,胡雪岩早就眼红这门生意了,只是不知如何着手。这次他知道了这条消息,正好可以先别人一步,把这笔生意抢来自己做。恰好在这个时候,官府也准备购买五百条毛瑟枪,以加强浙江军营的装备。

胡雪岩粗略算了一下,每支毛瑟枪约五十两银子,五百支就是二万五千两,只要回扣在一分以上,那就至少可以赚到三百两银子,应该是一笔好买卖。

于是,胡雪岩马上收拾行装,雇了一支小火轮,连夜急赴上海。老谋深算的胡雪岩知道,商场如战场,稍有迟误就会错失良机。而且,胡雪岩还算准了,洋人肯定会一边跟太平军讨价还价,一边拖延时日,以便在最后关头狠狠地敲上太平军一笔。

胡雪岩还估计,太平军欲购的这五百支枪数量巨大,洋人不可能有现货,等到从国外运过来时,就应该是一个月之后。胡雪岩很有信心让洋人将这批军火卖给自己。

胡雪岩到上海后,通过青帮头子廖化生结识了在洋人手下打工的欧阳尚云。从欧阳尚云那里,胡雪岩得知,事情果真像自己事情估计的那样,太平军所购军火因为现货不足,麦得利已经发电报向国内催运了,下个月初才可以交货。

胡雪岩一算,还有二十多天时间,二十天用来同洋商周旋,时间上是绰绰有余了。胡雪岩十分自信地认为麦得利一定会改变主意,他会同太平军毁约,把生意转给自己。

在与麦得利谈判的过程中,胡雪岩勇气十足,不因为对方是洋人就害怕,而是理直气壮地让麦得利将军火卖给自己。在关键时刻,甚至威胁麦得利,如果将军火卖给太平军,清政府就会派兵截获这批军火,甚至追究麦得利的法律责任。

这样一恐吓,麦得利怕了,既怕自己血本无归,还怕清政府找自己的麻烦。他在得知胡雪岩的财富足以买下英伦三岛中的其中之一时,当即惊得哑口无言,于是乖乖地放弃了原来的计划,把军火卖给了胡雪岩。

快刀才能斩乱麻

生意场上的冒险就相当于一场博弈,你落哪一个子,敢不敢落下这一个子,都代表着一种勇气,同时也是一种决断。在这种关键时刻,经营者必须要在一念之间,做出自己的决定。有时候,一笔生意的成败,全看经营者是否能当机立断地拍板定夺。

一件事情的对与错、是与非,不能当机立断是很危险的。你越顾虑越观察,就越拿不定主意。你认为有价值的、对自己有利的,就要快刀斩乱麻地决定下来并付诸行动。认为不符合自己利益的就干脆不干,反正不要优柔寡断。现在很多商人的成功,其果断决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成功的经验就是:敏锐观察,当机立断,该出手时就出手。

1931年,绰号“川南王”的恶霸地主刘文采派人用假银元向宝元通购买味精。宝元通的业务员拒收后刘文采恼羞成怒,以“扰乱金融”的罪名将营业主任逮捕入狱,并扬言要杀营业主任的头,关宝元通的门,企图以此置宝元通于死地。

在刘文采的**威下,果然弄得满城风雨,人心惶惶,大有宝元通即将倒闭之势,再加上一部分股东要求退股,更给人以宝元通危在旦夕的印象。”

为了稳住人心,宝元通决定首先退还职工亲友在商店的存款。他们组织了二十挑银担子,每挑装银元两三千元,大摇大摆挑上大街,挨户登门退款。这一举动在宜宾城引起了轰动,既显示了宝元通临危不乱,注重信誉,同时也告诉人们,宝元通实力雄厚,殷实可靠,是不会轻易就关门倒闭的。因为敢于在关键时刻与大地主叫板,宝元通安然的度过了危机。 商祖白圭为达到理财的目的,对各种市场信息极为重视,同时反应也极快,出手果断。一遇行情变化,立即做出决定,是买进还是卖出,绝不错过任何一次良机,用他的话说就是“趋时若猛兽鸷鸟之发”。

商场如战场,战场上没有常胜将军,商场也很少有百分之百的成功把握。投资的风险可以说是无所不在,这就要求每一个成功的经营者,除了要小心行事之外,还要敢于当机立断,万万不可前怕狼后怕虎。

有一次,胡雪岩的徒弟陈世龙从外面打听到,上海的帮会组织——小刀会会将要起事。漕帮的首领尤五也证实了这个消息,这时候胡雪岩就犯难了。如果小刀会的势力扩大,外面的丝就难以运进上海了,果真是这样的话,就应该提前大批囤积、吃进生丝。不过囤积生丝也有风险,一是要占用资金,二是如果小刀会闹不起事,不到半个月就平息了的话,囤积生丝也就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该何去何从呢?到了最后关头,也只能根据已有的形势做出预测了,至于这个预测准不准确,情况是不是会朝预测的方向发展,这一切都是个未知数,但是,形势刻不容缓,必须马上做出决断。

胡雪岩前总后想之后,果断决定大量买进生丝,囤积在租界,准备到时大赚一笔!就算是高价也要大胆购进。

在胡雪岩的所有生意中,这一次的风险算是特别大。为了这笔生意,他调集了几十万银款,其中大多都是向同业拆借的。如果当生丝囤积了好几月,在利息都搭进去了不少时市场禁令突然放开,丝价必大跌,那么胡雪岩就会亏到姥姥家去了。

果断的决策来自于对事物发展的准确预见,胡雪岩做出这个决断不是头脑发热,而是有着充足的理由:因为小刀会有洋人暗中相助,政府肯定会想方设法治一治洋人。对于政府来说,最好的法子就是禁止和洋人通商。这样一来,不到三个月,洋人就算有钱也买不到生丝,那时生丝的行情就会大涨了。

形势的发展果如胡雪岩所料:两江督抚上书朝廷,要求以禁商之法惩治洋人。朝廷同意了,果不出几个月,丝价突然大涨。胡雪岩的这一决断大笔收获了白花花的银子。

一个人,要想赚大钱,必须得像胡雪岩这样有过人的胆识和气魄。敢做别人不敢去做的事情,更重要的是,要能察人所未察,在人所共知的风险中找出别人所未能看到的机会,只要看准了就当机立断,冒别人所不敢冒的风险。

商机,对于所有的人来说都是机会均等的,而且商机又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但当机遇临门之时,是否能抓住,关键就取决于是否果断了。如果瞻前顾后、犹豫不决、该出手时也不出手,那么,煮熟的鸭子也会飞走,只好眼睁睁地看着银子哗啦啦地从自己身边溜过。

敢做他人之不敢

要做一个能赚大钱的成功的商人,必须有过人的胆识和气魄,简单来说,也就是要敢做别人想不到去做,或者想到了但不敢去做的事情,当然,这种勇毅是有基础的,那就是对事情的全面彻底的了解,预见的眼光,正确的推断。

胡雪岩正善于把握这些。

在清廷攻打太平天国初期,胡雪岩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提前得知了官票即将发行的消息。一日,刘二爷在路上碰到了钱庄总管刘庆生,他将刘庆生悄悄地拉到僻静之处,从身上掏出一个铁盒子,取出两张银票交给刘庆生。刘庆生入眼便觉得异常,不同于一般的银票。只见那银票是皮纸所制,上面写的是满汉合璧的“户部官票”四字,中间标明“库平足色银一百两”,下面还有几行小字“户部奏行官票,凡属将官票兑换银钱者,与银一律,并准按部定章程,搭交官项,伪造者依律治罪。”平素刘庆生见识的银票不算少,但从未见过这种银票。因此,他问刘二爷,得知这银票在京里也是刚通行,听说部署已经派人前往领去了,市面上不久就会流通。

刘庆生将这两张银票揣人怀里,直奔胡雪岩处而去。

胡雪岩命刘庆生召来来源钱庄和鸿财钱庄的大东家们请来一同鉴赏,以期弄清其来龙去脉。

来源钱庄的大东家孙胖子,反反复复地端详,然后放下银票说:“我隐约听说,京里要发行新官票,没想到已经出来了,上面做事也够快的了。”

“这种官票不知道发行了多少,说的虽然是‘属将官票更换银钱者,与银一律’,但如果这种官票太多,现银不足,那咱们钱庄岂不要蒙受损失了吗?搞得不好,会招致灭顶之灾啊!”鸿财的一位大东家摇摇头,忧虑地说道。

善于察言观色的刘庆生此时将目光射向了胡雪岩。胡雪岩此时却是满脸沉思之色。 客人走后,当刘庆生问起胡雪岩的意见时,胡雪岩摇了摇头,又仔细看了看银票,说:“乱世出英雄。越是乱的时候,越才有机会。有其弊必有其利,最关键的是,我们随时都要抓住利的一面,就会永赚不赔。这就好比做米生意,跌得差不多时,就买进;涨得差不多时,就卖出。卖米是这样,做钱生意更是如此。你明白了吗?”

刘庆生也是聪明之人,听了胡雪岩的这番话,觉得颇有道理,自觉获益匪浅。但是要掌握好跌涨的趋势,这就要靠自己独到的眼光了,这眼光岂是每个人都具有的?它又从何而来呢?

刘庆生把自己心中的疑问提出来向胡雪岩请教。胡雪岩就此提出了他认为官票可行的几点依据:首先,京里发放这种官票,只不过是想聚敛银两,充实军饷,以对付太平军。其次,他认为太平军甘于守成,必不能成大器。现官兵得西洋利器相助,左、曾二位大人又带兵有方,故太平天国必败无疑。只要官军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朝廷必将感激。到时候,无论做什么生意,朝廷必将一路放行,这哪有不发的道理?

两天后,杭州钱业公司召集同行开会,商讨如何处理上头交下来的二十万两“户部官票”。刘庆生作为胡雪岩的代权人,在召集会上复述了胡雪岩关于“户部官票”的观点,并率先认销了两万两官票。其他钱业同行也踊跃认销,结果二十万数的“户部官票”还不够分派。在兵荒马乱的年月,钱业还出现此种景象,连德劭年高的钱业值军执事也颇为吃惊,对阜康钱庄很是佩服。自此,“阜康”这块招牌,不但在同行之间,而且在朝廷里,也立刻响亮起来,经过阜康钱庄转兑、私蓄的朝廷官员也越来越多。

由此可见,胡雪岩之所以在做生意中能有“刀头上舔血”的勇气,首先源于他对时势、对商情的充分了解。这种勇气不是莽撞的一时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最后决定,所以他才能在各个机会来临时有惊无险,并稳赚巨额利润。

商场无处不风险,不敢承担风险,唯唯诺诺,终不会有大气候,要想出人头地、称雄一方就必须具备大气魄、大胆识和果断的豪情,“成为王,败为寇”,视死如归地去玩一把,方不愧于一生。风险越大利润越高,在当今激**、迅捷的社会变革中,在瞬息万变的市场里,稍纵即逝的机遇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并敢于尝试的,以静制动的保守观念使人无法借此领略**,铤而走险已频繁出现在那些光彩照人的创业者身影中,冒险精神已成为逸个新时代中最畅销的口头禅,最有激励性的口号,最宝贵的财富。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以其富有传奇色彩的冒险发家史和其敏锐的目光,卓越的思维创新,像一部经典西部片一样令人如痴如醉。金融大王摩根一生无处不在冒险,在险风恶浪中遨游,时常有惊世之举,冒险的清晰目标和强劲手段使之在背水一战的险恶环境中屡屡获胜,终成一代霸业。同样,胡雪岩的经商生涯也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冒险,是他过人的胆识,敏锐的判断,当机立断的勇气,带给了他一次又一次的成功。这一点值得后来的经商者去学习。

有勇有谋有胆识

所谓“敢”与“不敢”其实质乃是以胆识与谋略为后盾的。“敢”是因为有勇有谋有胆识,“不敢”是因为无勇无谋无胆识。敢于冒险,也正是在这“敢”与“不敢”之间的差别,产生出的结局会截然相反:一个是胜,一个是败。

胡雪岩能在商场上势力张扬迅速,常常立于胜地,就是因为他“敢”字当头,有勇有谋有胆识,敢于冒风险。

有一次,胡雪岩得知青帮要替太平军护送上海购来的一批军火。由于当时战火纷起,军火买卖利润十分巨大,回扣也不菲。胡雪岩早就垂涎军火生意,苦于无处着手,如今凭空知道了这条消息,正可捷足先登,虎口夺食,把这笔生意夺回来自己做。若是一般人来说,绝对不敢去冒这种大风险。但胡雪岩却当机立断,决定大干一场。想罢,事不宜迟,他立刻打轿赶往王有龄府宅。王有龄听他述说,高兴道:“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来得全不费功夫,刚才抚台黄大人召见我,商议要海运局拨一笔款子购置500条毛瑟枪,加强浙江绿营兵的装备,我正愁差谁去经办,你若有兴趣,可应承下来。”

胡雪岩心算一下,毛瑟枪每支约50两银子,500支需要2.5万两银子,回扣一分以上,起码可获利3000两银子,是一笔好买卖。当下他立刻应允,请王有龄开了一张3万两银子的官票,预备到上海花费。然后收拾行装,雇了一只小火轮,急急连夜奔赴上海。你道胡雪岩怎么这样匆忙?他深知商场如战场,稍有懈怠便坐失良机。胡雪岩算定太平军购军火不会很快,洋商必定讨价还价,延宕时日,把太平军逼到最后关头,好敲一笔高价。从高老三口中,胡雪岩得知太平军欲购500支枪,这批军火数量巨大,洋商不可能有现货,待从外国运来时,时间又过去一个月了。故而胡雪岩满怀信心要把这批军火半道易手,为己所用。

不几日,胡雪岩到了上海,求见上海青帮首领廖化生,说明来意,廖化生笑呵呵道:“生意人人做,就看谁占先,凭胡先生的才能,这笔生意非你莫属。”胡雪岩谦虚道:“靠我单枪匹马,万难成功,还要老哥鼎力相助,事成之后,老哥可分三成利润,算是合伙生意。”

廖化生喜出望外,没想到胡雪岩如此慷慨豪爽,道:“需要我做什么,尽管说,自家弟兄任你差遣。”

“我对洋商所知甚少,请老哥派一位懂行的弟兄陪陪我。”

廖化生沉思片刻,说:“眼下有一位弟兄,在洋行当通司,外国话说得流利,深谙洋商底细,就叫他帮助你如何?”

胡雪岩道:“最好,最好!”

不一会儿,一位弟兄带进一名青年,戴墨镜,穿洋装,着皮鞋,脑后却拖根长辫子,显得不中不西,不伦不类,十分滑稽。廖化生向胡雪岩作了介绍,此人名欧阳尚云,在洋行干了多年,懂法兰西语和英吉利语,是上海洋商看重的人物。欧阳尚云操着一口半生不熟的官话,告诉胡雪岩说:因从小就在洋行当小厮,学会说洋话,天长日久,中国话反而生疏了。胡雪岩见他聪明伶俐,反应灵敏,暗忖今后得好生待他,将来同洋商打交道,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欧阳尚云果然对上海洋商了如指掌,问起洋商底细,如数家珍,娓娓而谈。胡雪岩从他口中得知,太平军向英商麦得利所购500支毛瑟枪,因现货不齐,麦得利向国内拍电报催运,商定下月初交货。胡雪岩算算还有20多天,不禁拍手称庆,真是天助我也,20天用来周旋,时间绰绰有余,商场规矩,只要货未交出,一切协议契约,均无约束,签约毁约,司空见惯。胡雪岩久经商战,有信心令麦得利改弦易辙,撕毁与太平军的签约,把生意转给自己做。

主意打定,胡雪岩叫欧阳尚云同麦得利联系,亲自和他面谈。

第二天,欧阳尚云陪同胡雪岩,前去一家洋酒馆会晤麦得利。一路上,欧阳尚云不断向胡雪岩介绍洋人的礼节、习惯和规矩,不知不觉到酒馆门外,这时,麦得利快步出门厅迎接,他身材瘦长,像根晾衣竿,鼻子尖细且弯,令人想起鹰嘴。麦得利爽朗大笑,紧紧抱住胡雪岩,几乎令他喘不过气来,强烈的口臭使胡雪岩头晕目眩。热烈欢迎之后,胡雪岩在餐桌旁就坐,开门见山同麦得利谈起那笔军火交易。麦得利连连摇头,说已同别人签约,不可失信。胡雪岩说知道你同谁签了约,那是一伙与合法政府作对的乱民。麦得利说自己是商人,商人只管做生意,而不问对方是谁,哪怕是魔鬼。胡雪岩反问对方:知道五口通商的条约吗,那是外国政府同清廷签订、保护外国商人在华利益,如今你们同反对清廷的乱民做军火生意,无异于反对中国政府,还能受到保护吗?

这一招很厉害,麦得利无言以对。胡雪岩抓住要害,进一步说,如果清廷得知这笔交易,派兵截获军火,那时你不单血本无归,还要受到政府追究责任,利弊如何,不是明白无遗吗?麦得利苦笑着,耸耸肩膀,两手一摊,表示无可奈何。他狡辩说,枪支已经启运,很快到达上海,若中途毁约,将蒙受巨大损失。胡雪岩告诉他,自己可以代表浙江地方当局买下这批军火,并可提高出价。麦得利双眼一亮,连叫“OK",表示很有考虑的必要。胡雪岩盯住他说,不是考虑,而是必须,否则自己将运动所有力量,破坏麦得利同太平军的交易。 麦得利将信将疑,转向欧阳尚云,询问胡雪岩在中国官场上的影响和势力,究竟有多大。欧阳尚云告诉他,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有钱能使鬼推磨”,胡雪岩的钱财,足可以买下浙江半个省的地皮,相当于英伦三岛的其中一个。麦得利惊得张大嘴巴,连连伸出拇指比划,金钱的力量立刻降伏了他,麦得利明白同胡雪岩这样的巨富打交道,比同“乱民”太平军来往有利多了。

没费多大力气,麦得利就放弃了原来的打算,同胡雪岩商谈起购买枪支的具体事宜。胡雪岩允许把每支枪价格提高一两银子,麦得利高兴得手舞足蹈,斟满一杯洋酒,同胡雪岩碰杯,庆贺生意成交。从中胡雪岩轻松地获利5000多两银子。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正是因为胡雪岩有胆识,常常立足于“敢”字,敢冒着常人都不敢的风险去做生意,才使得他生意一直红火。

有胆有识,敢作敢为

要扩张自己的生意和势力,把自己的地盘扩大是首要之事。对于这一点,胡雪岩可以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扩展自己的地盘时,胡雪岩敢于同实力雄厚的对手叫阵,并最终取而代之。在福州马尾湾击败卢俊辉的“元昌盛”钱庄就是其中典型的一例。“元昌盛”钱庄坐落在福州马尾湾岸边,是马尾湾有名的老字号,它那门面上方微微暗淡布满灰尘的“元昌盛”三个鎏金大字,让路人回忆起久远的年代。“老福州”大都记得,当年马尾湾纯粹是民间渔港,港内渔船寥寥无几,岸上商家稀稀疏疏,一片瑟萧荒凉,“元昌盛”便在岸上开张了。在城里钱庄同行不屑的眼光中,元昌盛只同渔民做些零星业务,生意的清淡可想而知。但几乎没有人想过,马尾湾后来有了造船厂、机器局、水师,吹气球似的膨胀起来,成为江南有名的工业基地。

第一代老板龚振康死后,卢俊辉做了元昌盛档手,他年轻气盛,血气方刚,少有韬略,凭借钱庄财力,作威作福,飞扬跋扈,比龚振康有过之而无不及,引起伙计妒恨,在同行业中口碑极差,与胡雪岩也不和。

卢俊辉为了打击胡雪岩,不顾同行协议,决定单独拒收阜康的银票,动摇胡雪岩的信用。卢俊辉认为,阜康新张,立足未稳,福州人尚不知道它信用如何,来这么一手,必然坏它名声,永无出头之日,又多一名失败者。

有一天,元昌盛开门不久,有位茶商持一张5000的阜康银票,到柜上要求兑换现银。卢俊辉听说后,接过银票反复看了许久,拒收了这张银票。

茶商大惊,卢俊辉解释道:“这两年阜康信用不佳,不得不防。”

茶商拿着银票悻悻而去,听说福州新设了阜康分号,立刻找上门去兴师问罪。

胡雪岩正在店内料理业务,听到门外有人吵闹,见茶商挥舞一张阜康的银票,要找老板评理。胡雪岩吃了一惊,忙将茶商请入内室,好茶款待,询问缘故。茶商把卢俊辉的话重复了一遍。胡雪岩顿感事态严重。元昌盛是福州老号钱庄,信用足本钱厚,若拒收阜康银票,消息流传世间,立刻会引起轩然大波。大凡钱庄生意,一旦出现信用危机,无论当事人费多少口舌辩解,都无济于事。又因战乱年代,风雨飘摇,常有钱庄老板携财外逃,宣布破产,坑苦了许多存户,故一有风吹草动,便如同雪崩一般,引起挤兑风潮。那情景,即使钱庄有足够银子应付挤兑,信用也会惨遭打击,一旦跌倒,永远爬不起来。故而钱庄生意之大忌,就在于拒收银票。

胡雪岩当机立断,好言安慰茶商,抬出5000两新铸的足色官制银锭,另外按一分二利息加倍奉送。茶商既得厚利,同意保持缄默,不向外面传布。 送走茶商,胡雪岩苦苦思索对付之策。他明白,这是卢俊辉在打击报复他。胡雪岩到福州开阜康分号,原本扩大业务,吸收福州资本,染指地方经济。不料开张伊始,就遭这记闷棍,危及到阜康根本。胡雪岩做生意,一贯主张与人为善、和气生财,并无挤兑同行、置人于死地之意。谁知卢俊辉不晓得天高地厚,张牙舞爪扑来,只好被迫应战,寻找胜着。打蛇须打七寸。胡雪岩原想略施小计,给元昌盛一点厉害,让它知难而退,占个平手,并不难办到。但他以多年钱庄经历深知,一旦对方扼住自己喉头,要置自己于死地,便难以出手还击,故不能轻饶对方,反击必须沉重有力,务求击中要害,将对方打趴下,再无翻身之日。

这念头,胡雪岩本来并不明晰,在卢俊辉的发难下,愈见清楚,迫在眉睫,非实现不可。虽然手段不免狠毒,在商场上,只有胜利和失败之分,别无选择,胡雪岩必须为保护阜康的信用而拼力反扑。

只用了半个时辰,胡雪岩便想好了全部策略,对付卢俊辉这样的毛头小子,他自信胜算在握,并非太难。搞垮对方的方法并不复杂,即“以其入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钱庄之间的竞争,争的是本钱,争的是信用,谁家存银足,便处之泰然,风雨不动;谁本小利微,便处下风守势,不堪一击。

胡雪岩急于要弄明白“元昌盛”钱庄现在的本钱究竟有多大?发出的银票有多少?两者之间的差额如何?这是钱庄的机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胡雪岩决心弄到对方机密,再作打算。

胡雪岩亲自出马,像老练猎手,明察暗访,寻找猎物。

一天,“元昌盛”的伙计赵德贵又输得精光,为避开讨债鬼的纠缠,一出赌场,他便专拣僻静小巷试图溜回钱庄。可是迎面一声断喝,几个彪形大汉拦住去路,向他讨账。赵德贵已身无分文,只得苦苦哀求。对方哪里肯听,一顿拳脚将他打倒在地。为首的拔出雪亮钢刀,狞笑道:“没有钱,割下两只耳朵抵债!”赵德贵吓得魂飞魄散,正在紧急关头,一位中年人走来,询问了缘由。中年人摸出十两银子替赵德贵还了赌债,大汉们一阵风似地不见了。中年人自称胡先生,拉起瘫坐在地的赵德贵,踏进一家小店为他买酒压惊。

赵德贵真是感激不尽,三杯酒下肚,把满腹牢骚一股脑儿抖出来。胡先生愤愤不平,深表同情,愿助他一臂之力。赵德贵听得愣愣地,世上哪来这样的好事?胡先生据实相告,自己是杭州有名的“胡财神”,只要赵德贵愿意,便可跳槽做“阜康”钱庄的档手,俸银月人50两,外加分红。当然先要提供“元昌盛”的情况,另有重赏。

胡雪岩摸出1000两银票,满脸凝重,道:“这是预付的赏银,事成之后,还要加倍。”赵德贵惊喜交集,知道胡先生并非戏言,当即信誓旦旦,死心塌地做他的眼线,打探卢俊辉的机密。 元昌盛的命运,就在小酒店决定了。胡雪岩心安理得回到庄里,等待消息。

几天后,对手的情况胡雪岩了如指掌。卢俊辉执掌钱庄大权后,一反龚振康稳慎作风,大量开出银票以获厚利。元昌盛现有存银50万两,却开出几近百万两银票,空头银票多出40万,这是十分危险的经营方式。倘若发生挤兑现象,存户们把全部银票拿到柜上兑现,元昌盛立刻就要倒闭破产。幸而元昌盛牌子硬,没有人会怀疑它的支付能力,便永远不会发生同时挤兑的现象。卢俊辉正是基于此,把赌注押在钱庄的信用上,而出此大胆举措。

胡雪岩得知这一情况后,不由欣喜若狂,他暗暗叫好:“真乃天助我也!”他估计了自己的力量,目前尚有70万现银的头寸可调,只要设法收集元昌盛70万银票,便掌握了对手的命运,扼住了卢俊辉的咽喉。只要高兴,随时用劲一勒,对方便呜呼哀哉! 胡雪岩立即行动,调集头寸,收购元昌盛银票,一切有条不紊,暗中:进行。而卢俊辉尚蒙在鼓中,全然无知觉。

元昌盛的银票尚未收集够数,卢俊辉又作出一项加速自己破产的蠢举。他不知道胡雪岩正在屯集自己的银票,反而见存户少有兑现,钱庄存银白白放在库中未免可惜,便取出20万两现银,筹办开设一家赌场。致使元昌盛库中能兑现的银子仅30来万,只够应付日常业务,达到十分危险的程度。

赵德贵及时送来消息,令胡雪岩大喜过望。他数数手中掌握的元昌盛银票,已有50万两之多,凭着这些银票,可以轻而易举击败对手,令卢俊辉败走麦城。为了看看猎物在倒毙之前模样,胡雪岩趁卢俊辉举办30大寿之际,备办厚礼,亲自登门致贺。卢俊辉以为胡雪岩拱手称臣,并不防备,两人以礼相待,说些热烙中听的话语,频频举杯,喝了不少陈年花雕。

没过两天,元昌盛柜上,忽然来了一批主顾,手持银票,要求提现银,一天之中,顾客提走20万库银。卢俊辉听伙计报告,以为偶然现象,并不在意。谁知第二天,更多的顾客蜂拥而至,纷纷挥舞手中银票提现。没等卢俊辉反应过来,库银已提取一空。

挤兑现象在元昌盛这家老钱庄门前发生了!

卢俊辉明白事态严重,连忙向同行各家钱庄告贷,请求援手支撑局面。但他平常少年得志,飞扬跋扈惯了,人缘极差,大家只是袖手旁观看热闹,并无行动。更有人妒恨他人财两得,发迹太易,巴不得他垮下去,替龚振康报仇。

元昌盛门前闹哄哄一片,不能兑现的顾客骂声不绝,义愤填膺。卢俊辉叫伙计关了店门,缩头乌龟一般不敢露面。眼看事情将要闹大,官府已派人来钱庄弹压,声言庄主若不拿出银子平息民愤,将按律治罪,抄家拍卖。意味着老板流放,妻儿拍卖为奴,家破人亡。

卢俊辉思前想后,唯有把店门抵押给他人,钱庄易主,才可免祸。但同行钱庄老板谁也不愿多事,只隔岸观火,作壁上观人。这当口,胡雪岩翩然而至,他同卢俊辉谈妥,以接收元昌盛银票为条件,接管钱庄铺面,并当场向顾客宣布:凡元昌盛银票,均可以阜康分号兑现,决不拖欠分毫。持银票的顾客大多系胡雪岩有意安排而来,听他此说,一哄而散。一场风波,顿时云开雾散。

接着便清盘,元昌盛房屋家具,小到一根铁钉,俱一一作价。算到后来,卢俊辉只剩一身谫服,狼狈滚出庄门。一场富贵梦,终究成黄粱。

胡雪岩则名正言顺,在生意场上又迈出了一大步。胡雪岩有胆有识,敢作敢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给商场中人一个很好的现身说法。

刀口上的血也要去舔

现在有一种流行的词语叫做“胆商”,它是人做任何事情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胆商其实就是有胆量、不怕冒风险。“不怕做不到,就怕不敢做”,人世间好多事情,不是能不能、会不会、成不成的问题,而是敢不敢、做不做的问题。

臭豆腐是北京风味的特产,它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臭豆腐的发明人叫王致和,虽然他“制作”臭豆腐纯属偶然,但他因为能够敢于第一个吃臭豆腐而成了生意人。

王致和的老家在安徽省仙源县,他幼年便跟父亲一起做小买卖,还学会了做豆腐的手艺。当时做小买卖非常辛苦,他父亲不想让王致和步自己的后尘,就省吃俭用送王致和去私塾读书。

1669年,王致和来到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结果却落第了。他决心再考。但考试要三年才举行一次,回家吧,路途千里,上哪儿去找往来的路费?想来想去,王致和一面留在北京读书,一面做老本行的豆腐生意以维持生活。

一次,王致和将卖不掉的豆腐仿效家乡制作腐乳的办法,把豆腐都切成小块,稍微晾晒之后,又加上些盐和花椒,然后放人缸中封存了起来。过了很久,他才想起了腌制的这一小缸豆腐。结果开缸一看,只见满缸的豆腐全都绿了,还散发出一股子刺鼻的臭味!他非常懊恼,想丢弃掉,又有些心疼,就大胆地尝了尝,不想臭中有香,吃饭时再仔细一品尝,觉得愈吃愈香。

自己觉得好吃,别人喜欢不喜欢呢?王致和又请了左右邻里来品尝,结果些人尝过他的臭豆腐之后,大多认为味道不错,说它虽不是珍馐美味,却独风味,是佐餐佳品。

听人们如此一说,王致和的心放了下来,于是又照样做了些臭豆腐,并做一些改进。上市之后,因为它物美价廉,开胃下饭,颇受劳动人民的欢迎。致和的臭豆腐销路愈来愈好,在连考不中的情况下,他就死了科举做官之如果王致和当时把已经发绿的臭豆腐丢掉,而不是勇敢地把它推向市场,恐怕人们今天就不会知道有臭豆腐这样一种食品了。

当初,胡雪岩借钱给那位调补升迁的官员,也是一项风险极大的投资。试想,如果这人中途死去,做官不久就病死、丢官,或者干脆翻脸不认账,他岂不是血本无归?要知道,人心叵测,再加上当时那种多变的时局,任何情况都是有可能发生的。然而胡雪岩并没有因此而害怕,而是该出手时就出手,投资了这笔虽然风险高,但却是一本万利的大买卖。

经商犹如打仗,不仅需要精明过人的智慧,还需要足够的勇气。特别是古代的商人经商,险象环生是常事。他们不仅要面临同现代商人一样的风险—千矿产,还要面临天气、环境、旅途等危险,甚至还常常遇到被盗贼抢掠及至丧

当年的晋商到包头经商,杀虎口是必经之路。有民谣称:“杀虎口,杀虎口,没有钱财难过口,不是丢钱财,就是刀砍头,过了虎口还心抖。”但是晋商并不因此退缩,而是人越去越多,多如牛毛。

为了适应社会不安定的现状,还有一些山西商人苦练武功。在明代嘉靖年间,为防日本海盗入侵,曾有山陕盐商家属骁勇善射者五百人组成“商人兵团”守卫城池。

正是凭着这种胡雪岩所说的“刀头舔血”的勇气与胆量,山西商人从明代就已经将生意做到了日本,后来又将生意做到了韩国。敢于冒险是晋商事业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他们没有非常的气魄与胆略,是不可能取得这些成就的。

当然,对于商人来说,所谓的风险就是经营上的风险,就是担心自己的钱财会有肉包子打狗的危险。本书是分析胡雪岩为什么会赚钱的,他为什么能赚钱,就是因为他在关键时刻有冒险的胆量。

毫无风险的事情人人都会做,人人都想去分一杯羹,也就很难赚到大钱。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任何能够带来滚滚财源的机会,都伴随着极大的风险。

胡雪岩的成功就是因为敢于冒风险,他经营的钱庄、药店、典当、军火、生丝生意,以及向洋人借款等等,都是有一定风险的。至于胡雪岩为什么每一次的冒险都能成功,那是因为他有精明的眼光,能够看到事情的发展趋势。

如果用胡雪岩自己的话来解释,就是这句话:做生意顶要紧的是眼光,做生意,办事情,贵乎盘算整个局势,看出不可移的大方向,照这个大方向去做才会立于不败之地。一旦眼光看准了就放手去做。商人图利,只要划得来,刀口上的血也要去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