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开心结,成就幸福 生活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磕磕碰碰,这时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只有把心中的这个结解开,才能化解矛盾。
解开心结,走出自己封闭的世界,你会感觉自己走进了一片自由的天空。
大千世界,难免会有被人误会的时候,这就要看你能不能解开心中的“结”。很多时候,人心中的结并非解不开,而是不愿意解开而已,到最后,吃亏的还是你自己。
《菜根谭》中讲:“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嗜。此是涉世一极乐法。”可谓深得处世的奥妙。
有这样一个女人,总在喋喋不休地向人们说邻居家的污秽不堪。有一回她故意地将一位朋友领到家里,指着窗外说:“您看那家绳上晾的衣服多脏!”可那位朋友却悄悄地对她说:“如果你看仔细点儿,我想你能弄明白,脏的不是人家的衣服,而是你自家的窗子。”
是啊,我们在同一蓝天下生活,为什么不学着去宽厚待人,而是去轻易地指责呢?即使脏的真是邻居家的衣服,我们为什么不能表示理解和容忍呢?要知道,努力去爱你不喜欢的人也是解开心结的一种方法。
小丽毕业后初入社会,在某合资公司外贸部就职,不幸碰上一个爱拍马屁、什么本事都没有的主管。此人每天下班后没有什么事儿也要拼命“加班”,无事生非,把白天理好的文件弄得一团糟,转眼出了错,又把责任全部推给小丽。小丽不是一个会“争”的女孩子,只好忍气吞声等日本科长长出“火眼金睛”,结果等了三个月,还是等不来一句公道话。
一气之下,小丽就去了另一家外资公司。在那里,她出色的工作博得了许多同事的称赞,但无论如何也没法使苛刻、暴躁的经理满意。心灰意懒间,她又萌生了跳槽之念,于是向总裁递交了辞呈。总裁没有竭力挽留小丽,只是告诉她自己处世多年得出的一条经验:如果你讨厌一个人,那么你就要试着去爱他。总裁说,他就曾用心地在一位上司身上找优点,结果,他发现了上司的两大优点,而上司也逐渐喜欢上了他。
小丽依旧讨厌她的经理,但已悄悄地收回了辞呈。她说:“现在想开了,作为一个成熟的人应该放开心胸去包容一切、爱一切。换一个角度看人生,就会发现乐趣比烦恼多。”
其实,许多事情只要卸下思想上的包袱,想通了,就不是什么烦心的事了。只有会解思想上的“结”,在人生路上才能走得更轻松,才能得到更多的幸福和快乐。哲学76一无所有的时候最自由哲学76
一无所有的时候最自由
我们年轻的时候,无忧无虑地生活。虽然没有钱,没有地位,没有爱情,但是真的什么都不用想。做的都是喜欢的事情。在我们开始追求人人向往的、传说能带给我们幸福快乐的各种东西之后,渐渐地却发现自己已经不能做那些我们真的想做的事情了。而我们得到的却并没有给我们带来快乐,带来的只是负担。压得我们无法追求别的东西,无法轻松地面对自己真正的梦想。有的时候甚至就是无事一身闲地去喝半天茶,或是找个没人认识的地方闲逛,似乎都是不可原谅的浪费。
别的理所当然的追求还在环绕着我们,那种未必是我们真心追求的理想,它也许正在吞噬着我们的快乐。
托马斯·富勒说:“满足不在于多加燃料,而在于减少火苗;不在于积累财富,而在于减少欲念。”
还记得吗?我们最自由的时候是一无所有的那些日子。年少的时候,那些不为人知的日子里,没有漂亮的衣服,不被众人关注。爱情、事业、家庭都还没有着落,我们呼朋唤友,恣意地挥霍着青春,甚至可以谈一场奢侈的、用时间堆砌起来的浪漫爱情。当我们什么都拥有的时候,责任、事业、负担都向我们袭来,举手投足都得考虑后果。
禅学大家泽木兴道曾淡漠地说:“终我一生,我都在努力避免获致成功。”对处心积虑想扬名立业、功成名就的人而言,这是当头棒喝。
他又接着说:“人生并不以持有金钱为幸福。其实,身为富人,只不过是管钱的人罢了,他们未必能自由地使用金钱。此外,当总理大臣或首相也不过如此,作为陆军大将,胸前挂满勋章,亦犹如颈项间系着铃铛的猫。获得勋章未必代表伟大,名誉和金钱并不是人生的最终价值。”
在《譬喻经》里,又有这样一则故事:
从前,曾有一名男子娶了四个妻子。他临终时渴望带个妻子陪伴在身边。他叫来最心爱的第一个妻子,她冷酷地断然拒绝:“我才不跟你去哩!”他又唤来第二个妻子,想依赖于她。结果得到的回答是:“我也不跟你同行!”第三个妻子则说:“我顶多能到你的墓前参拜,至于那个世界,我才不去呢!”最后这个男子不得不央求平常当作下人看待的第四个妻子,出人意料地她竞答道:“好,我乐意和你同往,即便那是在无限的地狱之火中,我终世都不离开你。”她同意与丈夫共赴黄泉。
这个故事中的第一个妻子代表我们的肉体,这个为我们所最珍爱的身体,根本不可能带到另一个世界。第二个妻子比喻财产、地位、名誉、权力,意指凡拼命追求,甚至以陷害他人为手段所获得的,也无法带到另一个世界。第三个妻子是指实际上的妻子,无论爱她多深,也不可能同赴另一个世界。至于第四个妻子,就是我们日夜所做的好事和恶事,它们会伴随我们到另一个世界,永不离开。
我们经常在赢得一些名声之后而得意扬扬,这非但不能提升,反而会降低我们的人品。
曾经拒绝接受诺贝尔文学奖的苏联作家巴斯特纳克说:“创造的目的在于献身,而不在于赢得好评或成功。相信他人的赞美是最耻辱的事。”此话颇值得我们深思。
生命的过程中,一切物质及肉体都是不可靠的奴仆,想让自己的生命得以升华,就必须放下这些本性之外的东西。